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码头设施定期检测方法探析

2019-10-31许冬生

建筑建材装饰 2019年10期

许冬生

摘要:本文以港口、码头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检测中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港口码头设施定期检测目的与内容的探究,为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奠定基础,并在各结构的检测中,详细说明应用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设施;定期检测;设备养护

港口码头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经过数年的运营之后,势必会在外观、水工结构、局部设施等内容上出现破损问题,甚至发生材料的劣化,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为了保证现役码头的正常使用条件与运行状态,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1港口设施定期检测目的与内容

以码头结构的变形与损坏为基础,对其发生的劣化程度进行分析,以此保证定量检测的有效性与指导性。同时,在进行定期检测的同时,也可针对性的形成检测数据报告,并在内容中,为日常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完成码头总体与各部件技术状态的类别评定。通过定期检测分析,可以找到使用过程中的损坏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有所侧重的提出保养工作的执行意见与建议,实现科学化的高效率管理。

当前制度环境下,《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中,明确制定了港口设备的损毁问题与程度分析。从周期化检测角度出发,对设备检验工作的执行内容展开了详细的论证,具体可从下表1中表现出来。

2港口设施定期检测的方法探析

2.1整体稳定性检测

港口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中,整体稳定性的检查工作是基础内容,必须重点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沉降與位移问题进行控制。检查方法上,可以将水准仪与全站仪作为检测工具,通过对水平控制点的分析确定结构的稳定性水平,并为整体码头的运行基础条件提供重要的保障措施。在检查工作中,首先要对检测频域进行控制,确定码头的使用年限,如果期限范围在5年以内,必须每年对其进行一次稳定性检测。而如果码头的使用年限已经个超过了5年,则可根据实际使用条件,以及历次的检查结果评估,将检查周期定义为3-5年。检验方法上,需利用码头现有的布控设置点位,在确认观测点的基础上,制定完整的观测记录报告,并按照预先制定的检测周期报告内容,跟踪性的完成测量数据周期统计。同时,在数据内容中,形成趋向化内容,为后续的检测报告与检测侧重点设定创造基础。

2.2面层检测内容

面层的检测工作,主要针对其表面的裂缝与局部损坏问题展开。在对面层结构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在量尺、裂缝测宽仪的检测设备工具的辅助作用下,对面层的开裂与损坏状态进行确定,并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在检测调查工作中,如果缝宽水平超出0.25mm,就应当对其深度条件进行检测,防止裂缝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3上部结构检测

港口的上部结构中,主要可以分为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两个部分。在进行检测分析的过程中,也需在其材料差异性、使用功能特异化的基础上,对检验内容作出区分,以此保证检验工作的合理性,并提出更加具体的维修与养护方案。

例如,在混凝土钢筋锈蚀问题的处理中,可以尝试采用电位法对锈蚀的概率进行判定,并通过科学的抽样检验,对至少10个构件组成部分展开分析,以此保证检验的有效性。又如,在混凝土结构劣化的问题上,需针对强度、保护层、碳化、腐蚀面、氯离子扩散状态,这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测量方案,得到具体的劣化参数,以此保证数据内容对于生产优化的指导作用。

而在钢结构的检测中,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损坏与劣化两个方面。在发生结构损坏变形问题之后,需使用人工调查的方式,逐一进行细致排查,以保证检验的全面性。而在材料劣化的问题上,可以发挥超声测厚的技术优势,在合理抽样的基础上,完成整体检验,保证检验内容对于质量条件的说明性。

2.4基桩部位检测

基桩结构的检验方法,需根据港口的实际建设条件而定,在确定其何种建设方案之后,就可对其中的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案进行确定,以便保证质量检测的有效性。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港口的基桩主要可总结为桩帽墩台、混凝土桩、钢管桩这三种类型。

例如,在桩帽与墩台的检验工作中,需在完成表面检验的基础上,对其结构中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确认,以此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健康状态。在检查方法上,可以参照混凝土劣化的检验内容,利用回弹法或钻芯法确定强度;利用电磁感应法确定保护层厚度;利用碳化深度测定法确定碳化深度;利用刻度尺或其它度量工具测算钢筋腐蚀面积与损失范围;并在适当条件下,对氯离子的扩散系数进行计算分析。以此保证基桩结构中,桩帽与墩台的检测方法的系统性。

2.5其它检测内容

接岸结构、岸、边坡、棱体等结构的检测工作,是保证整体检测内容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技术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在方法选择上,对其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与测算,以此保证检测对于运行管理与维护方法的指导性。其中,在接岸结构的检测工作中,必须对结构的损坏条件作出评估,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化沉降与位移问题。而在检测方法上,需根据实际接岸条件,对量尺的规格进行选择,并在人工经验的指导作用下,辅以水准仪与全站仪等水平、角度测量工具,以此保证码头接岸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在对岸、边坡、棱体的检测工作中,需将断面的变化条件作为参数采集的重点,利用水准与全站,完成仪器测量,并实现系统合理性分析。

3结束语

综上,将高桩码头作为应用案例,可以在明确定期检查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执行规范化的检查标准,对码头的各建设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在保证建设效果的同时,达到优化运行水平的作用。而这一管理条件,不仅可以增加码头的建设价值,也为提高码头的设施管理水平创造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