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理论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探讨

2019-10-25裴丽莲罗贵球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教学材料教学大纲

裴丽莲 罗贵球

【摘 要】本文以文化生态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开设恰当的文化课程与提供文化教学材料、增加“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输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等教学建议,促进“中国文化生态教学”的平衡发展以及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文化生态理论  高职商务英语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  教学大纲  教学材料  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52-0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贸经济合作机会更多,英语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沟通桥梁。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或英语学习者在与外资企业洽谈合作中并不能正确及有效地向外国友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单向的、被动的角色,而不能双向地、主动地实现多边交流。本文以文化生态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根据研究结果提供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促进“中国文化生态教学”的平衡发展以及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一、文化生态理论

文化生态学源于德国生态学家海克尔提出的生态学一词。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 H.斯图尔德(Julian H.Steward)首次提出Cultural Ecology(文化生态学)概念,在其著作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文化变迁理论:多线性变革的方法》)中,确定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斯图尔德认为,文化的因果律是根植于对文化相对论和文化特殊论的反省上。生态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育应注重生态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在教育教学中单一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势必造成文化生态教学失衡的现象。

二、“中国文化失语(Chinese Culture Aphasia)”现象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文学评论家提出了“中国文学失语症”,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和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2000年10月19日的《光明日报》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他认为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此现象是多数高校进行文化教育教学时的一个缺陷。学生表达西方食物如milk、bread、sandwich、hamburger 和hot dog或与西方文化有关的信息时都能脱口而出,但当提及我国传统食物如豆浆、油条、包子、馒头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时,非英语专业学生甚至是英语专业学生都不能正确用英语正确表达。

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英语教师尤其是外籍教师,更是只重视讲授英美国家的文化。在英语测试中也仅以检测学生掌握英美文化项目为最要。而学生在用英语表达各种反映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评语与句子时,往往表达不准确或不到位,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英语”。由此说明,文化“教”“学”失衡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高校中,造成学生不能有效、流畅地用英文表达本民族特色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低效或失败,进而无法弘扬中国文化。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文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拟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调查分析学生对某些中国传统文化词语的英语表达情况。二是调查分析高职英语老师及学生对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和看法。

(二)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和北海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高专的215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8名英语教师。

(三)研究工具。本文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测试题目调查学生对某些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题目共5组,每组有4个关于中国文化的词语内容,分别与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建筑物和中国政治词语有关。

数据收集与分析。具体如下:

1.测试卷收集与分析。本次测试发放215份测试卷,最终有效测试卷为211份。受试学生需把卷中的20个中文词语用英文正确表达,每个表达分值为5分,共100分,书写表达正确为5分,书写表达错误或留空为0分。为使测试卷具有有效性与合理评估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两所院校均安排教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两名英语老师合作完成改卷。学生的测试结果均采用SPSS中的频数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2.访谈收集与分析。随机抽取两所高职院校共10名学生和8名英语教师进行访谈。8名英语教师均具有9年以上的一线教学工作经验,其中3名教师具有2年以上外资企业工作经验。

四、结果与讨论

(一)各组词语答题情况分析。在被调查的211个学生当中,中国传统节日部分,答对除夕的占27.0%,答对元宵节占47.4%,答对清明节占18.5%,答对端午节占51.2%;中国传统食物部分,答对豆浆占38.4%,答对馒头占28.0%,答对包子占25.6%,答对饺子占62.6%;中国建筑物部分,答对故宫占32.7%,答对颐和园占24.2%。答对四合院占4.3%。答对胡同占29.9%;中国传统文化部分,答对春晚占29.4%,答对中国结占33.6%,答对剪纸占43.6%,答对中药占27.0%;中国政治部分,答对“一带一路”占24.2%,答对“三个代表”占10.4%,答对科学发展观占6.6%,答对中国共产党占9.5%。纵观回收的211份有效测试卷,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用英语正确表达所有的中文词语,也没有一个学生能正确作答任何一组的词汇。

(二)学生正确表达各组词语的排序与得分情况。由表1可知,饺子、端午节、元宵节、剪纸、这四个词语有超过50%的学生答对。根據表2判断,学生的得分明显不服从状态分布,因此使用百分位数表示得分的集中情况,25%、50%、75%位数分别是把得分从小到大排列,第25%、50%、75%位置的得分数值大小。其中50%位数即中位数。根据50%位数可判断,学生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食物、中国传统文化答题情况接近且均较中国建筑物、中国政治答题情况好,但整体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总分的50%仅为25分,75%位数为50分,表示至少75%的学生得分低于50分。

由此可以说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为明显,用英语准确无误表达中国文化词语的能力较弱。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具体如下:

1.学生访谈。具体如下:

(1)学生访谈问题。你是否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你认为有必要对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吗?学习专业课程时,教师是否提供中国文化内容的学习?如何提高自身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能力?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

