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狮子山楚王墓及东区从葬坑钱币的发现与认识

2019-11-02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19年2期
关键词:玉璧狮子山吕后

刘 聪(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陵园规模庞大,由王(后)墓、陪葬墓群、兵马俑坑、从葬器物坑群及建筑遗址组成。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及东区从葬器物坑均有大量钱币出土,楚王墓发现的钱币均为半两铜钱,约19 万枚,从葬坑发现有半两铜钱十数万枚、象征金饼的陶饼、铅饼及象征玉璧的石璧各数百枚[1]。

一 狮子山楚王墓发现的半两钱

狮子山楚王墓中的钱币主要发现于食官监陪葬墓、盗洞、甬道及东一侧室。东一侧室为楚王墓地宫内部甬道东侧开凿的第一间附属建筑墓室(编号:E2)。发掘情况表明这是一间以贮藏钱币为主的御府钱库,室内散落大量半两铜钱。此墓早年被盗,根据对比分析,盗洞及甬道内钱币应来自东一侧室。食官监陪葬墓位于墓道内,发现少量半两钱。此墓共发现钱币约19 万枚,均为半两铜钱[2]。

半两钱的始铸年代尚有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为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 年)。半两钱初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货币,秦统一后成为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废止。根据铸行时间及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战国秦半两、统一后的秦半两、汉初“荚钱”、吕后八铢半两、吕后“五分钱”、文帝四铢半两、武帝四铢半两[3]。自秦代始,半两钱即有减重现象,地方所铸钱币此现象更为明显。狮子山汉墓出土钱币,多数当为地方所铸的减重半两钱。

(一)钱币种类

狮子山楚王墓东一侧室(E2)出土的半两钱币数量大、种类多,参考学者现有研究成果[4],结合钱文钱径,将出土钱币大致分为四型。

Ⅰ型,钱径较大且较厚,直径35mm(图1)。初步判断为秦(先秦)半两[5]。这种半两钱币数量极少,应为前朝遗留。

Ⅱ型,钱径小,25mm 以内,制作粗糙,应为汉初“荚钱”。西汉初年,高祖允许民间铸面文“半两”的小钱,即荚钱。由于当时各地自由铸造荚钱,无统一标准,因而造成荚钱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轻重不等。

图1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半两钱(拓本)

Ⅲ型,吕后八铢半两及减重钱,吕后二年(公元前186 年),鉴于荚钱引起的通货膨胀,开始整顿币制,禁止私铸,由政府统一铸行八铢半两。但由于群臣的反对,此次币制改革很快宣告破产。狮子山楚王墓发现一类半两钱币,钱径在29-32mm 之间,整体较薄,字体规整,“半两”二字较扁平,与八铢半两相符。同时,存在较多钱径较小,但钱文与八铢风格相似的半两钱币,本文认为这批钱币为减重后的八铢半两。

Ⅳ型,广穿,体薄,钱文瘦长,质量轻。应为吕后“五分钱”及减重钱,吕后六年(公元前182 年)又铸行四铢半两,钱径五分,故称“五分钱”,但“五分钱”是何种形制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但不少学者将一种钱体薄小、广穿、钱文瘦弱且较清晰的半两定为“五分钱”,此类五分钱径小质轻,实际上为官铸“荚钱”。图二第三行所列标本为五分钱及“荚钱”,从中可以看出荚钱与五分钱的关系,此类荚钱应为经过减重的五分钱。

狮子山楚王墓发现的钱币以“荚钱”为主,单从数量上看,应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由于吕后时期所铸五分钱在减重后与汉初荚钱难以区别,因此狮子山楚王墓所出荚钱应同时包括汉初“荚钱”与减重后的五分钱。

(二)使用情况

根据对半两钱币的整理并综合分析发现,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钱币在入葬前应为行用钱。

首先,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钱币数量大、种类多,包括先秦(秦)半两、汉初“荚钱”、八铢半两及减重钱、五分钱及减重钱,铸行时代不同,若为统一铸造的冥钱,则与事实不符。其次,大量半两钱币因浇铸形成的茬口经过打磨,仅有少量钱币保留浇铸时形成的茬口,部分钱币明显可见长期使用形成的磨痕。因此这批钱币在下葬前为行用钱无疑。

二 东区从葬坑钱币的发现与认识

楚王陵东区分布着一组规模庞大、排列有序的从葬坑群,为2004 年至2005 年配合基建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考古调查时发现,后对部分从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葬坑分类明确,功能各异。已发掘的从葬坑包括车马坑、乐器坑、各类铜器及陶器坑、各类俑坑及钱币从葬坑[6]。其中钱币从葬坑发现了大量钱币及其替代品。

(一)钱币从葬坑发现情况

东区从葬坑群位于楚王陵园东部,羊龟山王后墓东侧。钱币从葬坑于2005 年施工中发现并进行抢救发掘。坑体为长方形竖井结构,上部为土层,下部为石坑。坑内器物集中埋藏在坑体南侧偏西的位置,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散落堆放了数百枚陶饼,中层为排放整齐的铅饼,下层铺放大量成串的铜钱。在铜钱东侧为一组白色石璧(图2)[7]。

