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听琴 怡养心

2019-11-04齐杭

养生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琴曲泛音琴音

齐杭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这首《好听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叙述了作者自己生性喜好古琴,每当琴声传来,人世间的烦心事就会离我而去。心情愉悦可以减少疾病,和谐的音乐可以修身养性,益寿延年。这就是诗人的境界。

古琴曲一般具有:“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的琴曲结构。古琴曲的弹奏由泛音、散音和按音组成。泛音一般出现在琴曲的开始或结尾,也有在琴曲中以主旋律出现,像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散音和按音则相互配合,贯穿于整个琴曲。一般的古琴曲都有一段自由节拍,速度徐缓的散板,琴家称为“散起”。经过充分酝酿准备之后,开始展示乐曲的主要音调。这时节拍已经纳入常规,曲调性也大大加强,琴家称为“入调”。高潮的部分往往是在加快速度、展开音域和加强音色对比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些加强曲调力度的双音,也常常用在这些地方。这一部分常常要占全曲一半以上的分量,是构成琴曲的主要部分。高潮之后,情绪逐步平稳下来,进入琴曲的“入慢”。这时往往利用明显的节奏对比或调性变化,把乐曲引进一个新的境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琴曲中,有时还插入带有结束意味的素材,或部分地再现前面的主题,或变形地重现前面的材料,称为“复起”,使得乐曲有一波三折、欲罢不能的情趣。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大多数琴曲用泛音轻盈徐缓,把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形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音乐可以养生,古已有之。千百年来,古琴作为君子之器,所演绎的虚静的琴境,物我两忘的禅境,是古琴的独特魅力。而最为文人士大夫所向往的是养心,即是弹琴如参禅的境界。如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所言,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范仲淹曾言,清静平和,性与琴会。《新论·琴道》则载道“圣贤玩琴以养心”。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是为养心。

琴音雅赏,既可以怡情,亦可以养心。“琴者情也”,听琴而怡情,令人心驰神往。韦庄的《听琴》诗这样写道:“满匣冰泉咽双鸣,玉音闲淡人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晴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这真是琴音在耳边,画面浮眼前。诗人以“声”现“景”,借“景”拟“声”,故有声情并茂之谓也。“琴者心也”,学琴而养心,使人心平气和。孟郊有《学琴》一诗为证:“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闲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妙哉!琴音道破天机,不学而自悟。

古琴是我最知心的伴侣。当你对它用心用情越多,它越会用妥贴的琴音来慰藉你。多年的古琴相伴,让我度过了许多安静美好的夜晚。《平沙落雁》《归去来兮辞》《神人畅》……邈远空明、辽阔清和的琴音,使我犹如置身于林间,有松涛起伏、清风拂面,又好似身处河畔,有茫茫的雾霭弥漫而来。在那思接千载、心游太玄的时刻,尘世的喧嚣、人事的烦杂、浮生的烦恼都循迹无形,正是“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猜你喜欢

琴曲泛音琴音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僧心琴音
记白马寺(新韵)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夜的钢琴曲(六)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