(2)学生访谈分析。选10名学生进行访谈,从结果的异同性进行分析。有6名受访学生认为能够用英文较为流利地表达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其余4名学生认为自己不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达。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受访者均表示有必要对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工作平台和机会与外商客户传播中国文化。学习专业课程时,教师也传授中国文化内容的知识,但频率不高。根据学生的认识,学生认为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加强母语及英语文化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双向交际能力,多看、多听、多读、多说与多练,从而提高自身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能力。受访学生一致认为有必要开设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

从学生的访谈反馈得知,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但通过课堂及自身所获取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知识甚少,因此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掌握相关的中国文化专有术语,减少或消除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须是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访谈。具体如下:

(1)教师访谈问题。作为英语教师,你是否具备充足的中国文化知识?授课时,你是否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提高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能力?你认为如何把中国文化融合到英语教学中?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课程?

(2)教师访谈分析。根据教师的访谈结果,从结果的异同性进行分析。受访教师均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其中一位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较感兴趣,经常查阅相关书籍或观看有关视频。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在学生学到和中国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时,适当穿插讲解,如节日习俗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内容学习的机会较少。在提高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能力方面,受访教师表示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化输入、重复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课堂小竞赛或举办文化节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两位教师认为提高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能力,首先,学生应具有文化意识,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其次,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外,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渠道,如网站、视频或节目等;再次,学生进行文化输出前,必须掌握对文化专有术语的翻译能力,进而掌握对英语句子表达的组织能力以及训练现场表达的能力。有系统有层次的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职业岗位中自信地弘扬中国文化,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之外,受访教师均表示自身应该提高文化意识,加强学习,注意采集,形成系统的文化知识,具备文化思辨能力,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把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接触对象为国际客户,学生必须具备文化理念,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了解西方文化也要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在职业岗位中可以此作为切入口,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受访教师表示有必要开设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课程,但建议将学校的教学规划与核心课程相融合,或对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有目的地选取教学材料。

五、文化教育教学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事,更应该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大纲作为教学的总纲要,给教师提供基本路线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但目前的英语教学大纲所涵盖的文化教学内容并不系统也不全面。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时,应把广义文化、狭义文化、本土文化、目标语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含在内,还可以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作为文化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文化教学大纲内容的制定必须保持本土文化与目标与文化的教学平衡,不能顾后者失前者,减少或消除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开设恰当的文化课程与提供文化教学材料。课程设置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文化课程只有“英美国家概况”,此门课程的内容只覆盖文化知识层面,没有涉及文化交际。为了满足老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在大一学年开设中国文化相关必修课程,辅以开设中国地理、中国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选修课程。学生经过文化课程的输入,大二学年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知识,在大三学年顶岗实习有必要时就能双向、主动地多边交流。

一旦开设单独的文化课程后,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相关课程的教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丁往道编著的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敏等人编著的 An Outli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都是英文版中国文化书籍,可供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前者是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量身定制的,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形式;后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做了概览。选择课程教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其他因素对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目的地选取教授。

除此之外,电视节目和网络都可成为学习和了解文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客观地、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文化教学材料。

(三)增加“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输入。作为英语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也逐步受到世界关注。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葛传榘在其著作《漫谈由汉译英问题》(1980)中提到,“中国英语”是能体现中国特色文化的一种变体语言,其语言表达必须遵守英语语法規则,能够被英语国家人民理解和接受。“中国英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将中国本土文化用英语表达,一是音译,如功夫kongfu、豆腐tofu等;二是借译,即用英文的正确表达形式将中文词汇翻译出来,如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等。当学生对“中国英语”有足够的输入和全面了解,他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就可获得提高,并且在实际工作岗位有自信地传达自己国家的文化信息。

教师为学生提供“中国英语”输入的同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与“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不同。Pinkham(2000)在Translators Guide to English中提到,“中式英语”为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总的说来,“中式英语”即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直接用汉语词汇、语法或表达习惯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语法的英语,如big rain大雨、white hair白发、red tea红茶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了熟练掌握英语语法规则,还应加强和提高中国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增加“中国英语”的输入,避免使用“中式英语”,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与西方人自信、自如交流。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首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英语教师的文化综合能力对学生接收文化的熏陶有重要影响。在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送者,而且还应是两种文化的促进者,不断提高与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作为双语与二元文化的教育者,教师须加强自身的中西方的文化素养。教师有必要掌握更多与文化相关的英文词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区别中西文化的不同,例如对比传统习俗、节日习俗与社会文化的不同,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提高大量的教学材料以此提高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加强语言技能,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并树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

结合新形势,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考虑如何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以及教学综合能力,如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少先.多元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

[2]沈洁玉.英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失语及其对策——兼及《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5)

[3]张婧.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化教育研究”(GXGZJG2017A017)成果之一

【作者简】裴丽莲(1984— ),女,硕士,广西英华国际职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罗贵球(1976— ),女,硕士,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教学材料教学大纲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及思考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