陶饼(图3,右上),坑内共发现陶饼300 余枚,平面呈圆形,一面内凹,一面凸出有螺旋纹。直径在51-58mm 之间,平均直径为55mm,中部平均厚度为12mm,重50 余g。

铅饼(图3,左上),坑内共发现铅饼约800 枚,成组摆放。铅饼造型与陶饼相似,平面呈圆形,一面内凹,一面凸出有螺旋纹。平均直径为58mm,比陶饼略大,中部平均厚度为11mm,重量在251-256g 之间。

石壁,坑内共发现石壁约300 枚,钙化严重,乳白色。直径150mm,好径25mm,成组摆放。

图2 狮子山楚王陵东区钱币从葬坑发掘现场

半两钱(图3,下),成串摆放,十数万枚。直径在23-29mm 之间,多数径为23-25mm,穿径5-9mm,重2.9-3.8g。

图3 狮子山楚王陵从葬坑出土的铅饼(左上)、陶饼(右上)及半两钱币

(二)性质分析

1.半两钱,钱币从葬坑共发现半两钱币数万枚,直径在23-29mm 之间,钱文清晰,保存状况较佳(图3)。与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半两钱币不同,钱币坑出土的钱币虽然数量巨大,但种类较少。首先,从葬坑内未发现“荚钱”,钱径均在23mm 以上,而楚王墓则以“荚钱”为主;其次,从葬坑内未发现钱径超过30mm的大型钱币。部分具有秦钱风格,同时又与八铢半两有一定差异,根据比对分析,本文认为这批钱币应为地方所铸的减重八铢半两。

2.陶饼与铅饼,钱币自使用以来,历代墓葬中均有发现,但用冥币作为陪葬则流行于战汉时期。早在战国时期,湖北、湖南地区的楚墓中已发现使用陶饼、铅饼作为冥币随葬[8]。湖北江陵溪峨山战国早期墓葬发现了铅饼,其中M2 发现铅饼6 枚,M3 发现铅饼2 枚,M7 发现铅饼13 枚。江陵望山M1 发现铅饼6 枚,长沙陈家大山发现铅饼2 枚,重约186g。长左M15 发现陶饼十余枚,到了汉代,陶饼作为冥币使用更为广泛,且种类较多。

徐州地区战国晚期属楚国范围,西汉楚王墓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战国时期楚国风格的器物,从葬坑中发现的陶饼、铅饼应是沿袭了楚国的葬俗。重要的是,此次同时出现了陶饼、铅饼各数百枚,数量之多,尚属首次发现。同时,此次发现的铅饼重约252g,约合汉制一斤。铅饼在汉初是否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史书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考古发掘资料也未证实,本文认为从葬坑出土陶饼、铅饼均为象征金饼的冥币。

3.石壁,璧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延续至清代。汉代是玉璧使用的高峰期之一,考古发现大量玉璧作为随葬品出现在墓葬中,材质有玉、木、陶、石、象牙等。据学者研究,诸侯王墓葬中随葬玉璧是普遍现象,地位较低的贵族墓葬中则玉璧材质较差,并有陶质、滑石质璧[9]。

汉代王侯级墓葬中除发现玉璧外,还出现了玉璧替代品。如广州南越王墓足箱中共发现陶璧139 件[10],龟山汉楚王墓中也有陶璧出土,部分陶璧上发现白色涂料痕迹,可能象征白玉。狮子山楚王墓发现各种玉璧共计35 件,多数为白玉、青白玉质。而此次钱币从葬坑中发现的石壁约300 件,为玉璧的替代品。同时与钱币及钱币替代品同出,是财富的象征。

三 结语

本文对狮子山楚王墓及从葬坑钱币的认识尚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不正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第一,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钱币除少量为秦(先秦)半两外,均为西汉初期的半两钱,多数为“荚钱”及“五分钱”,其它还应包括八铢半两,不能证明存在四铢半两。

第二,钱币从葬坑内发现的陶饼、铅饼、半两钱币、石壁等均是财富的象征,其中半两钱应为减重八铢半两;铅饼重量约为汉制一斤,应代表一斤黄金;石壁为玉璧的替代品,与钱币大量同出一处,实为财富象征。

第三,狮子山汉墓及从葬坑发现的半两钱币下葬前均为行用钱,并非专门制作的冥钱。

第四,关于狮子山汉墓及从葬坑钱币的相关认识仅为本文观点,陶饼、铅饼、石壁等器物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注释:

[1][6][7]葛明宇:《狮子山楚王陵》,第174-175 页,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 年。

[2]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 年第8 期。简报原称17.6 万枚,最新统计结果约为19 万枚。

[3]蒋若是:《秦汉半两钱系年举例》,《中国钱币》1989 年第1 期。

[4]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 年第8 期。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第166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年。

[5]王雪农、刘建民:《半两钱币研究与发现》,第6-21 页,主要参考对先秦半两的表述及图片举例,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

[8]傅聚良:《战国楚墓的冥币》,《中原文物》1991 年第4 期。

[9]石文嘉:《汉代玉璧的随葬制度》,《中原文物》2013 年第3 期。

[10]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西汉南越王墓》,第178 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年。

猜你喜欢

玉璧狮子山吕后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吕后情绪书写探析
狮子山
吕后的精明之败和周勃的糊涂之胜
明天更美好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由英雄到罪犯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