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2019-11-01解宏图张旭东李社潮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9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建议

解宏图 张旭东 李社潮

摘 要:根据国内外情况和研究推广成果,重点论述了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技术推广的障碍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推广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3;S34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we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with maize stalk mulching carried out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addition, we analyze the obstacles that affect and restrict the technology outreach. Correspondingly,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extension.

Keywords: stalk mulch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extenstion problems; outreach suggestion

0 引言

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先进、绿色的耕作技术,对于农业的可持续生态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8年吉林省省委、省政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确定把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作为全省今后重点推广的五大农业新技术之首;同时我省农业委员会、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耕地质量耕作生态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实施意见》,决定2019—2025年在全省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到2025年力争达到玉米播种面积的45%左右。

目前,吉林省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己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部分地区推进速度较快,其中农机合作社是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力军,秸秆覆盖还田成为当地玉米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其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尤其在2017年和2018年吉林省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优势更加凸显,越来越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然而,各地在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进展尚不够平衡,对其加快推广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明确和统一,制约加快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还很多。吉林省坚定不移地加快搞好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不进则退。现将从更全面的视角阐述对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认识,分析影响推广的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关建议。

1 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按照国务院建立粮食功能区的指导意见,粮食——特别是玉米生产将长期处在全省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作用。在新时代要全面提升吉林省玉米种植生产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省委、省政府确立把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引领推动农业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从美国先进的耕作制度和农业技术看,保护性耕作已成为主流的耕作制度和技术体系。近四十年来美国粮豆总产量接近翻番,单产提高55%以上,成为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粮食市场,其核心因素在于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决对优势;而这一优势是美国农业生产各种基础条件叠加的结果,更为重要起决定性关键作用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美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近半个世纪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保护性耕作已成为主流的耕作技术,积淀和释放出的力量,使美国农业得以强盛,走上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到1998年,实施免耕、少耕、垄作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应用推广面积,已占全美玉米、大豆播种面积的64%。和吉林省处于同一纬度的世界另一黑土带美国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等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已是主导耕作技术,技术应用的普及率已达90%以上。

正是近几十年来,依靠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美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农机作业环节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明显减少,保护了地力;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持续增加;化肥使用在减少;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免耕使整地、种植变得简单,玉米、大豆生产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借鉴美国做法,靠大力全面加快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把地力提上去、产量稳定住、生产成本降下来、生态环境保护好,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吉林省农业得以强盛的必然选择。

(2)从中科院在梨树取得的研究成果看,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先进性与技术体系完备。从2007年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和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免耕栽培技术与机具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实际,通过十余年在梨树县的试验示范,研究创立了适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模式、技术规范以及研制出配套机具。这一技术模式不仅节本增效,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的大难题,而且通过秸秆还田,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施用量20%左右,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和培育了黑土地,是对传统耕作制度革命性的变革,在小農家庭经营为主的格局下照样可以普及推广应用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3)从示范推广实践看,农民越来越认识到应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在吉林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设立的50个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木示范点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同传统、常规耕作等耕种技术相比较,不仅以最低成本解决了玉米秸秆处理利用的大难题,而且是可持续性的利用路径,可以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培育黑土地,同时应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作用。自2016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价格改革,玉米销售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降低玉米生产成本,能够降本增效的技术,已逐步成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首选条件。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体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减少作业环节降本;二是减少农资、农机投入成本。仅这两方面按平均每公顷产量1万kg计算,每公斤玉米可降低生产成本0.1~0.11元;再加上玉米增产的收入,按吉林省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亩计算,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40亿元以上,必将为实现吉林省乡村振兴生活富裕这一要求做出积极贡献。

(4)从玉米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埋还田技术对比看,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多方面优于翻埋还田,两种技术都能达到秸秆还田肥料化的目的。然而,秸秆翻埋的核心技术,依靠铧式犁翻耕,早己是国际上公认的造成土壤易遭受风蚀、水蚀的元凶,是一种不具有可持续性、淘汰的耕作方式。同时翻埋还田作业必须使用大马力拖拉机,需要土地连片翻耕作业,农机作业环节多,不但比秸秆覆盖技术平均作业费用要多出近千元,并且“大国小农”的国情,“你翻他不翻”,翻后不易保土,严重失墒,在吉林省“十年九春旱”的气象条件下会影响出苗和产量。

