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2019-10-29付贵化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苷乙肝病毒卡韦

付贵化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乙肝是诱发肝硬化主要原因,两者一旦合并不仅会加速病情进展,还易危及患者生命,故此需及早开展治疗,降低其对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临床多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达到控制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的治疗目的,核苷类为临床公认抗病毒能力较强药物,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现对核苷类药物具体价值进行研究[1]。本次选择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开展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现汇总治疗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接收的乙肝肝硬化患者(n=60)进行研究,以入院前后时间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男(n=17)、女(n=13),年龄区间(25.64-75.54)岁,年龄范围(50.42±24.35)岁;对照组:男(n=18)、女(n=12),年龄区间(26.71-76.24岁),年龄范围(49.25±22.81)岁,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030581;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规格:0.1 g]治疗,口服,0.1 g/次,1次/天,治疗12月。

试验组: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080798;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mg)治疗,口服,0.5 mg/次,1次/天,治疗12月。

1.3 观察指标 根据HBeAg转阴情况评价临床总有效率,显效:85%及其以上患者HBeAg转阴;有效:40%-85%HBeAg转阴;无效:40%以下HBeAg转阴[2]。

治疗过程中常见出血、肝细胞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属计数资料范畴,检验值以卡方、百分数表示,60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 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试验组开展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83.33%,经对比高于对照组56.67%,详见表1。

表1 临床总有效率[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治疗后出现自发性腹膜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出血2例、肝细胞癌1例、自发性腹膜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20.00%,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χ2=5.390,P=0.020。

3 讨论

乙肝为我国高发传染性疾病,随着近年生活、饮食方式的变化乙肝发生率逐渐升高,该病是乙肝病毒入侵机体肝脏组织后诱发的组织病变,基于乙肝病毒具有可持续复制作用,若未及时治疗导致肝脏组织长期处于高炎症状态下,便会诱发乙肝肝硬化[3]。

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以抗病毒、消炎、免疫调节为目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使用后,可在体内发生磷酸化反应,逐渐转化为磷酸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的活性进行靶向抑制。恩替卡韦为新一代抗乙肝病毒复制类药物,其口服后起效较快,可在短期内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对乙肝病毒产生持续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开展恩替卡韦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故证实恩替卡韦治疗价值高于拉米夫定,但此类药物无法将细胞内的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彻底清除,故需遵医嘱长期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4]。

综合上述,乙肝肝硬化患者开展恩替卡韦治疗价值显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安全性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核苷乙肝病毒卡韦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