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与市场需求下的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研究

2019-10-28刘波孟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9期

刘波 孟燕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退出和进入出口市场更加动态化和频繁化,体现出不连续的、间断性的出口动态,这种出口动态模式为研究提高出口企业的存续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从理论推导出发,研究制度质量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出口动态决策中退出和再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7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目的地国家的数据样本检验了假设。在探究制度因素和需求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退出和再入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企业可持续出口的可能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度因素   需求因素   出口企业   出口动态决策

制度与市场需求下的企业退出理论模型

(一)模型设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多重博弈

企业退出模型主要参考Araujo等的信息不对称模型,基于出口行为中出口方和对手方的信息不对称,将制度质量通过违约概率模型化进入模型,并加入母国与出口国的市场需求作为外生冲击,共同考察其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二者具有不对称的信息,分销者的种类(短视或耐心)是其自有信息,因此生产者在未知分销者种类的情况下,认为随机挑选的一名分销者为短视的先验概率为ω,而不同的生产者可通过累积的经验e∈[0,1]识别分销者种类,因此具有经验e的生产者所面对的分销者分布为ω(1-e)。母国生产者和他国每回合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模型化制度质量方面,高质量的制度意味着政策的完备性、透明性和确定性,司法机构的公信力和强有力的执行力,而低质量的制度体系无法保证合约的执行,为交易和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制度质量与分销商在此制度体系内没有机会违约的概率相关,不违约系数越高,体现了该国制度质量越高。

(二)博弈均衡

生产者行为。已知生产者认为分销商短视的先验概率为ω,则对于t时点开始,并存活至t+s时点合作关系来说,具有经验e的生产者认为合作分销商为短视者的后验概率ωs,可根据贝叶斯法则得到:

可以看出,ωs随合作关系持续时间s的增长而降低,1-ωs可看作分销商的信誉。生产者最大化自己的预期利润:

其中,c为生产者的生产边际成本;R(q,e)为出口收入,由于经验越多,企业越容易获得消费者偏好等市场信息,收入q与经验e成正比;k为支付给分销商的分销费用。生产者通过选择产量q最大化预期利润,一阶条件为:

生产者的均衡解为:对每一个经验值e∈[0,1],存在ω(e)=ω(e,μ,c,k,γ,ξd)∈(0,1),当ω(1-e)<ω(e)时,生产者会达成合作关系,只要出口分销商不违约,则继续维持合作关系(出口),出口量为q(ωs,e)。

出口分销商行为。由于分销商不负担生产成本,因此对其最优选择永远是参与合作关系。对耐心的分销商来说,当不违约带来的收入现值高于违约时,其选择不违约,即:

序贯均衡解。结合上述生产商与分销商的最优行为,在此重复序贯博弈中,在ω<ω(e),γξf≥γξf(e)的假定下,生产者只要遇到分销商便选择合作出口,只要对方不违约则持续出口q(ωs,e);短视的分销商找到机会即违约,耐心的分销商从不违约,两者都不主动终止合作关系这一策略集,为序贯均衡解。

(三)模型推论1—制度与市场需求下的企业退出

在模型中,退出出口行为可看作合作关系的破裂,即开始出口后,未存活到S期,选择退出的概率为:

其中,γ为关于市场需求增长的函数γ(Gd,Gf)。首先,考察外部需求冲击对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对持续性系数γ求偏導可得:

可见博弈可持续概率越高,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越低。即出口企业母国市场需求增长越大,与出口国相比获得利润的可能性越大,越可能退出出口市场;如出口目的地国市场需求增长越大,则企业退出该市场的概率越低,因为出口此国更可能获得较高的预期利润,据此可提出假设:

H1:本国市场需求越高,出口国市场需求越低,企业退出该出口国市场的可能性越高。

其次,考察制度质量因素对企业退出的影响,将退出概率对违约系数求偏导可得:

即更好的制度质量可以使违约概率降低,从而降低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可得:

H2:出口国制度质量越高,企业退出该出口国市场可能性越低。

此外,考察了企业经验对退出概率的影响,发现与预期一致,生产商在目的国越有经验,越有助于其识别非短视的合作分销商,从而降低退出市场的概率。

(四)模型推论2—制度质量、市场需求与企业再进入

制度质量。制度因素对企业进入行为的作用机理也适用于企业的再进入。由于制度因素是企业进入市场必须考虑的要素,对于已退出企业来说,其曾出口的时间越长,适应该国制度系统的经验越丰富,其更具有信心重新进入该市场;相反,若企业退出时对市场制度因素还不够适应或已退出市场太久,那么企业将会谨慎再进入市场,尤其是制度质量不高伴随着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市场。

