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汉字文化探析日语文化的融合性特点

2019-11-01蒙祖英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日语汉字汉语

蒙祖英

摘  要:中日文化之间的渊源非常之深,中华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日语文化的发展。从汉字的传入到日本假名的出现的过程中,日本从中吸收了很多汉字文化,这些汉字文化推动了日本语言文字的产生。日语形成过程中又不断发展创新文字,吸收大量外来语,形成了现在的日语体系。就此可以看出日语文化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借以汉字文化来探析日语文化具有的融合性的特点。

关鍵词:汉字文化;日语文化;融合性

指导老师:周铭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

日语作为世界上第七大语言,从其形成的历程来看,日语最显著两大特征就是融合性与吸收性。从目前日本可提供的文字参考历史来看,文字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较短,在公元五世纪时,才出现了日语的文字资料,并且所进行记载的文体是汉语。可汉字到底是哪个时期开始传入日本的,目前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中日两国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记载来看,大体上都是认为汉字在公元一世纪就传入日本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愈渐频繁,中国的文化也逐渐传入到日本,日本积极的吸收我国的优秀文化,中国汉字文化的传入为日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日语的语法和词汇不单单是只来源于中国的汉字,还有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多国,而在众多语言元素中,汉字文化对于日语的影响是最大的。从日本人在日常交流中大量使用外来语这一现象中,也可看出日语的形成有着极强的吸收能力与融合性特点。

一、中国汉字文化对于日语产生的影响

在现代日语的常用词汇中,汉语词汇占有近一半的词汇量。如果去除了日语中的汉字、词等等,日语的词汇就会大量减少,日语的表达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把一篇文章中的所有汉字换成平假名,多数人在阅读理解和速度上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古代日本,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这时的日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只是被人们运用在的口头上。而文字的出现会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在公元八世纪出现的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汉字来书写的。以上均可看出,中国的汉字文化对于日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汉语和日语虽说两者之间有着渊源的关系,但却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前者是孤立语,后者为黏着语。日语在吸收借鉴和消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尝试与改变,比如在运用的时候出现读音的取舍问题。由于日语的口音当时是已经存在了的,但日语的发音规则和汉语的发音规则不一样。日本人此时就面临了这一难题,究竟是选择使用自己的语言而摈弃汉语还是摈弃自己的语言使用汉语。结果是,当时的日本人便选择了借用中国的汉字,继续使用自己的发音。他们发明了两种发音的方法,音读和训读。音读是用本身存在的日本语音来读汉字,是日本人在模仿汉语的发音过程中来识别汉字的方式,渐渐的就有了对应的日语式的读音。在日本还没出现本国的文字的时期,日本人主要是用自己语言的思维的方式来理解中国汉字的意思,对这些汉字的理解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完成的,这种传承形式引发了新现象的出现,也就是同样的汉字,出现了不同的读音甚至是不同的意思。渐渐地训读就出现了。训读,则是对汉字采用对译的方法读出日本语的词汇。

从文献记载上来看,在一千多年前,日本派了大量来华留学生即遣隋使、遣唐使来学习中国先进的中华文明、文化艺术、文学经典、社会制度等。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时期,统治者利用这些留学生从中国学到的优秀文化,对国家进行大力建设。如利用佛教作为统一思想的工具,甚至推行为国教;学习隋唐律令制度(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律令时代”。在八世纪中叶的时候,日本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通过对汉语进行本土化创改,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出了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从此,日本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本土的文字。

二、日本文化基于汉字文化作出的成就

(一)平假名与片假名的诞生

日本根据汉字文化所作出的第一个成就,便是平假名与片假名的诞生。甚至可说是没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就没有今天的日语文字体系。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本国尚无本土的文字。从公元前的一世纪起,汉字开始通过不同的传播的形式和不同的传播途径,让中华文化传入到日本,后来借用了汉字产生了日语文字。日语文字的出现,使得日本可以通过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种文体来进行记录。

