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期和播量对优质水稻新品种“青角22”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019-10-24徐新春戴勤珍蒋其根钱益芳胡大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播量播期株高

徐新春 戴勤珍 蒋其根 钱益芳 陆 强 张 俊 胡大明

(1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00;2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1709)

水稻是上海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早熟、优质的稻米备受消费者青睐。“青角22”是由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上海良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优质中粳水稻新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沪审稻2017014)。“青角22”因米质优,米饭香软、适口性好,成熟期较早,高产、稳产性好[1],深受广大水稻种植户欢迎。

当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上海市地产早熟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强,但作为国庆稻生产的中粳类水稻品种,由于受早播、生育期短及气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产量普遍较低。为充分发挥优质、早熟中粳水稻新品种“青角22”的产量潜力,笔者拟对播期和播量对“青角22”群体生长发育进程、群体结构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明“青角22”作为国庆稻收获直播栽培的适宜播期和播量,从而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8年4月—9月设在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内进行。该试验田为冬季休闲田,土壤类型为青紫土,供试田块平整、形状规整、周围无遮挡物,土壤肥力均衡,肥力水平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水稻品种为“青角22”。栽培方式为人工直播;每1 hm2用17%杀螟·乙蒜素(百菌清)600 g浸种,3 d后进行催芽;全生育期共施纯氮255 kg/hm2,田间管理措施按照国庆稻常规大田生产要求实施[2]。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播期、播量两因素多水平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A因素为主区,设3个播期水平,分别为A1(4月30日)、A2(5月5日)、A3(5月10日);以播量B因素为裂区,设4个播量梯度,分别为 B1(67.5 kg/hm2)、B2(75.0 kg/hm2)、B3(82.5 kg/hm2)、B4(90.0 kg/hm2)。每处理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15 m2(3.70 m×4.05 m)。

1.3 调查记载

1.3.1 群体茎蘖动态

选取苗情均匀的田块,并固定面积(0.11 m2)定点考察基本苗数,每隔7 d左右考察1次茎蘖数,直至茎蘖数稳定;同时,记载主要生育时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3.2 产量结构

水稻成熟期,每处理取2个点,每点选取固定面积(0.11 m2)调查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同时,在去除保护行后实际割方测产,按种子标准水分含量14.5%计算实际产量。

1.4 统计分析

试验的基本数据经Microsoft Excel 2007计算整理后,采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得极差法(SSR)进行处理间平均数的多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不同播期的“青角22”生育进程随着播种时间的延后而相应推迟,具体表现为:4月30日播种的田块于7月30日始穗,8月3日齐穗,9月12日成熟;5月5日播种的始穗期和齐穗期均比4月30日播种的晚1 d,但于9月12日成熟(这是由于水稻生长前期有效积温较低,而“青角22”品种具有较强的感温性,因此两个播期处理在同一天成熟);5月10日播种的田块于8月3日始穗,8月7日齐穗,9月14日成熟。

表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青角22”生育期的影响

2.2 株 高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播期(F=11.118,P=0.000<P0.01)对“青角22”株高有极显著影响,播量(F=2.438,P=0.070>P0.05)对“青角22”株高没有显著影响,播期和播量的互作(F=2.734,P=0.058>P0.05)对“青角22”株高没有显著影响。

由表2可知,在同一播量水平,均以4月30日播种处理的“青角22”株高最高(播期5月10日、播量82.5 kg/hm2处理除外),且4月30日播种处理与5月5日和5月10日播种处理间的平均株高差异达显著水平,5月5日和5月10日播种处理间的平均株高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增加,“青角22”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

2.3 茎蘖动态

由表3可知,在同一播期内,随着播量的增加,“青角22”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逐渐增加;在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角22”的基本苗数呈先降后增的趋势,高峰苗数、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播期5月5日、播量82.5 kg/hm2处理除外),但增加幅度不明显,其中,5月5日播种的“青角22”基本苗数降低的原因是5月5日播种时受天气影响,导致出苗不整齐。此外,本试验的水稻分蘖后期处于梅雨期(2018年6月13日入梅,入梅时间接近常年,7月14日出梅,梅雨期31 d,持续时间较长),这段时间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光照偏少、不利于搁田,导致水稻高峰苗数偏高,成穗率偏低。

表2 不同播期播量对“青角22”株高的影响

表3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青角22”分蘖情况的影响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播期、播量、播期和播量互作均对“青角22”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间实产差异不显著,表明在5月10日前播种均为“青角22”作为国庆稻直播栽培的适宜播期。

由表4可知,在同一播期下,随着播量的增加,4月30日播种的“青角22”实际产量呈先减后增趋势(以播量为67.5 kg/hm2的实际产量最高,为8 486.0 kg/hm2),5月5日和5月10日播种的“青角22”实际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均以播量为90.0 kg/hm2的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 362.6 kg/hm2和8 240.1 kg/hm2)。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播量可提高“青角22”的产量;在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为67.5 kg/hm2和75.0 kg/hm2处理的“青角22”实际产量逐渐降低(均以4月30日播种的实际产量为最高,分别为8 486.0 kg/hm2和8 407.9 kg/hm2);播量为82.5 kg/hm2处理的“青角22”实际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以4月30日播种的实际产量为最高,为8 194.0 kg/hm2),播量为90.0 kg/hm2处理的“青角22”实际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5月5日播种的实际产量为最高,为8 362.6 kg/hm2)。

由表4还可知,在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角22”的千粒重逐渐增加,每穗实粒数逐渐减少;在同一播期下,随着播量的增加,“青角22”的有效穗数逐渐增加,千粒重变化不大,每穗实粒数逐渐减少。各处理间结实率差异不大,稳定在92.6%~94.3%之间。

表4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青角22”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会影响水稻的整个生育进程,进而影响产量的稳定[3-4],如适时早播可调节水稻生长发育,保障水稻关键生育期与最适宜气候同步,从而得到最佳的产量;播量会影响水稻个体所受的营养面积和生育空间,进而直接影响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5-6],如适当减少播量,单位面积水稻种植密度则减小,每株水稻所占有的土地面积和剩余空间随之增加,水稻间对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的竞争也随之减小,有利于形成壮苗[7-8],有助于发挥水稻的空间生态效应,增加水稻多蘖,从而形成高产。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5月10日前播种均为“青角22”作为国庆稻直播栽培的适宜播期,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青角22”实际产量超过8300.0 kg/hm2的处理有播期4月30日、播量67.5 kg/hm2,播期4月30日、播量75.0 kg/hm2,播期4月30日、播量90.0 kg/hm2,播期5月5日、播量90.0 kg/hm2,其中以播期4月30日、播量67.5 kg/hm2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为8 486.0 kg/hm2,其次是播期4月30日、播量75.0 kg/hm2处理,表明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青角22”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青角22”的产量和产量构成易受土壤条件和气候的影响,且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因此,生产上应根据“青角22”的品种特性来选择适宜播期、播量,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并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以获得较高产量。

猜你喜欢

播量播期株高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