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优势

2019-10-30王鑫贺永斌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肠梗阻

王鑫 贺永斌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术前扫描,并与术中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单侧疝22例,双侧3例;嵌顿性疝6例,合并肠梗阻5例,伴绞窄性疝1例;滑疝2例;降入阴囊12例,未进入者13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1例,小肠8例,乙状结肠3例,阑尾2例,膀胱1例;所有患者影像结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能够对腹股沟斜疝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疝囊的大小,疝内容物种类,判断疝内肠管血供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肠梗阻;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257-01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进入皮下或阴囊形成,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占腹股沟疝的95%[1]。在腹壁常见的疝环部位出现可还纳的软性包块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当患者症状不典型,或腹股沟肿物以及隐匿性腹股沟疝时,常需要影像学检查。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2017.06~2019.03经长春巿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22例,双侧腹股沟斜疝3例,所有患者检查发现腹股沟区肿物,可还纳19例,不能还纳6例。

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层及256层iCT机,扫描范围:从髂嵴至阴囊下缘水平,扫描前查体,不能还纳者,可直接扫描,可还纳者,扫描前嘱病人增加腹压,使疝囊充盈,待疝内容物疝出后扫描。采用自动毫安技术;层厚5mm。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自动触发技术,静脉脉期约60~70s,造影剂为优维显300mgI/ml,约50ml,注射速度3.5~4.0ml/s。掃描后将原始图像以1.0mm层厚及层间隔进行重建,并传到EBW4.5工作站。

2 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单侧疝22例,双侧3例,嵌顿性疝6例,合并肠梗阻5例,伴绞窄1例,滑动脉性疝2例,降入阴囊12例,未进入者13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1例,为小肠8例,为乙状结肠3例,为阑尾2例,为膀胱1例。疝囊小于5cm小型疝12例,5~10cm中型疝6例,10cm以上巨大疝7例,疝颈2.0~8.0cm,平均5.2cm。疝内容物为小肠者,增强扫描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状”;1例绞窄性疝患者增强扫描见疝内肠管管壁增厚,呈分层状,肠管壁不强化,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云雾状,疝内容物饱满,手术证实小肠坏死;5例合并肠梗阻患者疝内肠管扩张,其内可见液气平面,疝外近端肠管扩张,其内亦见液气平面,疝远端肠管正常。

3 讨论

当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经皮下进入阴囊或大阴唇所形成的疝称腹股沟斜疝。当疝早期时,腹股沟区肿块不明显,或临床查体疏忽时,容易漏诊。本组2例双侧斜疝患者,查体仅发现一侧疝。Gullmo[2]应用疝造影为1000例腹股沟区有症状而无体征的病人进行检查,发现88.6%的患者可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表明临床有部分患者被漏诊。应用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腹股沟斜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

3.1 疝囊及疝内容物 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疝囊及疝容物,显示腹股沟管解剖,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壁,腹横筋膜形成其后壁;当疝为小肠时,可见疝囊内呈管形或不规则形囊腔,与腹腔内肠管相延续,内含液体或气体,为疝的直接征象,增强扫描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状”;对于较小斜疝患者、肥胖或嵌顿疝内容物较少时临床查体诊断较困难。当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可见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其内伴行纤细血管影,脂肪病灶本身无强化。螺旋CT则较容易发现腹股沟区隐匿性包块,本组2例患者较小斜疝为CT扫描发现,2例肥胖患者CT发现双侧斜疝,1例不明原因的肠梗阻,临床检查未发现疝,CT发现疝而及时得到治疗。由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较复查,对腹股沟斜疝和股疝,由于位置相近,且周围解剖结构细微复杂,轴位CT上较难鉴别,冠状位图像也可清晰显示腹股沟韧带与疝囊的前后位置关系。

3.2 CT的优势是显示肠管有无绞窄、坏死或穿孔,根据肠管壁强化异常程度反映肠壁血供情况[3]。尽管肠绞窄较少见,但病死率为10%~50%,死亡原因是术前误诊,延误手术时机,造成肠管穿孔坏死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或高龄病人合并多种疾病、机体耐受性差等所致[4],CT显示疝内肠壁明显增厚>2mm,其内可见气—液平面,肠壁出现分层改变,可见“靶征”;肠腔血性渗液,CT值通常在25~35HU;肠壁、肠系膜出血;增强扫描可显示肠管血供情况,动脉期肠管密度不均匀,肠系膜明显水肿,渗出,肠管壁延迟强化,晚期可见肠管壁、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积气[5],为出血坏死的可靠征像[6]。本组有13例患者疝内容物为肠管,其中8例为小肠,5例合并肠梗阻,CT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增强扫描可见肠系膜血管“漩涡状”改变,1例合并绞窄性肠梗阻,肠壁环形增厚、水肿,呈“靶征”,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呈云雾状,增强后肠系膜动脉无强化,小肠壁强化幅度减低,延迟强化,术中证实肠管坏死。

3.3 腹水;腹股沟疝引起肠梗阻后,造成肠壁缺血,肠壁内的液体渗透至腹腔内,部分液体可进入疝囊,CT扫描发现肠系膜充血水肿、密度增高,当疝囊内有少量液体时,应与鞘膜积液鉴别,鞘膜积液疝囊内无其它组织,而疝合并积液时,疝囊内除液体外,还可见疝内容物。本组1例患者膀胱滑疝,比较少见[7],CT示部分膀胱组织突向疝囊内,疝囊内液体与膀胱相连,呈哑铃状改变。

总之,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地诊断腹股沟斜疝,对腹股沟区肿物鉴别具有较大的优势,显示疝囊颈、疝囊的大小、形态、疝内容物的结构、状态,尤其对疝内容物为肠管者,可发现是否存在绞窄。

参考文献

[1] 曾庆娟,许崇永,吴爱琴等.腹股沟疝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4):296-297.

[2] Gullmo.A Herniography[J].World J Surg,1989,13(5):560-568.

[3] 贺永斌,严贵超,王佳等.腹股沟斜疝少见及特殊征像的多层螺旋CT表现[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24):123-126.

[4] 倪帮高,张跃天,刘震.闭孔疝20例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2011,24(2):112-113.

[5] 姜传武,赵德民,高晓宁.腹内疝CT诊断标准和典型征象的探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8):236-241.

[6] 李文华,曹庆选,杨世锋等.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 81-84.

[7] 杨维良,张东伟,张好刚等.膀胱滑疝32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880-882.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