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延续护理分析

2019-10-29徐思琴汪蕾丁茜茜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盆底肌力

徐思琴,汪蕾,丁茜茜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1

如果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会引起尿失禁以及盆腔部位相关器官脱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学习[1,2]。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妊娠与分娩,因此对于女性进行积极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3,4]。但是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案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各种教育与护理方法效果差异巨大[5]。本院经过多年实践与总结,将延续性护理方法应用于盆底肌康复训练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患者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抽选自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患者一共106例进行研究,按照统计学的相关要求随机分为两个研究小组。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经过诊断存在盆底肌功能的障碍。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1岁-36岁,平均(27.09±2.43)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6例,前列腺癌患者37例;实验组53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1岁-37岁,平均(28.44±2.89)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9例,前列腺癌患者34例。两个研究小组患者之间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符合统计学的研究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案,即由有经验的护士向患者介绍盆底肌肉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及常见方法[6,7],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和,在出院后的3个月在其来院复诊时调查其盆底肌力的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实验组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①首先组织患者的责任护士、泌尿外科主治医生、盆底疾病诊治中心的护士组织成延续性干预小组,商定具体实施流程,同时做好患者信息的传达,保证护理措施与方案在各个机构得到较好的实施。②第一阶段:患者术后一周时间,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训练与指导,让患者及其家人认识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的重要意义,并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训练方法,此时有责任护士进行监督,保证每天进行训练3次,每次锻炼时间持续10 min左右的时间。患者出院之后,责任护士做好电话访问,继续监督患者的训练落实情况。③第二阶段:患者出院之后一个月时间,由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上门随访,现场指导患者的训练,确保患者训练方法的准确有效,调查患者每日训练频次是否达标,并进行指导与教育。④第三阶段:患者出院超过一个月时间,由泌尿外科医师医生检查患者盆底肌力的状态,并检查是否存在尿失禁、相关器官脱垂等疾病。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患者的恢复与锻炼情况为其制定高效可靠科学的改进训练计划,可以选择的方式有生物反馈治疗方案、电刺激以及阴道哑铃锻炼等。⑤第四阶段:评价锻炼干预效果,此时由专业的盆底疾病治疗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患者手术后的第3个月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科学评估,检查是否发生子宫脱垂等疾病,评估患者的盆底肌力,然后由诊疗中心的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表,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评分以及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其中,盆底肌力采用五分制Oxford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得到越高代表盆底肌力越好[8];满意度则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由患者匿名评价,按照患者体验度的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的患者人数为非常满意以及满意患者例数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盆底肌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是实验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盆底肌评分比较(Mean±SD,分)

2.2 组间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 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不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发现,实验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组间满意程度的差异[n(%)]

3 讨论

女性盆底肌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盆底相关器官的脱垂、性功能紊乱以及尿失禁等症状,患者发病后十分痛苦,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9,10]。研究证明,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盆底肌力下降后导致盆底组织无法对盆腔内脏器形成有效的支撑,引起相应部位器官发生移位,进而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的出现[11,12]。泌尿外科患者非常容易发生盆底组织受损,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泌尿外科合并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研究通过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首先在医院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教育与培训,让患者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一个月由护士进行适当的监督,保证了患者按照训练计划进行锻炼;接着由保健医生以及盆底疾病中心的医生、护士对患者进行接替监督与评估,保证了患者锻炼的科学准确,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操作体验度,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以及满意程度表现均比对照组更优异,证明了此种护理模式利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证明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时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利于患者的康复锻炼,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运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