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汉族没有史诗

2019-11-01张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史诗

摘  要:汉民族为什么没有史诗,这一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本文试图从英雄崇拜传统,社会组织形式,中国诗歌、汉字的特点,史官制度,儒学的影响等角度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汉民族;史诗;原因

作者简介:张超(1993.3-),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

史诗,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传说等。自黑格尔称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始,该议题开始引发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是有史诗的,例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汉民族中,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但篇幅较短,可以看做史诗性质的短篇作品。关于汉民族为何没有史诗这种长篇文学样式,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雄崇拜观念和冒险精神的缺乏。大部分史诗都是以英雄人物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的,有的是以某个英雄为中心,如中国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反派进行抗争,收复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史诗以江格尔为中心人物,反复辅叙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讲述他的英雄故事。有的则是英雄群像式的群景展示,如古希臘的《荷马史诗》,将众多的英雄人物放置于战争冲突的大背景下,展示了海洋文明下波澜壮阔的历史。

总之史诗中具有明显的英雄元素和斗争元素,这种英雄崇拜产生的原因,跟他们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长篇史诗主要存在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如蒙、藏、维族中,他们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和频繁的冲突都决定了这些地域的社会之中存在比汉族更强烈,更普遍的英雄崇拜观念和冒险精神。

西方社会起源于海洋文明,小国寡民,且数量极多,猖獗的海盗组织,频繁的商品贸易在促进经济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频繁的冲突和战争。而国内的少数民族需要贸易来交换生活必需品,并且外族众多,在争夺土地资源时也往往发生冲突和战争,在此过程中容易涌现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并在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英雄崇拜观念。同时贸易则需要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等过程。所以在这些地域和民族中形成了强烈的英雄崇拜观念和冒险精神,这为长篇史诗的创作提供了精神基础。早期的史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这些冒险和征战过程中的英雄经历也会不断杂糅到史诗创作中去,为其提供丰富素材,逐渐形成了大家所熟悉的鸿篇巨制。

中国虽也有部落冲突的过程,但更多的是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局面。黄河流域广阔的平原上,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民族,相对稳点的农业社会组织下不会频繁进行战争和贸易。小农经济决定了中国不会像西方和少数民族地区那样产生强烈的英雄崇拜观念和冒险精神。因而中国的英雄故事往往都很短,缺乏长篇英雄故事创作和加工的冲动和精神需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短篇英雄故事和神话。

二、社会组织的过早成熟,统一的分封制国家的出现,统治者需要维护其正统地位,因而会削弱英雄史诗的创作和发展,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被认为是周民族的民族史诗,并借助祭祀这种形式成为固定的短篇经典,没有扩展的动机。在其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其他民族被同化,民族中英雄故事也会逐渐消亡。周公设立礼乐制度,社会组织日趋严密,君王崇拜逐渐代替英雄崇拜。这种统一的思想和社会规范,也不利于长篇史诗这种以英雄崇拜为基础,体量巨大,内容复杂,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的创作。

三、中国诗歌的特点和语音特点决定。中国诗歌向来是最注重表达感情的,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亦是简写事迹,重在表达情感,长篇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作者虽在叙事处着力下笔,最后仍落到抒发感情之处。其次中国的语言是单音字,而西方则是多音节字,因而中国的诗歌自产生之初就有严格的体系,既要字数长短一致,又要用韵严整。在这种严格形式的要求下,那种几十万行的诗歌形式的创作显然是极其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便发展起来承担了叙事的任务,这也解释了中国早期散文的发达。

四、文字的成熟和史学的发展。大部分史诗中具有神话元素,文字的成熟促进了史官制度的早期发展和完善,史学的发达,消弭了民族中的神话情节。中国是一个拥有完整历史的国家,正史便有二十四史,其他笔记小说等稗官野史更是多如牛毛。自商代开始,我们已经能够通过文字记载本民族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无疑会慢慢产生史学观念。虽然对史官的产生还有争议,但可以肯定史官在很早的时期便已设立。史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从哪里来”这个民族问题,史学的兴起,意味着神话的衰落,而史诗中往往具有的神话元素,便失去了社会基础。史诗多由早期神话故事经过口口相传,不断加工发展而来。文字的成熟,则能准确记录历史事件,抑制口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而阻断史诗的加工土壤。

五、重实用的民族精神,功利主义儒学的发展。孔子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主张”,不仅会消弭民族的神话情节,还会对已有的神话故事进行删改,同样会使史诗的创作缺乏土壤,这是一个比较公认的原因,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猜你喜欢

史诗
大地史诗——大运河
累计收金超900亿!“史诗级土拍”落幕!
论黑格尔的史诗观——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例
一个屎壳郎的史诗
Geo Deco系列地毯:读一首20世纪初的史诗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卫拉特史诗英雄形象初探
史诗
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