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下健脾法对“标准三联”治疗中重度消化性溃疡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分析

2019-10-25李小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根治中重度消化性

李小红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1191)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者导致大出血、胃肠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目前临床首先推荐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组胺H2受体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此外还有中药、生长因子及靶向受体抑制剂等[2]。对于重度消化性溃疡、合并癌变或并发症时则采用手术治疗。“标准三联”即PPI+阿莫西林+克林霉素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除率最高、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3]。由于疗程不够、未能遵医嘱服药或者Hp耐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逐渐下降,总体有效率仅为50%~80%[4]。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元气之源,健康之基,脾胃功能失调易生疾病,加之饮食不节,睡眠不佳,心神疲倦,最终导致元气受损。因此,脾胃之盛衰,关系脏腑机能的平衡[5]。本研究旨在评价温下健脾法对“标准三联”治疗中重度消化性溃疡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消化性溃疡经“标准三联”治疗失败患者共9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经胃镜确诊中重度消化性溃疡,病程≥1月,无溃疡相关并发症;③经“标准三联”治疗≥8周;④能根据不同分组完成研究,临床资料完善,取得知情同意权。排除标准:①既往消化道手术、放化疗史;②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③严重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2.6±8.5)岁;胃溃炎30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中度33例,重度15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3.3±8.2)岁;胃溃炎28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中度35例,重度1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更改方案,可考虑用阿奇霉素代替克拉霉素,或“四联疗法”即PPI+铋剂+两种抗菌药,或基于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敏感抗菌药。观察组采用温下健脾法,即附桂姜黄汤治疗,方剂组成为制附子10 g(先煎),肉桂5 g,生姜20 g,大黄5 g(后下);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下,每次100 mL,早、午餐后2 h顿服。8周为一个疗程,共进行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Hp根治率和胃镜下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和Ⅰ/Ⅱ,胃泌素(G)-17水平。Hp检测采用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Hp抗体,以两者均阳性为Hp感染阳性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显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溃疡面积缩小≥50%,病灶部位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否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包括腹痛(0~5分)、血便(0~4分)、呕吐(0~4分)、呕血(0~3分)、消瘦(0~3分)和纳差(0~4分)共6项,总分越高,症状越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试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p根治率和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Hp根治率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PG和G-17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I和PGI/Ⅱ高于对照组,PGⅡ和G-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Hp根治率和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表3 两组血清PG和G-17水平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脾脏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温下健脾法,即附桂姜黄汤,组方中包括制附子、肉桂、生姜及大黄。方中制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祛寒止痛,可刺激胃肠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并可有效缓解痉挛[6];生姜具有燥湿化痰、解郁安神的功效;大黄苦、寒,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力猛而不行,能直达下焦,入血后能清泻湿热,凉血止血,通利血脉,逐瘀通经。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主要成分大黄酚、大黄酸能刺激大肠蠕动,促进排便[7]。陈德昌等研究指出,大黄可抑制多种G+菌活性,清除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保护肠黏膜,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促进胃肠功能恢复[8]。诸药联合应用,具有温阳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能促进平滑肌蠕动,加快肠道推进,增加单位肠道血液灌注量,改善炎症反应。

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治Hp对缓解临床症状,阻断疾病进程具有重要意义[9]。Hp感染也是促使胃溃疡癌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采用附桂姜黄汤温下健脾法治疗中重度消化性溃疡经“标准三联”治疗失败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Hp根治率和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此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达到杀灭Hp的目的。

研究指出,血清PGⅠ、Ⅱ和Ⅰ/Ⅱ水平诊断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敏感性,表达水平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10]。研究证实,G-17主要有刺激胃酸和PG分泌,促进黏膜生长,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11]。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非溃疡患者,可作为消化性溃疡筛查的重要血清学指标。PG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蛋白酶,胃黏膜是PG的主要来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体萎缩和腺体减少,导致PGI分泌明显减少,PGⅡ的分泌细胞分布较广而降低不明显[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PGⅡ和G-17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Ⅰ和PGⅠ/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下健脾法还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PG和G-17水平,进一步证实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性。

综上所述,采用附桂姜黄汤温下健脾法治疗“标准三联”治疗中重度消化性溃疡失败患者,可调节血清PG和G-17水平,改善胃肠功能,提高Hp根治率和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根治中重度消化性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回阳托邪法根治急性白血病的体会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山西: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大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