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纹样史”课程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9-10-30贾玺增

新一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究教学实践

贾玺增

摘 要:针对“中国纹样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得出了四方面教学要素,阐述了强调调动学生在纹样史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举措与方法。

关键词:中国纹样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学术研究

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以来,笔者在“中国纹样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清华大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将学生从课程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探究者和创新者,实现学生在“中国染织纹样史”、“中国纹样史”课程学习中学术研究和设计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近年的教学中,本人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深入的学术研究,撰写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在相关学术刊物、会议论文集发表多篇论文,实现了艺术史理论类课程学生由课堂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学术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并获得2016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中外服装史与染织纹样史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課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中国染织纹样史”和“中国纹样史”课程主要解决了“夯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交叉的学科知识”和“及时学习动态知识”四方面要素。第一,注重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课程的科学性,充分体现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重视课程理论体系设置的厚度和宽度,努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学术研究和设计创新奠定基础。第二,增设跨学科课程。中国纹样史教学既强调高度分化,又重视高度综合,还提倡不同学科间的广泛交叉与深入渗透。在很大程度上讲,要想学科教学有积极广泛的创新成果,就必须要具备交叉学科的大量知识,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就笔者的长期教学实践经验而言,增设跨学科课程对学生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纹样史课程现状,要努力冲破学科的界限和束缚,打破本专业知识体系的限制,设置纵向深入、横向宽广型课程。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重点强调调动学生在纹样史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解决从“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到“既注重教师授课,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从“基础性、常识性的课本学习,到独立思考、深入系统地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足、思维方式固定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上,制定讨论与评价机制,从教学模式上鼓励同学之间交流研究方法和学习经验,切磋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举措

“中国染织纹样史”和“中国纹样史”课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共有五点:

(一)强调四个“为主”和“注重”

课程内容可以部分内容以自学的形式展开,课堂以讨论为主,课堂作业以案例为主,考核要以日常为主。解决了课堂教学教师的唯一性,教学不再是单向沟通,教学内容不是“普遍真理”和“绝对真理”,备课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需要有个人的认知、理解和归纳总结,体现在课程学习考核上,考试不只考学生的记忆,提倡以开放性题目,考试内容考学生获取、提炼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参与式非指导性教学

《中国纹样史》课堂教学不再以传递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要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知道如何进行学习,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在“中国纹样史”课程教学中强调非指导性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不直接地教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中国纹样史”课程教学活动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将学生的价值实现看成教育的首要要求和根本目标,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舒适自信,展示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三)营造创新学术环境

在研究和学习中,必须及时交流学术见解,交流分享研究方法、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扩充理论视野,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进而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从而确立课程学术环境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强组织课程学术主题讨论研究团体,成员对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方向,经过深入钻研后,以自愿方式在团体内部进行学术交流方式,以实现学术研究“集中研讨,群策群智,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术交流的主体是团体成员,交流范围具有伸缩性,可以拓展到课题组的师生之间,也可以延伸至跨专业,充分发挥课程学生在学术研究的参与作用,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学术交流的融会贯通性。

(四)创设多种授课形式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有序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在讲授、讲座形式中穿插研讨、自学等形式,充分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强调学科的研究特色,切实做到启动学生的研究思维,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五)拓展课堂维度,将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寻求课堂之外的教学舞台,重复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课时和保证学习深度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建设中,积极与染织纹样和服装设计教学实践相结合,遵循“从文本到形式”的教学原则,从根本上杜绝、改变了高校时装专业学生时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从形式到形式”的模仿的陋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时尚敏感度,改变了设计思辨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从学术理论高度解决了当前国内行业内时装设计的创作短板,前瞻性地开拓了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新方向。

四、结束语

史论学习看似枯燥乏味,然而若能结合设计实践进行学习,毕然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是前提,学生自主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才是真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将史论课程“变理论讲授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形式,最终提升了学习和教学效果,实现学术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究教学实践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