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建设思路

2019-10-31王阳

时代人物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王阳

高校教师不仅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高校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负面现象也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些高些教师教学敷衍,育人意识淡薄,甚至学术不端,出现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校和学生的合法现象,在招生、学生参评奖学金、保研中徇私舞弊,在教学活动中也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也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科学研究,从而也进一步影响了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发展[1]。因此,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高校教师的言行、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思想教育,切实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三大挑战

社会转型期间腐朽思想和享乐思想的滋生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经济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也使得高校教师在多元文化和新媒体技术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声音和多种诉求的相互碰撞下,思想状况受到了严厉的冲击,容易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得高校教师的价值追求异化,思想境界滑坡、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现象,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间接导致了在科研工作中学术不端,在招生、考试中徇私舞弊等严重师德问题的发生。

网络等新型媒体舆论的高离散倾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已经深深的渗透在了我们的社会之中,高校教师学术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微信、微博等都是一些复杂多变的新媒体,会容易产生一些社会舆论,而在舆论中,一些社会矛盾与社会争端很容易被聚合,被放大,而进一步激化,网络上的这些观点会严重扰乱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价值判断和实践选择[2]。新型媒体舆论的高度离散化倾向,给高校教师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整合带来了严重了负面影响。网络与新媒体的的舆论压力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入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思想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我国,而高校又是世界多元思想与信息交汇的中心,现在世界新旧体制的不断更替,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一些消极的思想、腐朽的思想随之引入我国高校。借着我国的社会转型中历史时期,通过各种媒介,在思想、文化、道德、生活等各个领域施加影响,不断进行腐烛渗透。也使得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风尚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大程度地削弱我国高校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导致高校教师形成了个人价值无上的错误观念,这一问题值得高度重视[3]。

二、新常态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缺乏进取心,对教育事业投入精力不足。部分高校教师进入了高校工作,仅仅只是把教学作为一种副业,对自己的业务长期不钻研,知识储备十分贫乏,不使用新兴教学手段,一直采用固有的教学方法,严重较低了教学质量。有些高校教师完全把精力放在了商业性活动和市场的投机中,致使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降低。

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弱化。一些高校教师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甚至斤斤计较;导致了高校教师的相互不配合、不协作,有甚者,更是相互勾心斗角,相互拆臺,不顾及集体利益受到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愿意承担自己院系所分担的任务,使教学质量严重受损。当前高校教师的纪律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高校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善。现在高校基本上没有建立起针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这也使得师德建设工作没有规章制度可依,没有对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范现象的约束依据,难以提供有章可循的制度依循和制度保障[4]。也有一些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内容不够细化,制度规范严重缺乏可操作性,难以真正转化为制度力量,发挥制度作用,没能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各环节间的合力。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伦理规范。要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强化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师道德伦理规范和准则。要引导高校教师坚守高校教师道德原则,职业责任,不断提升师德境界。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做起,自觉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问题。在高校建立行之有效且系统完备的高校教师道德伦理规范,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使道德准则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当今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并在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和标准[5]。

引导高校教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道德建设贵在知行合一。要提升高校教师道德素养,需要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弘扬为人师表的主旋律,弘扬和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引导高校教师慎思笃行,引导高校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于与学生互动交流,形成稳定的从事教育事业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以及行为准则,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引导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示范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德制度建设。一是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完善师德规范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制度,推进师德规范。形成一套完备有效的制度保障链条,建立起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制度体系[6]。确保高校的师德制度规范,在学校的实践操作中具有可行性以及约束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站在宏观层面上谋划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不断健全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组织好宣传、人事、工会、学工、组织等各条战线的力量,打造一直德高品正的高校教师队伍。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将师德建设具体要求贯彻到高校的人才引进、教学科研、改革举措以及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当中,完善高校教师准入机制,设定良性的政策指向,不断激励优秀高校教师以及约束一些师德失范现象。

参考文献

[1]崔红丽.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谈高校教师师德修养[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2):17-18.

[2]李东坡. 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 教育探索,2011(3):114-115.

[3]刘卫平.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策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4):90-92.

[4]林季杉. “师”之传统与关怀伦理教育——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1-4.

[5]于晓泉. "新常态"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研究[J]. 求知导刊, 2017(6):144-145.

[6]马志强. 浅谈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培育[J]. 时代教育, 2017(9):226-226.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德职业道德
致良知与师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