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敬老院现状调查

2019-10-24童中平陆光慧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6期

童中平 陆光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日趋弱化,农村敬老院作为社会养老替代机构,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得不接受的無奈选择。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的独山县农村为个案,探讨贵州农村敬老院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敬老院 物质供养 精神供养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流动,农村呈现出老人独自生活、人口年龄偏高和“空心化”现象。农村家庭结构相应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社会养老成为老年人不得不接受的无奈选择,养老机构的建设成为必然。农村敬老院承担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关注农村敬老院的健康发展,探索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瓶颈,让社会机构养老与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形成互补,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一、独山县敬老院建设现状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截止2017年底,全县户籍人口354614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3420人,占总人口的15.06%。其中,有生活自助能力老年人50215人,占老年人口的94%,自助困难或无自助能力老年人3210人,占老年人口的6%;空巢老人2183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4.09%。与全国情形类似,独山县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速快、规模大的趋势,超前于独山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独山县的养老服务机构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县8个乡镇中先后修建了4所集养老、医疗、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敬老院,即上司敬老院、基长敬老院、麻尾敬老院和独山养老供养中心,它们属于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见表1)。其中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于2017年动工建设,2019年初投入使用,是目前独山县规模最大、配备最齐全、基础设施最完善的敬老院。入住人群根据老人的可自理程度,分为自理、部分自理和无自理能力三类。供养中心与其他乡镇敬老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备、医疗保健健全、娱乐活动丰富、有条件接纳以上三类老人入住。中心建有高级老人公寓,老人可在公寓内实现大部分生活起居的需要,比如煮饭、用餐、娱乐消遣等等。目前,高级公寓共有200套,可入住床位为400张,已入住人数为300人;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入住的床位共有100张,已入住人数为70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入住的床位共有50张,已入住人数为30人。

独山县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有正式编制,另外一部分为临时聘用。人员数量因院而异,规模大的敬老院如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因供养人数多,不论是否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均予以接纳,工作量大且复杂,工作人员达33名(见表2)。但从调查得知,整体上服务队伍业务能力不高,人员依然短缺,临聘人员薪资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敬老院的发展。

二、敬老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接纳人群有限,集中供养率低

调查数据显示,独山县入住敬老院的老年群体,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占67.65%,部分自理能力的占28.43%,无自理能力的占3.92%,也就是说,农村敬老院接纳的人群基本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还有一些能部分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因条件限制没有被接纳。

据民政局相关部门人员介绍,由于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在医疗服务、保健护理等资源上分配不足,导致了大部分乡镇敬老院暂时不具备接纳所有人群入住的条件。譬如,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可对所有养老需求的人群开放,上司镇敬老院、麻尾镇敬老院、基长镇敬老院仅对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开放,其他有养老经济条件与需求的失能老人不愿被接纳。这就忽略了农村实际养老需求,既不利于乡村振兴建设,也不利于改善民生。

(二)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缺口大

政府财政拨款是敬老院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基层政府财政基础薄弱影响了农村敬老院的供养水平,资金缺口大是导致敬老院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敬老院覆盖的社会群体较小,乡镇政府在敬老院的资金投入上,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访谈过程中,敬老院负责人介绍,目前独山县各个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的开支很高,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扩大工作队伍,从而出现工作人员人均要照料20位老人的情况,老人受到的供养服务不尽人意。

(三)缺乏专业技能,服务水平不高

对102位入住老人的随机访谈结果显示,只有7.84%的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表示非常满意,44.12%的人表示满意,48.04%表示一般,也就是说,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见表3)。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工作队伍素质、业务能力一般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录用渠道不科学,大部分没有经过公开选聘,而是直接从乡镇政府调用并任职,缺少专业管理技能;二是服务人员的聘用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临聘合同制,属于国家事业编制之外,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低,导致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不愿意进入敬老院工作,从而敬老院不得不聘用缺乏相关经验的人员;三是敬老院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对服务队伍后期的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不重视,且各乡镇敬老院之间缺少交流,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敬老院工作队伍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都不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