H3:出口国制度质量越高,企业再进入该出口国市场的可能性越高。

H4:退出出口前经验越多,适应制度质量的可能性越高,企业再进入出口国市场可能性越高。

内外部市场需求。首先,内外部市场需求作为异质性企业框架中的主要要素,直接影响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行为,继而影响企业再进入行为,即国内市场需求降低,国外市场需求提升,会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其次,在不同内外部市场需求下退出市场的企业,其退出逻辑显示出企业特性和退出动机,进而影响了其再进入市场的选择。

当出口企业的本国市场需求旺盛时,此时企业服务国内市场会具有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边际成本。对于自身能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在不影响出口行为的情况下应对国内需求增长;而对于短期内产量有限制的企业来说,其只能牺牲国外销售,转回国内销售来获得更多利润,即退出国外市场,这一类企业往往具有较低的生产率和规模。

在模型(2)中,本文利用制度質量变量IQ代替企业退出时的制度质量水平IQ0,研究退出前制度要素对再进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其他核心要素估计系数的大小,显著性和符号没有变化,IQ0和IQ的系数非常接近,这意味着制度质量对企业再入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模型(3)将企业退出前上一年出口的国家之和代替经验变量,探讨企业再入行为中普遍性出口经验和市场特定性出口经验的作用是否存在区别。结果显示,此时模型中的其他核心变量变得微不足道,即使变量仍然显著,系数值也会显著降低。这表明,与企业的退出行为不同,企业的重新进入更注重特定市场积累的经验而不是普适的出口经验。

模型(4)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制度质量和退出前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项,从表3可以看出其系数为正,且核心变量系数没有显著变化,从而验证了H4。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出口商面临的国内市场需求越高、收入越高与利润率越高,退出出口重返国内市场的可能性越大;当目的地国家的市场需求较低时,目的地国家市场对出口企业的吸引力较小,继续出口的难度加剧,促使其退出出口市场;目的地国家的系统质量越低,企业出口的合同关系就越难以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和有效实施,政策透明度低也会带来更多摩擦和风险,促使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国外市场需求越高,企业再进入的可能性就越低;国内需求越高,间歇性投机出口者的可能性就越大,重新进入的概率越高。

(二)政策建议

推动对外政策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有效减少中国出口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制度摩擦,增强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出口企业可以从提高系统质量中受益,在更加透明、高效和优惠的政策环境下,降低系统相关风险,降低企业退出概率。因此,应该继续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建议在国家层面促进其他地区和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合作,这有利于提高出口可持续性。企业还需要抓住政策带来的制度优势,力争抓住沿线国家的出口机会。

关注和鼓励企业再进入出口市场。在日益复杂的世界经济背景下,有必要关注企业日益普遍存在的间歇性出口行为。出口动态行为对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后停止,还应继续关注和鼓励企业重新进入出口市场。特别是,可以确定具有生产限制的间歇性投机出口商,他们退出出口市场可能是由于国内需求升级带来的内部市场需求以及企业面临的生产约束,因此应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和提高产能来兼顾内外市场需求。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或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升级技术和产品,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能力,从而提高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出口企业应对负需求冲击或低系统质量的能力。

企业应重视在出口国积累特定的经验。出口企业应重视在出口国积累特定的经验长度和深度,快速熟悉和适应目的地国家的政策制度,充分熟悉出口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再进入市场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自身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较低的制度质量所带来的不稳定性,降低沉没成本和可变成本,为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出口持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廖泽芳,李婷.汇率传递异质性对中美贸易失衡的解释[J].世界经济研究,2017(7)

2.韩中,凌亢.中美贸易失衡的一种新解读:基于要素贸易的视角[J].金融评论,2017,9(5)

3.Araujo A R,Gelens L,Sheriff R S,et al.Positive Feedback Keeps Duration of Mitosis Temporally Insulated from Upstream Cell-Cycle Events[J].Molecular Cell,2016,64(2)

4.谭智,王翠竹,李冬阳.目的国制度质量与企业出口生存:来自中国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