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力量

2019-10-28陈育彬

人民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教育

陈育彬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余烟未消之际,在中国近代工业重镇——南通唐闸镇,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胞兄张警用其次子张敬孺的两万元遗资,创办了一所颇有现代教育气息的学校——“私立敬孺高等小学校”。这就是南通市第二中学的前身,至今“坊间”仍称之为“敬孺学堂”。一百年来,学校与祖国命运同浮沉,共兴衰,有过十分辉煌的过去,走出四位两院院士,培养了无数各界精英;也有过委顿不振的时期,在地方教育版图中处于较为滞后的位置。这些年来,经过各方的积极努力,学校不断取得长足进步,表现出优质发展的喜人态势,成为通城北翼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令人惊艳的亮点。百年二中,敬孺爱育,在丰富多彩的“爱育”实践、探索与研究中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本质力量,在正确的教育航道中行稳致远。

我们对“爱育”的理解

教育是面向下一代的神圣事业,教育与爱有着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积极而正向的教育情感就是“教育爱”。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深刻论述了教育、教师与爱的关系,他号召我们做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求我们“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是学校开展工作、培育时代新人的“最高遵循”。

学校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养成和发展,“五育”并举是走向理想教育境界的必由之路,而“愛”和“爱育”则是贯穿全程、融合诸育的一根红线、一种黏合剂,没有真挚的“爱”,或缺失必要的“爱育”,诸育都将乏力,“五育”难以共生。我们的“爱育”伴随着学校发展的始终,又与时俱进,且行且远,经过了一段从“自发摸索状态之下的算术级增长”走向“自觉探索状态之下的几何级增长”的漫长历程,如今已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

“爱育”之前加“敬孺”二字,凸显“爱育”的校本特质。学校围绕“爱”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以爱的情感和态度进行的教育,以爱的内容和题材实施的教育,从而使师生在爱知、爱“情”、爱意、爱行等方面有所获得、进步和成长。学校的“爱育”包含三个维度。

一是逻辑之维。由起点、手段、情境、活动方式以及目的等几个因素或节点组成:“爱育”的起点只能是爱,爱是其最大乃至唯一的资源;“爱育”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要营造浓郁的爱的氛围;“爱育”要在时空两个维度上进行爱的传承或接续,因传承而绽放,由接续而强化;爱本身是“爱育”的目的,唯此才能实现“以爱育爱”。

二是结构之维。爱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我们依据心理学理论,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爱育”。认知教育要让师生知晓什么是爱,我们不回避必要的灌输,但更倡导自主习得、自我建构;情感教育要让情感真正发生,力求在优选或人为优化的情境中开展“爱育”,使师生能浸润其中,进而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获得深深的心灵震颤;意志教育要让师生因爱也为爱而坚定信念、信仰和毅力,促成他们为学业、事业等而倾注情感,努力奋斗;行为教育要让师生将爱付诸实践,以爱促行,以行达爱。

三是内涵之维。我们遵循“爱育”规律与相关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各种“爱育”行为有机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与丰富,进行系统建构,致力建设较为完善的校本德育必修课程,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爱育”的效果。

“爱育”,我们一直在行动

2009年,学校建校90周年,我们总结出16字优良传统:“爱国敬业,笃实耐劳,敬师爱孺,重体擅艺。”在走向百年的这十年中,我们更加注重“爱”的品质,以“爱育”来统摄和引领全局工作,使“爱育”观念深人入心,为学校和广大师生烙上深深的“爱”的印痕,使之成为一种带得走、影响孩子一生的精神力量。

1.以爱育爱

一是用百年校史中“爱的故事”来教育和启迪师生。用投笔从戎、许身革命的顾臣贤、郑英年等烈士校友故事,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心。二是请来校外“爱心大使”,以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师生爱心,激扬向上精神。我们聘请发起建立全国首个“关心下一代协会”、被誉为“青少年学生的大朋友”的南通籍总参离休干部——王遐方老人为校外辅导员,与师生一起畅抒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满腔热情。三是以“爱”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高行动纲领”,通过先进教师带动、“感动校园人物”事迹宣讲、各项评比机制的激励和干预等,造就一大批有爱心、善于爱的“敬孺教师”,培养一代代懂得爱、践行爱的“敬孺学子”。

