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2019-10-25刘彩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腰丛置换术高龄

刘彩霞

(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2370)

全髋关节是由人工髋臼与人工股骨头构成,50岁以上且符合相应条件者才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该术的麻醉及管理直接影响预后情况,若麻醉不当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麻醉方法至关重要[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阻滞是效果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可作为镇痛或辅助全身麻醉手段[2]。腰丛神经主要包括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外侧及前方的感觉,但位置较深,麻醉情况较难确认,而在超声引导下,操作医生可明确神经位置、麻醉药物扩散情况和周围脏器状态[3]。鉴于目前关于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此麻醉手段镇痛等方面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在本院择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72~85岁,平均年龄(78.56±3.23)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73~82岁,平均年龄(77.69±3.02)岁;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70岁;②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③无沟通理解障碍;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组织位置红肿感染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病史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局麻下于桡动脉位置进行穿刺检测脑电双频指数、有创血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1.3.1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麻,喉罩全麻,静脉注射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诱导量1.5~2.0 μg/m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0.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The Wellcome Foundation Limited,批准文号:X20000153)0.2 mg/kg;诱导时将LMA喉罩放入,进行机械通气。喉罩放置好后,采用靶控输注系统(TCI)丙泊酚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5~55之间,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舒芬太尼。

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全麻方法参照对照组。腰丛阻滞具体流程如下:取仰卧位,使用碘伏消毒皮肤,选用中科HS620便携式超声检测仪,探头平行于髂前上棘与肋弓下之间的平腋后线,在矢状面进行长轴扫描,视图中尾侧可出现一高回声影,下方是声影,这就是髂前上棘,头侧位置可见椎体样高回声影,下方是声影,浅部的腰方肌及下方的腰大肌可在超声下清晰展现,在椎体外侧和腰大肌后方的1/3处的纵向高回声结构是腰丛的长轴图像,选用外周神经丛刺激针(型号:D型,22G),借助平面内技术,从头侧朝尾部进针,使其处穿过腰方肌达到腰丛神经部位,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再推入30 mL盐酸罗哌卡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51,浓度:0.5%)。

1.4 评价指标

①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4,6,12,24 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②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喉罩放入(T0)、假体植入(T1)、缝合(T2)和进入复苏室(T3)各时间点的HR和MAP指标。③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头晕、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术后4,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2.2 HR和MAP指标

两组T0时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R和MAP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群体数量增长,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股骨头和股骨头颈的骨折是常见的老年疾患,临床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高龄患者,麻醉效果直接影响围术期生理稳定、应激反应、术后恢复等,麻醉不当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麻醉”为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了保障,借助超声技术,手术医生可实时观察神经结构、确认穿刺针路线、麻药扩散情况,从而大幅度提升神经阻滞效果[5]。此外,在超声引导下,可保证腰丛阻滞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6,12,24 h的VAS评分和T1、T2、T3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并未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全身麻醉。原因在于全身麻醉并不能有效阻断手术部位的痛感传递,术后患者可感到较明显的疼痛感,镇痛效果较差[6]。而腰丛阻滞可使患者腰丛部位运动功能短时间内消失,阻止手术部位刺激上传,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术后康复,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优点[7]。手术结束后,可在一段时间内仍发挥镇痛作用,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感。此外,常规腰丛阻滞取侧卧位,但因患处位置特殊,患者不易配合,本研究采用仰卧位,改变了体位及穿刺路径[8]。另一方面,神经阻滞麻醉还有益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因此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对高龄患者来说益处较多,且可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有保障。

猜你喜欢

腰丛置换术高龄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