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古代诗歌中的“重复”

2019-10-25李意兰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重复叠字诗歌

摘 要: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有文字“避同”之说。但古诗词中的重字现象却非常多,适当使用重复,能使诗歌在音韵、意境等方面别有一种神韵,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诗歌;重复;叠字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有文字“避同”之说。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重出,指同一个字在句中重复使用。用字重复,往往单薄寡味,古人多所避忌。《文心雕龙?裁》:“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反对字词重复使用。但刘勰《练字》篇同时又指出,常常根据文章的需要可适当运用重复的字,所以,“重出”,乃语言技巧之一。古代诗歌中运用“重复”技法的名篇很多,本文试图作一探究。

古代诗歌中的重复有叠字、句中间隔重复、句外重复、顶针。

叠字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

最有名的当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即连下十四叠字,如倒倾鲛室、明珠走盘,以奇特的音情和创意称绝千古,“寻寻觅觅”是情态动作,写出一种失落与挣扎之感;“冷冷清清”是环境气氛,写出挣扎无益后的落寞情绪;“凄凄惨惨戚戚”是心理感受,是最后袭来的极度悲凉的感觉。其他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萧萧班马鸣”(李白),“飘飘何所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青山历历乡关梦”(元好问)等等。显而易见,叠字不是“相犯”,反而能增加诗歌的语言表达效果。

在重复这种语言技巧中,如果重复的字、词不是相连的,而是被其他文字隔开来,它可以在同句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于是,格律诗中的重复,有句中间隔重复,也有句外重复。

在一句中有重复的字叫句中间隔重复。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这里有两个山,金陵这座山的名字就叫钟山,因此出现两个山。同时也有从钟山到京口之间似乎有重山相连的意思,绿色也从钟山连绵不断地北上到长江沿岸。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这首诗的重复字就复杂一些,第一句青青是叠字的用法。3、4句两个“边”、兩个“晴”有对比的作用。东边与西边相对,无晴与有晴相对(此处以“晴”字双关“情”字 ),是一句之内的转折。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

王安石在这首写“钟山”的绝句中,每一句都有两个山,一共用了八个山字。明显看出作者有意雕琢的痕迹。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重复表达了有情人之“难上加难”,令读者深感其凄苦与无奈。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用两个“情”字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心理的两重性,令人过目难忘。

“恨系焚书焚氏谱,灾因造鬼造灵神。”“焚”、“造”重复,家庭与社会的不幸因“焚”而一同发生,属同一性质,灾难完全是人为“造”成的。“钟情一见情能久,抱恨孤飞恨已深。”“情”、“恨”重复,浓墨描写初次相见之情、瞬间分别之恨。既将仕路谐心路,直把他乡作故乡。

有些诗,是句与句之间有重复的字,叫句外重复。如: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孟郊)杜鹃鸣叫与猿啼之声,均以凄怨动人闻名,可诗人偏说这两种声音都不悲伤,从而反衬出砧声之断肠。诗中连用四个“不”、五个“声”,不但不嫌啰嗦,反而加强了语气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中重复的字词较多,“黄鹤”重复三次,“去”、“空”、“人”字都重复,而且“黄鹤”在上下句中相同位置上重复。格律诗中的句外复辞格,常是表达的主题词、中心词的回环关照,其作用在强调或对比。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词三次重复,因为它是诗人反映的中心词,在一再强调中突出了“鹤去楼空”的感受。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流传千年,家喻户晓,两个“山”字功不可没。诗人通过重复强调了这同一座山对人的视野和认识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升华了诗的旨意,丰富了诗的内涵。试想,如果苏轼不重复一个“山”字,他能够获得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宋代林升在《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通过重复“州”字,揭露并讥讽南宋统治者把两个不同的“州”当作了同一个“州”,忘记了国恨家仇,用旧时旧地的荒淫享乐掩饰此时此地的临时苟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以顶针修辞格出现的文字重复,在格律诗中虽不多见,但同样存在。顶针指的是上句末尾字、词与下句开头字、词相同,构成一种回环相扣的表达效果。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即顶针格的应用。由于传统诗句高度简练,句式往往是经过压缩的,因而顶针这种辞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就是将两字用于同句之内,同字相连,表面上看似叠字,实际上不是作为修辞格的叠字。比如说,“月光如水水如天”、“自是不归归不得”(崔涂)之类的句子的重字,便是如此,因为它实际上是两句的压缩。“月光如水水如天”,用口语表达就是“月光如同水,水如同天”。

古诗词中的重字现象非常多,大多数是作者有意为之。在近体诗词中,一般认为,以不使用重复字词为佳,但适当地使用重复字词也是别有神韵的。

参考文献:

[1]铃歌.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2016-05-15.

[2]任遂虎.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2016-04-07.

作者简介:

李意兰(196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和应用写作。

猜你喜欢

重复叠字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奇特的叠字联
诗歌岛·八面来风
创伤书写之“重复”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叠字家园
叠字话趣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