2.以诚“养”爱

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直以来,学校有着真挚、和睦、敦厚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工于心计、“智小谋大”、以邻为壑等情形在这里没有也不可能有市场,校外许多人对此不无艳羡,称我校为“都市里的村庄”,亲、助、和的共处氛围给大家带来安全感,也使每一个人都感到学习和工作有奔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儒家所倡导的恒爱品格、恒敬精神根植于几代“敬孺人”内心,并将绵延不断。

3.以“标”律爱

老一辈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爱育”同样要“讲科学”,要“求真”。为此,我们对师生的爱以及“爱育”实践制定出标准,提出要求,引导师生依标而为、向标而行、对标而省(反思)、达标而进。制定《南通二中学生培养标准》,要求“应时刻懂得报效国家,热爱民族,担当社会,善待他人,恭敬师长,珍爱自己”;“当着力做到读书专心,健体自觉,举止得体,热心公益,爱好劳动,尊重自然”,还据此制订“星级学生”培养活动方案,全体学生都是培养对象。多达20种培养类别中,无一不是实质上的“爱星”,譬如“孝敬之星”“合作之星”“俭朴之星”“生活之星”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活动,将“标评”落细落小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4.以教“涵”爱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爱育”的大前方。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从教学走向‘学习帮助”的主张,建构“助学式课堂”,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助而上。助学不止于校内,很多教师响应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人生尽责”的办学理念,自觉深入社区或家庭,无偿帮助学生化解个性化问题和困惑。学生群体学业上升幅度很大。

“涵”还有渗透、润泽之意。我们重视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爱育”因素与成分,力求达到“夜雨瞒人去润花”之效。如政治教学让学生“透过日常生活,感受祖国巨变”,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敬仰文本中英雄人物的理想人格,历史教学选取唐闸镇近代工业发展史实教导学生“爱国先爱乡”,体育教学让学生深切体悟“快乐锻炼,爱我自己”的道理……总之,每一科、每一课都可以勃发出浓郁的“爱”的芬芳,唯此“立德树人”才有坚实的立根之基。

5.以“走”唤爱

《说文解字》把“爱”解释为“行走的样子”,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爱”需要行走,丰富多彩的“爱育”活动就是最美的“行走”姿势。

我们逐步建构、完善以“敬孺情·中国心”为主题的爱国爱校教育,以“续爱心·行善举”为主题的学雷锋系列教育,以“铭史·守道·扬善”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以爱育爱”为主题的爱心传承教育等十大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丰富多样的辅助活动,譬如“赏美景·爱家乡”远足、诚信考生志愿者招募宣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评比,等等。

一名毕业生在给母校的留言中写道:“高中三年,最宝贵的不是学到了什么,不是考上心仪的大学,而是那段校园成长经历,以及许多无法忘记的人和事。”这些经历、这些人和事其实都发生在“爱育”活动中,它们又何尝不是学生所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呢?

学校第四届义卖活动

6.以“场”酿爱

物理学中有“场论”,教育学中也有,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场,我校及其大量的“爱育”活动正是这样一个整体优化的教育场,对师生有着综合的、良好的熏陶效应。

校园物型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场。学校主体楼名的核心词为“孺”,取自“敬孺”二字,行政办公楼名为“敬孺”,周围四幢教学楼分别为亲孺、知孺、师孺、友孺,群楼问有一块硕大的“百孺砚”,上刻一百个不同书法字体的“孺”字。这既蕴含着对张氏家族的感怀之情,也意指“敬爱”学校全体“孺子”。校园广场建有齐贤亭,亭内上端装有反映学校近百年历史重要事件的木刻画。置身其中,敬意和爱心不禁油然而生。

人是需要仪式和仪式感的。我们对此也非常重视,每学期初全体师生都要在校训(“笃实”)石前庄严齐诵《笃实铭》:“仰不愧天,不欺不瞒;俯不怍地,不伪不虚。于人无怨,敦厚仁慈;于己无悔,矢志不移。(易)云:‘刚健笃实,日新其德。至人达观,岂计其失?”环境与活动都是显在的教育场,而由它们所引发的“心灵感应”则会产生另一种场效应,它既是无影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还常常无往不胜。我们能不时感受到这个隐在之场的巨大磁力。

