APP下载

陈庄龙海寺正殿文物残损分析研究

2019-11-04高鹏翔杨森旺

关键词:正殿台基龙海

高鹏翔,杨森旺,王 浩

(1.山西大同大学建筑测绘工程学院,山西大同037003;2.大同市三优建安公司,山西大同037006)

1 保护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到对文物的保护,即是对其科学的建筑构造,优雅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建筑造诣得以延续与传承;对文物保护能帮助我们科学的研究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能提供真实的实物资料;能为人类文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为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

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首先检索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思路;

2)考察调研:现山西大同陈庄龙海市正殿(如图1)一处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得出基础资料;

3)走访取经:通过大量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

3 保护价值

陈庄龙海寺正殿创建年代不详,根据现存梁架结构,结合大同当地明清建筑风格判定,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遗构[2]。

1981年2月24 日被大同市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

4 文物本体及周边

(1)地理位置:龙海寺位于大同市南郊区马军营乡陈庄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平均海拔1 056 米,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布布局及其主要单体建筑:陈庄龙海寺整体院落布局严谨有序,南北深68.23米,东西宽16.81 米,总占地1 164.96 平方米,四周均为村级道路。现存龙海寺是一个二进院落,庙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建筑依次为戏台、山门、过厅、大殿。庙院中轴线上最南端为戏台,由戏台北进入山门,山门面宽一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山门两侧为一进院东西厢房,面宽两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往北为一进院正房(后人新建),面宽5 间,进深一间,硬房布瓦顶,正房明间作为过厅穿堂进入二进院,正房西次、稍间为佛堂,东次、稍间为僧寮。二进院分为两个平台,北面平台上为正殿,东西厢房各两间,南面平台东西厢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布瓦顶,平台落差处砌矮墙分隔,矮墙中间开设月亮门。龙海寺现存建筑除戏台、正殿为文物建筑外,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建[4]。

正殿位于龙海寺最北端二进院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单檐硬山前出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椽;明间前带卷棚悬山顶抱厦建筑,面阔、进深各一间。抱厦台基东西宽4.49m, 南北深2.22m,高37cm。正殿台基东西宽18.21m,南北深7.98m,后檐及两山台基高17cm~48cm。抱厦、正殿台明为条砖顺砌,上覆压沿石,抱厦台基前施玄武岩石质台阶三步,东西稍间设如意踏跺两步。正殿殿身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前后檐柱各6 根,前檐金柱6 根,后檐在殿内后槽明间立金柱2 根;次间、稍间墙内中柱共4 根;抱厦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前檐柱2 根,后檐与正殿明间檐柱共用2 根;正殿共用柱 22 根[5];

(2)梁架结构:正殿为“六檩前廊尖山式”。明间五架梁承于前金柱、后檐墙内柱上,五架梁前置金檩、垫板、额枋,后置后檐檩、随檩枋、额枋,上置托墩,托墩上承三架梁,三架前后置檩、随檩枋,其上立脊瓜柱承托脊檩,脊瓜柱两侧置叉手稳固交于脊檩;西次间、稍间西一缝,东次间、稍间东一缝均在脊檩下施中柱,中柱分别与后檐檐柱、前檐金柱之间设双步梁,其上立金瓜柱承托单步梁头部,后尾插于中柱内,双步梁头部置檐檩与下金檩,单步梁头部置金檩、上金檩;五间分别在前檐金柱与檐柱之间施抱头梁承托檐檩,纵向梁架之间使用随檩枋拉结,形成稳定的梁架结构;

(3)墙体:前檐槛墙为条砖顺砌,后檐墙为七顺一丁砌筑,均为十字缝淌白墙,山面墙共4 堵,东西稍间置隔墙与明、次间分隔。外山墙为七顺一丁砌筑,十字缝淌白墙,内隔墙下碱为条砖顺砌十字淌白墙,上白灰抹面;

(4)地面:300×300×60 方砖十字缝糙墁;

