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计时中的雅加达

2019-10-28卡莫

畅谈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万隆棚架人工岛

卡莫

印尼要迁都了。当地时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正式宣布迁都计划,新首都将坐落在婆罗洲东加里曼丹省,由北佩纳扬巴塞尔和库泰卡塔内加拉两个地区组成,距雅加达约1400公里。

印尼政府表示,迁都要耗资466万亿卢比(约合2300亿元人民币),政府将提供19%资金,其余资金将来自公共与私营合作伙伴、私人投资者。

迁都计划在2020年到2021年启动,并将于2024年左右将政府机关陆续迁入。

迁都在印尼一直是“狼来了”的故事。早在1957年,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便提出迁都的构想,之后每一任总统也都提过,但最终只成为新闻上几日的热点,或是巷弄间茶余饭后的话题。

不同的是,这次终于成真了。

陷落中的“东方女王”

去年9月初,我和哈迪相约在万隆见面。

万隆位于雅加达南边,是印尼的第四大城。我们在当地社区闲逛,哈迪指着远方的一条高速公路说:“每到周末,就会有一大群雅加达的人从那条路过来,万隆可以说是雅加达人的度假胜地。”

万隆的天气比雅加达凉爽许多,晚上不穿外套还会觉得冷,想要逃离雅加达的高温,万隆确实是个好选择。“雅加达的人太多了。”哈迪补充道。而我从雅加达来,自是心有戚戚焉,但他的下一句话却吓了我一跳:“你知道雅加达正在下沉吗?”

“下沉?”我有点不解,做了一个下沉的手势确认他的意思。我可以理解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说法,但“下沉”是什么意思?

“是呀,就是沉下去。”他点点头,看出了我想问为什么。“雅加达的人太多了,太重就沉下去啦。”他嘴角笑得有点坏,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但雅加达的人真的很多。雅加达从一个小渔村开始,在16世纪荷兰统治下成为盛极一时的“东方女王”巴达维亚,并在印尼独立后被定为首都。

如今,光是雅加达特别行政区内的人口就超过1000万,如果连同它的卫星城茂物、德波、丹格朗、勿加泗一起计算,人口超过了3000万,是全球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都会区。

但雅加达的生命已经开始倒计时。

雅加达正在严重下沉中,不只因为聚集了太多人,更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自来水可用。直到现在,仍有六成的雅加达居民必须自己抽地下水,导致地底逐渐被掏空,沿岸地区海水倒灌、地层下陷成为日常。

事实上,北部沿海的部分地区都已经低于海平面4米,而且仍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陷落。万隆理工学院的赫里·安德里亚斯(Heri Andreas)博士估计,到2050年,北雅加达地区的95%将不复存在。

28岁的哈迪在万隆长大,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和千千万万的印尼青年一样挤往雅加达,而是逆流往乡村走去。

“现在的年轻人受电视、网络媒体影响很大,住在乡村的人愈来愈不知道自己村子里发生的事,却对雅加达的热点新闻如数家珍。大家都觉得大城市好、雅加达好,便一窝蜂往城市挤,最终却沦为城市的贫民。”

有感于此,哈迪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深入乡村,培训村民使用摄影器材,为偏僻的乡村注入活力,鼓励人们留在当地。

而我拜访哈迪的时候,他的团队刚开始了一项新的影像纪录计划,不过有别于以往,这次他们也要往雅加达去。更准确地说,是往雅加达的“边缘”去,也就是雅加达下沉时,将会首先覆灭的一带。

被“岛”消灭的渔村

等我结束在爪哇岛的旅程,刚回到雅加达没几天,便接到哈迪的邀请,“一起去海上”。

我们在凌晨赶赴雅加达北边的一个渔村,随当地渔民“出海”。渔村叫达达村(Kampung Dadap),其实已经超出雅加达的边界,位于万丹省的丹格朗,西南边不远处便是印尼的“国门”:苏加诺一哈达国际机场。

太阳尚未现身,而潮已经涨起。涨潮,就是出海的信号。

“轧——轧——轧轧轧轧——”这是小船引擎被唤醒的声音。我和哈迪坐在渔民的船上,船缓缓前行,沿岸灯火通明,一艘艘小船都蓄势待发。

航行了大约半小时,我们开始看到许多由竹竿搭成、只凸出海平面一点点的“棚架”。这些架子有大有小,看起来只要铺上木板就能晒鱼。而每一个“棚架”大同小异,但有的上面会绑着旗子、挂衣服,甚至插着一顶安全帽,应是为了在“棚架”间做出区隔。

不久之后,我们的小船靠近了其中一个毫无特色的“棚架”。一位渔民用绳子固定船只,其他人则打开甲板,从船舱内掏出装备穿上。天逐渐亮了,我们要开始晒鱼了吗?