2 制约影响推广的突出问题

2.1 三级干部认识和施行上有差距

县、乡、村三级干部在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中作用关键,责任较大,重任在肩。然而,从目前对一些地方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影响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推广实施的问题,尤其是在县、乡、村三级干部中存在着三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不了解。相当一部分干部对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无论从对技术内涵,还是对推广的积极作用,都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知。二是不敢推。一部分乡村干部正是由于对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不了解、不掌握,认知程度不够,因此在落实中就出现偏差:怕有秸秆覆盖,技术不成熟,农民种不好地;怕秋季秸秆覆盖还田留在地里,农民有点火烧秸秆的可能,一旦出现烧秸秆就要担责任,不如选择机械秸秆打包离田,风险小,不出事。三是不愿意推。正是由于不敢推,再加上落实了较大禁烧面积,县、乡、村检查验收工作任務重、责任大,因此在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上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在有的地方存在乡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影响推广工作。

2.2 禁烧、非禁烧区的划定和管控工作待完善

采取划定禁烧区域、禁烧时段,在一定时间“通知”可以烧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使农民心理上出现偏差,认为“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管是不是保留秸秆、实行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赶紧抓紧烧,把不应焚、不用烧的地方也烧了,严重挫伤了实施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农民的积极性。

2.3 秸秆还田、离田机具与作业补贴需调整

为减轻秸秆留田的风险,重离田、轻还田,有的地方对购置秸秆打捆机、机翻犁等机具累加补贴过高达60%~80%,作业补贴也较高,而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机具秸秆归行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施肥机没有任何累加补贴,全省规定的每公顷450元作业补贴,有的地方也低于秸秆打捆作业的多重、不同形式的补贴。同时,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和部分打包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的作业补贴实行一个标准,也严重影响了应用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的积极性。

3 具体建议

3.1 充分认识三级干部在技术推广中的关键作用

县、乡、村干部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村书记、村长,工作在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第一线,是实际实施的主要组织协调者,直接影响着技术推广面积任务的落实和政策兑现,工作具体、职责重要。必须要推动县、乡、村三级干部,全面提高对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对技术了解和认识的学习培训活动,落实乡村干部在实施推广中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充分起到担当作用。

3.2 组织开展技术大培训

为解决县、乡、村三级干部对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吉林省有关部门制定提出三级干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培训计划方案,统一安排、分级开展。省里负责对县、乡两级干部的培训;县级负责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在2019年秋季生产前把县、乡、村干部培训一遍。邀请保护性耕作专家,讲授培训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组织典型农机合作社或者行政村进行经验实例介绍,参现考察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先进典型,以全面增强三级干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推广应用的认识。

3.3 实施绩效考核责任制

建议把大力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工作,作为县一级政府农村生态文明阶段性重点工作之一,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县一级要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提出任务指标和分级绩效考核要求,将省里分配县级的推广任务指标,由政府分配下达给各乡镇,并列入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内容,进行年终考核,赏罚分明。以此推动县、乡干部在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上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认真履责、完成任务。

3.4 加强禁烧地块的监管

在非禁烧区也不能一窝风都是烧,坚决防止“劣币驱良币”现象的发生与蔓延。对非禁烧区的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开展示范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大力支持和充分保护,对其保留的秸秆覆盖地块,划定为本乡镇的禁烧地块,各级政府也要实行同禁烧区一样的监管,以及对焚烧者依法依规的处罚。以点带面先行示范,逐步发展扩大,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3.5 调整整合相关资金作业补贴

在承担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中,减少安排机械翻埋秸秆还田作业等方式示范面积,降低作业补贴额度,重点向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作业示范推广倾斜。在实行的农机深松作业补贴中,把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地块开展的苗期深松,纳入补贴范围内,予以苗期深松作业补贴。适当减少购置秸秆打包离田机具累加补贴,降低作业补贴。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前三年(2019—2021年),适当调减面积,提高作业补贴标准,由每公顷450元增加到600元,以形成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3.6 大力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带头作用

在吉林省开展的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中,把第二年必须开展一定规模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作为旱田区承担项目的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必备条件,在第二年苗期验收合格后,兑现机具累加补贴。按照建设资金规模,分别确定不少于100 hm2、50 hm2和30 hm2的作业示范面积。

参考文献:

[1] 宋丹,辽宁省中低产田现状及分区改良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230-232.

[2] 刘立权,凡胜豪,宋国献,等.辽宁省坡耕地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5(4):15-18 .

[3] 李社潮,郝春天.玉米保护性耕作产量对比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4(4),29~31.

[4] 李社潮.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J].新农业,2016(6):36.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