平假名与片假名的产生的原因:僧侣们在学习汉语的佛教经典时利用汉语的偏旁部首来进行简单的笔录和笔记,到了日本奈良的后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体系。片假名是由中国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成,主要是用来标注日本吸收的外来语的读音;平假名则是由中国汉字草书的简化而成。在日本的平安时期,主要是贵族太太和小姐们用来写和歌、日记和情书等,慢慢地将汉字的草写形式转换成了日语现在娟秀的平假名。不论是平假名还是片假名,当时都是作为异体字与汉字混用。当使用平假名成为一种习惯后,平假名和片假名就成为了日语正式的文字开始使用。

(二)充实了日语的词汇库

日本根据汉字文化所创造出来的第二成就,就是充实了日语的词汇库。如果把这部分汉字词汇去除,剩下的词汇就很少了,几乎仅剩下一半。且在句意的表达上也会存在着问题。在众多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汉语词汇是被直接引用到了日语词汇的体系,这一部分的日语词汇在词性、词义上与汉语是极为相似的。一般而言,这一部分与汉语非常相近的词汇多是涉及到 政治、学术和科技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教育、制度和法律等。还有一部分的词是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例如,手纸、苦手等。

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面对的人群为完全没有接触过日语的中国人,设为短句子和词汇两个板块的翻译。从其结果来看,发现大众对于简单的陈述句,都可依据汉字猜测句子整体意思,正确率可达80%;许多受测者表示“这些词就像是汉字的繁体字,意思很容易猜出来”因此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日语的人群也能依靠汉字猜测简单的陈述句句意,从中可看出汉语文字对充实日语词汇库所做的巨大贡献。

除开上述两种词汇外,还有一部分的词是模仿汉字所创造出来的“和式”字。日本人在汉字的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日语的特殊表达,当无法用汉字来表达的时候自身对字词进行创造的这种字称之为“国字”或“和字”。这种“和字”也就是“日造汉字”。例如,从供奉神社中用的横木的“榊”字等等,这些和字主要是盛行在平安时代。当时的和字多达四百多个,经过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许多和字逐渐被淘汰,目前在日语实际使用中的和字大概只有一百多个。其中不乏充满意境的字,如“凪”。意为风平浪静,一个单字却可以表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脑海中即可浮现出一望无际的平静大海,也是一种美学了。

(三)丰富了日语的音韵

在英语中借用法语的词汇有早借和晚借之分,不同时期的借用词所借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日语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不同时期的引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引入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读音上,汉语的“音读”就存在着三种,分别是吴音、汉音和唐音。吴音,主要指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这一地区的汉字的读音,在日语的佛教中的词汇大部分是吴音;汉音,主要是在日本奈良时期到平安时期之间传到日本的大多是中国北方的语音,在现代的日语和儒家的书籍中使用汉音较多;唐音,主要是在日本镰仓到江户时期传入到日本的中国宋、元、明时代的发音,唐音在禅宗方面的词汇采用较多。

由于语音上的差异,使得同一个汉字有着不同的读音。而同一個汉字在日语中的多种读法,是由于其在不同时期(南北朝、隋唐、宋等)所吸收的汉字发音的不同所导致。如“明”,分别对应吴音、汉音、唐音的词为“明年”、“明白”、“明朝”。由于这些不同语音的传入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日语语音的韵律,让日语词汇读出来的层次感更加的丰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和日语虽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但却能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这可以被认为是语言历史发展中的一大壮举。从日语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我们可看出日本这个民族始终在积极的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能将他国文化与自己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日本特色文化。日本通过对于汉字的借鉴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这强大的吸收能力鲜明地体现了 日本文化强大的融合性的特点。对人类文明来说,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语言和文字的产生,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日语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类语言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阎永胜. 以汉字文化为基石的日语语言文化融合性特点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3(1):57-59.

[2]关春园. 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评《日语语言文化研究》[J].高教探索, 2018, 187(11):133.

[3]郭帅 .浅析日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的语义关联[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113-115.

[4]陈强.日语汉字(词)含义与古汉语的关联——以语义的保留为中心[J].文化学刊, 2015(8):114-117.

[5]吕汝泉 .略论中国文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7):98-99.

猜你喜欢

日语汉字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