“噗通——”戴上手工蛙镜、简陋的自制氧气罩,肩上背了个渔筐,渔民们一个个都跳下了水。我在船上张望,想瞧瞧渔民们都在水下做些什么,但他们早已潜入水里不见人影。哈迪这时候跟我解释,这里不晒鱼,而是收获翡翠贻贝的“农场”。

渔民们从岸边载来长长的竹竿,或笔直或歪斜地深深插进海底,搭建出一座座稳固的“农场”——不只能负荷几个人走跳其上,甚至能在上面搭起简单的小屋。至于海平面以下的竹竿,则是适合翡翠贻贝附着的环境,所以每“种”一段时间,渔民们就能来这里收获大量的翡翠贻贝。

哈迪说,这是流传在海岸沿线的传统技法、向海求生的智慧。“但是再过一阵子,这些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我又想起他说的“雅加达正在下沉”。雅加達政府面对这个城市存亡的问题,自然没办法视而不见。2014年,雅加达政府提出了“大嘉鲁达”计划(Great Garuda,又称Giant Sea Wall),预计在雅加达北部沿海砸下400亿美金,建造长达32公里的海堤、17个人工岛,以及人工泄洪湖,企图用人造的建筑工程,对抗逐日拔高的海洋。

一路上,哈迪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拍摄,就是为了赶在一切消失前,把达达村记录下来。因为在“大嘉鲁达”中,包含了一座从苏加诺一哈达国际机场直通其中一个人工岛的大桥,而达达村就在这条路线上,也因此成为当局需要清除的地方。

即便不在“清除范围”的其他小渔村,渔民们也因为海堤阻绝,得要爬上数米高的水泥墙,才能见到自己赖以维生的小船。也有许多渔民因为海洋环境被人造建筑破坏,被迫远离家乡,流转到未知的航道上。

离不开的人

日上三竿,船舱内逐渐被翡翠贻贝填满,直到甲板再也盖不上。渔民们再次跳回船上,准备“满载”回岸。

返航的水路上,视野明朗,能远望到沿岸的人造建筑。哈迪指着其中一座人工岛说:“以后上面会盖高档的商业建筑、娱乐中心,给有钱人用的。”而我后来才知道,雅加达北边的“水岸第一排”豪宅开发商,似乎对“下沉”无感,房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

我还在想象着未来人工岛的繁华,船已回到岸边。跳下船没走几步,我便看到一间间被“腰斩”的平房,一半以上都已沉入地底下。

我想起在印尼豪华购物城的厕所,自己因为不会使用免治马桶(智能洗净便座)而被喷了一脸。在我用马桶“洗脸”的同时,这座城市有六成居民没有自来水可用;而在富人们收购豪宅的同时,另一群人正在失去他们赖以维生的家园。

这是印尼,充满矛盾与冲突感的印尼。

7月29日,佐科维的“迁都计划”有了最新进展——定案迁到加里曼丹。加里曼丹位于爪哇岛的北方,目前开发程度低、土地广阔,且相对少有天灾侵扰。有人猜测,佐科维之所以选择将首都迁出爪哇岛,不只为了舒缓人口压力,也是为了平衡以往资源过度集中于爪哇岛的情况。

印尼国家发展规划部则表示,进一步的迁都规划、设计将在2020年完成,并预计在2021年正式启动计划。目前印尼政府估计,建设新的政府机关建筑、周围的道路,大约需耗时4年,所以2024年的时候,就能开始第一阶段的迁都行动。

每当看到这些关于迁都的消息,我都会想起那天在达达村的一切。首都可以搬,渔民们却很难离开,可能一辈子都在海岸边游走。

现在,或许很难论断“大嘉鲁达”计划或“迁都”能否解决雅加达的下沉问题。但似乎可以预见的是,不论是雅加达持续下沉的代价,或是为了防止雅加达下沉所付出的成本,这当中若必须有牺牲者,往往都是像达达村这样的地方。(资料来源:《看世界》)

猜你喜欢

万隆棚架人工岛
种瓜得瓜,种岛得岛
印尼给学生发2000只鸡戒手机瘾
印尼·万隆
万毒之王
开业大吉
垂直绿化施工技术
绩溪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香菇棚架生产技术
桥梁防撞方案比较及加强管理建议
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技术
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