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喂入水稻机行业开始洗牌

2019-10-31仇半农

农业知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跨区收获机机型

文 /仇半农

在三大联合收获机行业,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受到的关注度更高,这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内大佬云集,更重要的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正在对小麦联合收获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形成强势替代,并且在跨区作业市场上,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上半年已经过去了,这个行业有什么新变化呢?面对更加扑溯迷离的未来,生产企业又该如何面对?

一、需求大幅下跌,销量或退回到10年前水平

一类产品的行情好不好,只需要看当年的销量。从6月份国补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公开数据,以及行业协会发表的数据,结合从生产企业收集到的数据看,三大日系和国产的几个主流品牌都是大比例的下滑,1~6月份市场整体销售量没有达到20000台,同比下滑了30%~35%,其中江苏、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主销市场销量下滑都超过30%,其中销量历年排名数一数二的江苏省下滑超过40%,有媒体认为下半年会继续延续上半年的萧条表现。

2016年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销量见顶,之后就进入了下行通道,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看,2019年全行业销量可能达不到5万台,全行业出货量将回到10年前水平,但10年前国内主要以2千克及以下机型为主,10年后是5~6千克需求为主,所以虽然量降低了,但是动力总量并没有下降那么大。

二、大量企业退出市场,行业开启洗牌模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国内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无非就是沃得农装、久保田、洋马、星光农机、浙江柳林等企业。但从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则可以找到有63家企业实现了有效的销量,也就是国内有63家企业在从事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生产,但同期小麦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只有25家。很明显,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制造企业太多,行业竞争激烈。

从2019年上半年补贴系统统计的结果看,通过补贴系统实现销售的有38家企业。虽然仍有一些省市的系统没有开放,实现的销量无法录入,但国内的全喂入企业几乎都是面向全国市场销售的,所以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今年有大量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企业退出了市场。如果年底通过补贴系统看到确实有很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有效的销售,则可以明确判断出行业进入衰退期,并且开启大洗牌。

三、行业越来越集中,马太效应凸显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集中度一直很低,竞争激烈,很少有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因为充分竞争,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大量的新技术得到应用,比如纵轴流脱粒技术、静液压驱动等,同时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品类,但在2016年之后,国产品牌中的沃得开始逆袭,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52%,伴随着的是对市场资源的虹吸效应,不但日系久保田、洋马、井关的占有率急速下降,就像国产的雷沃谷神、中联谷王、星光农机等优秀品牌,其市场份额也大多被沃得掠走。

整体看,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出现了罕见的“马太效应”,也就是好上加好的现象,市场资源、政策资源、用户资源全部向沃得集中,而其它品牌越来越难过,今年1~6月份,这种现象愈加明显,同样在下行的市场上,其它企业销量大幅下降,而沃得只有微幅的下降,相应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如果深究原因,一是沃得的性价比更高,从上半年补贴系统看,沃得的售价在9.58~11万之间,而日系平均在10.34~18.81万之间,平均高出50%;二是机器收获速率高,沃得主销机型是5~6千克,而日系的仍是2.5~4千克,效率明显低;三是服务,沃得的服务响应速度快、配件充足,市场上服务人员比销售人员还多。

四、喂入量大战热火不退,日系品牌仍在衰退

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喂入量以约两年一千克的速度在发展,喂入量不断的增加,事实上是机器的作业效率在提高,这是顺应跨区作业机手对效率的需求,在2018年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系统销售的机器,有73%的是5~6千克的机型,其中5千克机型占比高达70%,而占比73%的5~6千克级别的机器里,没有一台是日系品牌,100%全部是国产品牌,有约45000台,其中有50%的机器是江苏沃得销售的,可以看出来,日系品牌并没有在需求量最大的5~6千克投入产品,这导致优秀的品牌和产品没有用武之地。

2019年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喂入量升级战热火不退,沃得在5千克级别上竞争力更强,而一拖东方红则推出了经过两年市场验正的5千克机型,意图从沃得口中分得一杯羹。

而星光农机、中联重科、雷沃阿波斯等品牌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以大打小”的策略,力推6~7千克的机型,但沃得在6千克机型上2018年已经有近6000台的销量,优势也很明显,这些品牌“以大打小”的策略可能会打到棉花包上,所以面对强大的沃得,要想将其挑下马,常规的手段肯定不奏效。

在国内全喂入联合收获机行业,虽然有很多企业已在退出,但是也有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在进攻,比如一拖东方红,联合收获机是一拖的短板,一拖一定会补上这个短板,而一拖下定决心做水稻联合收获机,就肯定会对其它企业造成压力,另外久富也在2018年推出6千克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鉴于久富在插秧机行业的上佳表现,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久富做不好水稻联合收获机,所以国内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一方面在快速洗牌,一方面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在进行,未来行业充满变数,整体看日系品牌处于守势,且有进一步衰退的迹象。

五、跨区作业市场主角轮换,未来谁将执“行业牛耳”

国内每年销售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有80%会出门搞跨区作业,每年“三夏”麦收期间,有约25万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参与小麦的跨区机收。在秋收期间,有约35万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参加水稻、杂粮、荞麦、青稞、高粱,甚至玉米的跨区作业。所以,跨区作业市场是水稻联合收获机最主要的市场。

跨区作业市场对于水稻联合收获机,一方面是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是更新速度快,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跨区作业的机手对更高效率新机器的追求永无止境,这也倒逼厂家不停推出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这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的活力之源和希望之门。

谁是跨区作业市场的主角,谁将执掌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行业的牛耳!

在2016年之前,跨区作业市场上的王者是日本久保田,其最经典的机型是PRO688Q。之后推出了PRO988和PRO758,但这两款机型都比较失败,一个体积太大,不适合长途运输,一个效率太低,在跨区作业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在近两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车队中,久保田的占比在快速下降。国产品牌江苏沃得在跨区作业市场中快速崛起,现在已经能看到很多清一色的沃得车队,凭借难以比拟的性价比、超群的效率和强大的服务能力,沃得在跨区市场上正在快速取代久保田和洋马,跨区作业机手属于高端用户,沃得得到跨区机手的拥护,说明沃得的产品已经可以和日系品牌比肩了。

跨区作业市场是任何收获机厂家都在觊觎的肥肉,沃得虽然有了优势,但久保田也绝不会拱手让人,当然雷沃阿波斯、中联重科、星光农机等也虎视眈眈,未来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仍是跨区作业市场,得跨区市场者得天下。任何收获机厂家都在觊觎的这块“肥肉”,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猜你喜欢

跨区收获机机型
玉米收获机的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国之重器
玉米收获机械的结构特点与改进方向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千余台雷沃谷神履带机随“天中麦客”浩荡出征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Scania公司的2款基本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