(5)装修:前檐装修分隔均在金柱部位,明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两次间各施四扇四抹隔扇窗,稍间前檐中施隔扇门两扇、边施隔扇窗各一扇,后檐施板门两扇,圆窗两个;

(6) 屋面及木基层:屋面形制为前卷棚悬山后硬山顶建筑,2 号筒板布瓦屋面,均为勾头坐中。前卷棚抱厦为过垄正脊,山面为铃铛排山脊,勾头坐中,垂脊、戗脊为砖瓦脊。后硬山顶正脊为灰陶脊筒,正脊中间置仿木楼阁狮子托宝瓶脊刹,正脊两端对峙卷尾形龙吻两个,垂脊为灰陶脊筒,共设垂兽4 个,山面为铃铛排山脊,勾头坐中。

檩上钉椽,其搭设方式均为乱搭头,椽上铺望板,望板厚约2 cm,望板上苫抹护板灰、泥背及青灰背苫背层,其上瓦瓦。前卷棚抱厦前檐椽出0.68米,飞出0.28 米,山面檐交接在硬山顶;后硬山顶建筑前后均出檐, 前檐椽出为0.68 米,飞出0.26米;后檐椽出为0.59 米,飞出0.28 米;抱厦及正殿椽径均为100 mm,飞头为40×40 mm,飞腰为60×60mm。椽飞均做油饰,椽身为深绿色,椽头为黑虎眼;飞身底部前2/3 为深绿色,其余均为黄色,飞头为绿底黄卍字;

(7)周边环境:龙海寺四周均为村级道路,道路两侧均为民房,正殿东侧、北侧道路中心埋有下水,其中北侧为村民拴牲口所占,严重影响龙海寺历史风貌。

5 正殿主要残损状况及成因分析

(1)整体描述:正殿位于龙海寺最北端二进院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单檐硬山前出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椽;明间前带卷棚悬山顶抱厦建筑,面阔、进深各一间[5];

(2)台基地面:台基:抱厦台基东西现宽4.49 m,南北深2.22 m,高45 cm。正殿台基东西宽18.21 m,南北深7.98 m,后檐及两山台基高17 cm~48 cm。台明均为后人改制,现抱厦周檐台帮与殿基前檐台帮为机制红砖顺砌【6】,上覆压沿石,水泥勾缝。殿基后檐及西山墙台帮红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东山墙台帮为毛石砌筑,抱厦台基前施水泥台阶三步,东西稍间设水泥台阶两步。地面:现抱厦地面后人改制为红色机砖糙墁,正殿室内为水泥砂浆抹面;

(3)柱子:柱子均向东不同程度的倾斜,前檐檐柱倾斜4~6 cm;前檐金柱倾斜3~12 cm,明间西二缝最为严重;前檐明间东西一缝檐柱柱头柱脚糟朽严重,檩件下沉,从而导致明间、东次间前檐整体下沉,后人在明间东西一缝檐柱前各加设一根柱子进行支撑;露明柱子均存在自然裂缝,油饰起甲脱落;抱厦檐柱、山墙及后檐墙内柱底部受潮糟朽严重,且抱厦檐柱后人用来栓牲口,造成下部柱根损坏,现受力不均;柱子均不同程度下沉,下沉值为1.5~3.5 cm[6];

(4)梁架结构:现正殿为本世纪初善人所修,改动较多。抱厦悬山悬出部分被后人改动为无悬出,山面梁架糟朽严重;正殿东侧原为水坑,地基下沉,柱根糟朽,所有梁架均向东倾斜,倾斜值为3 ~12 cm,前檐明间东一缝檩件拔榫、糟朽、开裂现象严重,屋面漏雨,造成前檐明间东西一缝檐柱柱头糟朽严重,从而导致明间、东次间前檐整体下沉;

