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域旅游的宜兴休闲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2019-10-3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宜兴全域旅游

钱 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宜兴分院,江苏 宜兴 214200)

宜兴地处太湖的西岸、苏浙皖三省接壤处、沪宁杭三角的腹地,是中国陶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更是在2017年11月评为了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宜兴依托现有的陶、茶、竹和洞等文化、山水资源,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响城市品牌。

2016年11月,宜兴成功入选了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上下以入选本次示范区为契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各个行业共同合作,构建宜兴“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全域旅游概述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以休闲旅游为主要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民的文明素质、公共服务等的全面优化提升,有机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融合各个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和公民积极参与,打破城乡壁垒,把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开发出更符合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休闲旅游产品,推动产业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通道。

全域旅游,关键在于“全域”。首先,要树立新型的旅游资源观念。在全域旅游看来,任何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因此,要做好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工作。其次,要树立“旅游即生活”的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个性化需求,例如90后的旅游者比较追求新奇消费等。因此,全域旅游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个性化的需要,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最后,要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在大家生活中已非常常见,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全域旅游提倡的是当地居民与旅游者共建和共享。当地居民积极投身到全域旅游中来,既是旅游业的创业者和服务者,也是享受者,更是受益者。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二)调查研究的过程

1.在文献研究方面

在文献研究中,笔者发现并没有关于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因此,笔者主要参考了2017年12月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依据休闲旅游资源特性,进行休闲旅游资源分类,形成了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表(见表1),分为 4个主类、17个亚类、116个基本类型。同时还认真学习了《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为宜兴休闲旅游资源的评价打下理论基础。

表1 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表

2.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方面

利用假期的时间,笔者深入宜兴各个地方,收集资料,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宜兴的休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的丘陵地区、宜城镇周围地区、滆湖宜兴段和太湖宜兴段四大区域。

3.在数据统计、资料整理和资源评价方面

笔者对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休闲旅游资源单体进行汇总和分类;根据《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中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规模与丰度、资源影响力、资源要素价值等评分指标,对统计到的休闲旅游资源单体分别进行了打分;根据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指标和打分情况将休闲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为:五级旅游资源(分值≥90分)、四级旅游资源(分值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分值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分值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分值30-44分)、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分值≤29分)这6个级别。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宜兴休闲旅游资源的统计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并根据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表,共统计到了专项休闲类、文化休闲类、自然游憩类、康娱游憩类这4个主类;地文景观休闲类、水域风光休闲类、生物景观休闲类等17个亚类;动物园、名人故居、博物馆等73个基本类型;总计 638个单体的休闲旅游资源。

2.宜兴休闲旅游资源的质量分析

通过前面的数据统计、资料整理和资源评价,宜兴目前共有善卷洞风景区、阳羡风景区、宜兴紫砂陶3个五级休闲旅游资源;竹海、陶祖圣境、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等25个四级休闲旅游资源;宜兴梁祝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灵谷洞、太极洞、玉女潭、团氿湿地公园等61个三级休闲旅游资源(见表2)。达到三级休闲旅游资源以上的共有89个,占到宜兴休闲旅游资源总数的13.9%。

表2 宜兴三级以上休闲旅游资源单体名录

(二)结果分析

1.休闲旅游资源丰度相当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宜兴市的休闲旅游资源主类达到4个,达到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表上主类的100%;亚类17个,达到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表上亚类的100%;基本类型73个,达到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表上基本类型的62.9%;单体休闲旅游资源638个,休闲旅游资源丰度达到了丰富级。从实地调查中发现,宜兴市拥有令人身心放松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设施完备的城市化公园和休闲度假区等休闲旅游资源。

2.人文景观类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资源为辅

宜兴是“中国陶都”,拥有7000多年的制陶历史。宜兴的紫砂工艺开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繁盛于现代,它是世界艺术品中的瑰宝。宜兴紫砂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中,位列第一。同时,吴越文化在这里交融,梁祝爱情故事、范西传说更成为华夏爱情经典的不朽的篇章和旅游的永恒主题。宜兴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上共出过佘中、蒋重珍、周延儒、陈于泰4位状元,蒋伸、周葵等10位宰相,卢象升、徐溥等548名进士,潘菽、周培源等30位两院院士,蒋南翔、唐敖庆等127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和副教授,是举世闻名的“文化之乡”和“教授之乡”。宜兴自然类景观资源比重不大,主要集中在宜南山区,主要有苏南第一峰,20万亩的竹林,神奇的喀斯特溶洞群,远近闻名的阳羡茶园。

