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9-10-29曾建明

上海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性疾病咽喉反流

秦 超 王 新 曾建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瞌睡等[1]。有研究[2]指出,OSAHS患者在睡眠中由于胸腔与食管中负压上升,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认为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有较高的共患率。目前,涉及咽喉反流性疾病与OSAHS相关性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对德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8例OSAHS患者同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咽喉pH值监测,分析咽喉反流性疾病与OSAHS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以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等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体格检查、PSG、咽喉pH值监测等。纳入标准:有OSAHS症状,并经PSG等明确诊断为OSAHS;存在反酸、烧心、咽异物感等咽喉不适,经电子喉镜检查有明显的咽喉反流体征。排除标准:有失眠病史,平均每日睡眠时间<5 h;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睡眠障碍;既往1周内有抗咽喉反流性疾病用药史;伴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有口咽、喉部、上消化道手术史或严重畸形;对监测方法不配合、不耐受。最终8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9例(89.77%)、女9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47.2±8.5)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6.00~95.64次/h,平均AHI为(34.80±5.96)次/h;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9.54~48.26 min/h,平均AHTI为(29.40±6.08) min/h。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PSG与咽喉pH值监测 由专业人员应用Compumedics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夜间连续7 h的睡眠呼吸情况测定。校准仪器后,按照国际电极安置标准安置电极,记录心电图[3]。应用美国产DX-pH监测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咽喉pH值监测。在检测前,先将pH传感器电极分别置于pH值为7和4的溶液中进行标化。然后连接发射器,将电极经鼻腔插入直至口咽部,根据发光二极管(LED)灯提示将顶端置于悬雍垂下0.5~1.0 cm,连接线、尾端发射器、数据接收器固定于体外合适部位。打开记录键,监测期间患者正常饮食、规律作息,不可洗澡或擅自取下仪器,且不可食用苏打水、橙子和(或)果汁等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食物[4]。根据咽喉pH监测结果,将入组患者按是否伴反流性疾病分为伴咽喉反流组和不伴咽喉反流组,比较两组间的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清除时间和Demeester评分。

1.3 相关定义或标准 ① OSAHS病情严重程度分度:轻度,AHI 5~15次/ h,LSaO20.85~0.90;中度,AHI>15~30 次/h,LSaO20.65~<0.85;重度,AHI>30次/h,LSaO2<0.65。② 嗜睡情况评定: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5]评定患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评分范围0~24分,≥16分提示患者白天有危险性的嗜睡,11~15分提示过度嗜睡,6~10分提示白天瞌睡。③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定义:参照美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指南[6]和Demeester评分标准[7],将卧位时pH值>6.79或站立时pH值>9.41,或Demeester评分≥14.7分定义为咽喉反流性疾病;夜间咽喉反流事件发生次数>1次亦可判定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比较不同OSAHS严重程度患者伴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反流情况。

2 结 果

2.1 OSAHS严重程度与嗜睡评分分析 88例OSAHS患者中,轻度21例(23.86%),中度38例(43.18%),重度29例(32.95%)。患者的Epworth嗜睡评分为2~22分,平均为(9.44±5.82)分;其中白天无瞌睡14例(15.91%),白天瞌睡37例(42.05%),白天过度嗜睡25例(28.41%),白天危险性嗜睡12例(13.64%)。

2.2 PSG与咽喉pH监测结果分析 DX-pH监测结果显示,88例OSAHS患者平均AHI为(34.82±5.96)次/h,平均LSaO2为(79.48±5.01)%,>5 min酸反流次数平均为(2.65±0.42)次/24 h,最长酸清除时间平均为(12.46±4.82)min,平均Demeester评分为(12.80±6.95)分。伴咽喉反流组31组,占35.23%;不伴咽喉反流组57例,占64.77%。伴咽喉反流组与不伴咽喉反流组间的AHI、LSaO2、>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清除时间和Demeester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组别NAHI(次/h)LSaO2(%)>5 min酸反流次数(次/24 h)最长酸清除时间(min)Demeester评分(分)伴咽喉反流3137.15±5.06①77.14±4.20①5.13±1.20①21.87±5.19①76.88±18.43①不伴咽喉反流5733.28±4.8481.92±4.681.65±0.117.84±3.5211.38±5.07

与不伴咽喉反流组比较:①P<0.01

表2不同程度OSAHS伴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反流情况分析 [M(P25,P75),次]

2.4 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在控制性别、年龄、BMI等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性酸反流阳性与OSAHS发病呈正相关(OR=5.561,95%CI为1.265~26.168,P=0.026)。

3 讨 论

OSAH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反复阻塞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综合征。OSAHS不仅会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浅睡比例增加,觉醒次数增多,还会使患者夜尿增多,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8-10]。同时,OSAHS会造成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脏负荷,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内分泌紊乱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有致死的风险。临床统计发现,OSAHS好发于男性。本研究中男性OSAHS患者占89.77%。咽喉反流性疾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的咽喉的症状、体征的总称,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研究发现,该病好发于男性,尤其是有烟酒史、三餐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男性[10]。研究[11]指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发生与肥胖、年龄等因素相关,除此之外,OSAHS患者合并咽喉反流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认为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88例患者中31例伴咽喉反流性疾病,占35.23%。OSAHS伴咽喉反流患者的AHI、>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清除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显著高于不伴咽喉反流的患者,LSaO2低于不伴咽喉反流者。且本研究发现,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OSAHS合并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酸性反流和总反流次数均逐渐增多。Wasilewska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予OSAHS伴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其OSAHS症状亦明显改善,提示呼吸暂停与咽喉反流存在相关性。

目前,临床对于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互作用尚不完全明确,有研究[13]认为,OSAHS发病时胸腔负压明显增加引起胃内容物的反流,且减慢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还有研究[14]认为,OSAH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共患率高,是因为两者存在共同的发病高危因素,如饮酒、吸烟、肥胖等。此外,OSAHS致夜间频繁觉醒造成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夜间呼吸运动功能紊乱导致了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均可能是引起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生的原因[15-16]。同时,咽喉反流性疾病所引起的气道痉挛、上呼吸道炎性反应等,也有可能促使OSAHS的病情发展。

本研究经24 h DX-pH监测发现,OSAHS患者伴直立位反流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卧位反流,且以气体反流为主,提示咽喉反流性疾病与胃食管反流有一定的区别。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OSAHS的加重,患者的酸性反流次数逐渐增多;病理性酸反流阳性与OSAHS发病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OSAHS患者较易发生夜间咽喉反流,且病情越重反流次数越多,提示咽喉反流的发生与OSAHS发病及其病情进展有关。因此,在进行OSAHS治疗时加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监测干预相当重要。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代表性局限,其结果可能受到干扰,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完善、验证。

猜你喜欢

性疾病咽喉反流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