我们还将“爱育”延伸、辐射到学生家庭和社会。请家长参加一些“爱育”活动,如每一届高三学生的成人仪式,现场都有千名左右师生和家长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我们勉励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个让父母、师长放心的青年人;明知责任,做一个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社会人;肩负使命,做一个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中国人。许多家长以“没有想到孩子还能这样”“在家里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好的表现”等赞叹学校的“爱育”成果。我们深知,只有当“爱育”的作用更广大、更久远,学校才能真正为未来社会分担责任。

以课程建设为“爱育”转型升级

“爱”或“爱育”理应是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以及良善教育行为的交集,也是我们至上的“教育行动哲学”。在建校百年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口,经过审慎思考、论证,我们决定把“爱育”作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事业支点。同时,为提升校本“爱育”的组织化、结构化和课程化水平,学校着力开发了“‘敬孺爱育36讲:学校‘爱育体系与课程”。

我们以张謇先生爱国爱民精神为逻辑起点,以情境感知、躬行实践、内心体验等为主要途径,立足自育自立,辅以评价促进,以此为学生必备品格的提升构筑“爱”的基座。这个基座体现五种质性:一是基础性,以爱为基,依爱而建;二是依托性,学校所有教育活动都要借助或融合爱;三是方向性,“爱育”要有正确的导向和达成目标;四是生长性,不断创新形式,充实内涵,与时俱进;五是终身性,努力把“爱的DNA”厚植于学生心田,使之发挥终身效力。

“36讲”包括爱党爱国、爱乡爱校、爱亲爱师、爱己爱群、爱学爱知、爱立爱誉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在设计内容框架时,我们不刻意追求其处于同一个逻辑层面,不刻意回避彼此之间有所交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侧重点,共同构成师生完整的爱的世界。“讲”不等于授课,更不是一般的文本灌输。每一“讲”都是主题统摄之下的一个专题性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一节课,也可以在一个更长的单位时间内完成。

比如,“爱党爱国”专题包括“数据面前感党恩”“百年风云铭我心”“‘先锋学长有寄语”“警报声响起国愁”“‘两制同唱‘中国心”“意溢自然情相许”等。以学生为主体,搜集资料,加强现实感受,形成理性认知;以党史进程为线索,让学生知晓来龙去脉,对关键事件有较多了解,从而达成一定理解;以离校党员学长与在校学生往来通信为纽带,进行“爱的接力”;以特定情境为触媒,引发师生爱国之情;以本校和香港学生互动交流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让学生认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以研学旅行为契机,将珍爱自然与热爱家国的感情相融合。可见,每个专题都有较广的视域,会涉及一些热点或难点问题,带领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辨结合起来,努力使“爱育”成为一种自育。

“爱己爱群”专题包括“时间表中看人生”“‘健康第一积为雄”“调适心境舒笑靥”“‘民胞物与颂大爱”“化戈弭隙携百侣”“助贫帮困谱‘爱乐”等。这6讲关乎学生及其所在群体的日常生活,旨在引导和帮助他们做有爱、善爱的“生活人”,这也是对新时期生活德育重要理念的呼应与践行。

要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要让他们拥有怎样的“爱”,这是我们设计这6讲(当然也是其他各讲)思考最多的问题。借鉴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教师进行“逆向课程设计”,每一讲都认真思考,通过相关活动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譬如第一讲“加深学生对‘时间是人生第一资源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己需惜时,惜时即爱己的意识,培養学生珍惜时间、用好时间的行动能力”。往大处讲,这样做也是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我们相信,经由这些“切己体察”(朱熹语)的“爱育”活动,学生心灵深处一定会产生朝优向美之渐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锤炼品格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而以爱育爱,锤炼学生爱的品格,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常有一种紧迫感:赢在执行。我们正在切实强化“爱育”方面的师能,努力造就一个兼具较高“道德爱”和“专业爱”水准的“敬孺之师”优秀群体。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今后我们将恪守“笃实”品格和精神,将“爱育”做得更好。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钱丽欣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