3.休闲旅游资源品质不高

在休闲旅游资源质量评级中,宜兴只有善卷洞风景区、阳羡风景区、宜兴紫砂陶3个达到五级,占休闲旅游资源总数的0.47%;竹海、陶祖圣境、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等25个达到四级,占休闲旅游资源总数的3.92%。宜兴目前只有竹海、宜兴陶瓷博物馆、善卷洞风景区等8个4A级景区,尚无5A级景区。宜兴在苏浙皖周边地区,也只有紫砂陶的知名度相对高一些。

4.休闲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宜兴的休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的丘陵地区、宜城镇周围地区、滆湖宜兴段和太湖宜兴段四大区域。笔者在统计的同时也做了镇区的划分并计算出了比重(见图1)。在统计数据中,休闲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的是宜城镇,达到187个,占比29.5%;其次是湖父镇,单体数量为 156个,占比24.6%;第三是太华镇,单体数量为123个,占比19.4%;第四是丁蜀镇,单体数量为98个,占比15.5%。其中,湖父镇和太华镇的自然类旅游资源较多,宜城镇和丁蜀镇的人文类旅游资源和休闲娱乐资源也较多。

图1 宜兴市各行政镇休闲旅游资源比重分布

综上所述,宜兴的休闲旅游资源种类较多、数量丰富,分布在9个行政镇区域内,这对全域旅游的推动和发展极为有利。但整体的资源品质不是很高,而且在调查时发现,部分休闲旅游资源年久失修,设施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例如灵谷洞风景区门前广场已经20多年没有“改变”过了,宜兴青龙桥破坏比较严重等,这对全域旅游的整体开发增加了难度。

四、宜兴全域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区域特色

为了达成全域旅游的总体目标,需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根据现有的资源及其特色,把宜兴的休闲旅游资源按区域总体分为五大块:

1.以大觉寺、云湖风景区为主体,突出大觉寺的禅文化和周围丘陵地区的茶文化,以度假、养生等为主题的云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2.以善卷洞风景区为主体,突出善卷洞、灵谷洞等的溶洞文化和范西、梁祝的爱情文化,以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善卷洞休闲旅游区。

3.以湖父镇为主体,突出山、水、农融合的农家文化,以休闲度假、生态、农事体验等为主题的阳羡生态休闲旅游区。

4.以丁蜀镇为主体,突出陶文化,以休闲购物、观光、制陶体验为主题的蜀山休闲旅游区。

5.以宜兴城东新区为主体,突出运动、现代的特色,以水上运动、休闲体育为主题的东氿休闲运动旅游区。

(二)引进社会资本,加大提档升级力度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宜兴许多休闲旅游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急需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旅游新元素。如果光靠政府投入,资金方面明显不足,这就需要社会资本来支持。2017年8月,北京雅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谐雅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宜兴南部丘陵地区投资210亿元,打造“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三)做强旅游节庆活动

随着旅游节庆活动的盛行,宜兴也打造出了一批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遵循因地制宜、重视市场、重视体验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精选旅游节庆活动,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中国陶都(宜兴)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这三大宜兴精品旅游节庆活动做得更精更强。同时,通过创新举措,挖掘宜兴地方文化,举办新型的旅游节庆活动,如目连文化艺术节、两岸陶瓷交流会展等,提高宜兴旅游的影响力。

(四)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宜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应采取政府主导、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市场运作的营销策略。政府要加强组织力度,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促销工作。旅游企业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产品“包装”,打造品牌和特色。综合利用展销会、网络等多种宣传途径,进行旅游市场运作,增强营销的实效性。

(五)建立人才保障体系

在去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广东代表团的审议。在审议中,习主席特别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的培训、引进和保障体系,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引进旅游专业人才。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由政府出面与高校洽谈合作,由高校出师资对宜兴现有的旅游从业者进行专业理论、旅游发展前沿等培训,建立起长期的完善的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培养旅游行业一线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立体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宜兴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功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宜兴全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圆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