(5) 墙体:前檐槛墙后人用红机砖新砌。因自西向东地基不均匀下沉,两山山墙、室内隔墙、后墙均纵向向东倾斜,倾斜值为5 ~11 cm,东山墙以虎皮石挡墙加固;且后墙因内下碱酥碱严重,承载力降低,重心南移,导致上身墙体整体向南倾斜。后墙纵向在码头墙部位全部开裂,最大达7 cm,明间东一缝通体裂缝宽1 ~4.5 cm,深6 ~9 cm,后人用水泥砂浆灌缝。所有墙下碱部位均酥碱严重,后人水泥砂浆抹面。后檐墙近代新开窗户3 扇,后又封砌[6];

(6)装修:原有装修隔扇缺失,后人补配在檐柱位置。前檐雀替缺失,荷叶墩变形、开裂;

(7) 屋面及木基层:正殿及抱厦筒板瓦屋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节、酥碱、碎裂,所有勾滴均为新配,型号为3#,比原有筒板瓦小1 号。正吻合后人近代补配,脊刹残缺(如图1),正脊筒剩余两块,其余均缺失不存,后人用两层规格较小的脊筒叠层砌筑;垂兽缺失,现存垂兽均为后人补配,垂脊筒仅剩余东侧15 块,其余均为后人临时补配,垂脊歪闪,后人用水泥浆加固。抱厦垂脊歪闪、脱落。现望板较薄,厚约0.5-1 cm,不足以承重,且局部望板残缺、断裂,泥背层裸露,漏雨严重。连檐、瓦口全部糟朽,变形严重。檐部椽、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糟朽、开裂。花架椽、脑椽个别垂弯,少部分开裂,背部糟朽。后檐西稍间椽飞近年着火碳化、残缺;

图1 脊刹残缺图

(8) 油饰:勘察中发现外檐柱子及前檐椽飞油饰地仗层龟裂起鼓、脱落;柱身外侧油饰为后人制作,不符合古建筑传统方法;

(9)塑像:正殿明间塑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东次间为南无药师佛、韦陀;西次间为南无阿弥陀佛、关羽;东稍间为观音菩萨及左右两侧的侍者善财童子和小龙女;西稍间为地藏菩萨及左右两侧的侍者道明和尚和闵公,造像精美均为近年善人张富财及众居士所捐塑。塑像虽为近代所塑,但艺术价值较高,予以现状保护;

(10)彩绘:现存彩绘位于东西山墙廊心墙墙心内,绘制年代不详,以灰底墨色为主,内容为人物图案,保存较好,表面红色油漆污渍较多。

周边环境:现状龙海寺四周均为村级道路,道路两侧均为民房,正殿东侧、北侧道路中心埋有下水,其中北侧为村民拴牲口所占,严重影响龙海寺历史风貌。综上所述,龙海寺正殿墙体整体向东倾斜、后墙墙体通长竖向裂缝数道;梁架整体向东倾斜,前檐檐部东次间整体下沉;屋面瓦件松脱漏雨严重,望板糟朽;后檐西梢间椽飞火烧炭化,前檐抱厦山面后人改制,山面梁架常年遭受风吹雨淋日晒;结构安全岌岌可危。虽有近代本村善人本世纪初进行过维修,但其是在病体上的简单抢险加固,且用料、作工粗糙不堪,虽不致马上坍塌,但与文物保护极为不利,需及时进行彻底的维修整治。

6 保护结论

按《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50165-92 的相关技术要求,对所获取的资料在对照《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将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残损等级评估,并将其分为四类:

(I)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的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

(II)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III)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IV)类建筑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根据上述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结合各建筑残损现状,判定:龙海寺正殿残损等级为IV。

通过对龙海寺建筑的详细勘测与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合各建筑勘察文件界定,龙海寺正殿修缮性质为重点修复——落架大修。

猜你喜欢

正殿台基龙海
预测HL-2A 托卡马克台基结构的MHD稳定性数值研究*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浅述古建筑建造艺术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故宫中的数字与数学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台基股份:拟定增募资7亿发展半导体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