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9-10-29车兰芬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车兰芬

(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 常州 213300)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指的是患者盆底的支持结构因各类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据相关调查发现,约50%以上的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以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等为主,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损害[1]。引发盆底功能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即为女性的妊娠及分娩。一旦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需尽快予以相应治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缺乏认知,很容易延误治疗,且在治疗期间患者依从情况较差,损害治疗效果,因而,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2]。本文以我院收治50例分娩产妇为例,探究盆底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总计患者25例,年龄20~35岁,平均(29.4±0.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0.2)周,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分娩方式为;顺产产妇13例,剖宫产产妇12例。观察组总计患者25例,年龄21~36岁,平均(29.3±0.50)岁,孕周38~40周,平均(38.4±0.1)周,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9例。分娩方式为:顺产产妇14例,剖宫产产妇11例。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产妇经检验均为单胎;(2)全体产妇年龄20~35岁。

排除标准:(1)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的产妇;(2)排除患精神方面疾病的产妇。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工作包括:口头宣教、监测患者体征指标等。

观察组产妇辅以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健康宣教。结合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对患者进行宣教。如患者学历较低,仅有初中或高中学历,可采取为患者播放盆底肌相关知识资料的方式,同时通过简洁易懂的话语帮助患者理解,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如患者学历较高,则健康宣教期间可采取分阶段系统知识讲解的方法,同时为患者发放教育图册,便于患者随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者应保证态度亲切、足够耐心,从而营造良好护患关系[3]。(2)盆底肌训练指导。可通过机体培训、一对一培训等方法指导患者掌握盆底肌肉训练的技巧,包括阴道、外阴的收缩运动,坚持收缩5秒后放松。叮嘱患者收缩盆底肌期间切勿收紧臀大肌、腹肌等,待患者正确掌握后,叮嘱患者每日至少训练2~3次,每次缩进放松约持续15分钟。(3)饮食干预。结合患者喜好、口味等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叮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的蔬菜、水果,以保持肠道畅通,禁止吸烟、饮酒、饮浓茶等,切勿久坐久蹲,多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锻炼。(4)复查干预。叮嘱患者出院后42日复查,重点强调盆底肌训练的重要性,可通过短信方式提醒患者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同时可采取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便于了解患者护理依从情况。

1.4 观察指标

自制评估表统计各组产妇护理依从情况,总计100分,得分超过80分代表产妇对护理干预完全依从,得分超过60分低于80分代表产妇对护理干预部分依从,得分低于60分代表产妇对护理干预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通过手测肌力方法评估各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共划分5个等级,I级:无肌肉震颤反应;II级:存在非震动样的弱小肌力反应;III级:存在中等肌力反应;IV级:具有较强的吸进力与抓力反应;V级:肌力强度较高,顶举感较强烈。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护理干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x2对依从情况、肌力情况等计数资料进行验证,通过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验证,通过p值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25例患者评估结果显示,11例患者完全依从,13例患者部分依从,仅1例患者不依从,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肌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力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属于目前全球共同重视的社会问题,患者通常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两类症状,发病因素同妊娠、分娩存在紧密联系[4]。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女性患者常见病与多发病,一旦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通常来讲,盆底功能障碍需接受康复治疗,如按摩、肌肉锻炼、电疗等,然而由于多数产妇缺乏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认知,造成康复护理依从性较差,极大影响了治疗效果[5]。因而,应重视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宣教工作,帮助其认识疾病、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膳食食谱,同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督促患者进行训练,保证护理质量。

总之,产妇分娩后辅以盆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产后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盆底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