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10-24王成程孙肖芬刘益军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管理部人才队伍支部

王成程 张 凌 何 伟 刘 楠 任 振 孙肖芬 刘益军 景 峰/ 文

大科学工程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各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较,大科学工程的特殊之处是将科技研究、验证、试制等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大科学工程装置具有鲜明的工程和科研双重属性,因此,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极具挑战性。在长周期的项目研制历程中,其实施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与管理团队,才能对项目研制团队及其相关任务承担单位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控制项目研制重大风险,进而大幅提高项目管理绩效,在充分发挥研制团队创造性的基础上,集各方优势力量与科技前沿技术,实现项目研制目标的最终成功。

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组织管理与技术攻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有专业能力的项目团队不仅是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的客观实际需求,也是决定项目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一流的项目必须依托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中必定有一流的项目管理人才。因此,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就成为军工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与努力方向。

军工科研院所基层党支部主体任务与人才队伍建设要求

重大装置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作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党委下设的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围绕重大科学工程研制任务,发挥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重大装置规模巨大、复杂度颇高,其项目管理也是一门具有科研和工程双重属性的极具难度和挑战的管理学问。这支团队只有更加优秀、更加专业,才能担当起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这也是党支部努力促进团队成长的原动力。在这一进程中,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与人才队伍是保障任务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也始终是支部长期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管理部党支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将团队成员培养成为优秀人才,以此促进团队的成长,最终实现团队整体素质提升与人才成长的有机结合。

项目管理部党支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项目管理部承担着重大科学工程研制任务组织与实施的管理任务,是科学工程组织管理实施的指挥中枢。管理部党支部承担着项目管理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支部确立的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愿景为:成为国内一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团队。支部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不断构建有利于职工成长的工作环境,搭建有利于职工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不断提出并实施有利于引导职工能力提升的举措。

选择适合团队自身发展的道路,构建有利于团队成长的环境。2017年6月,重大装置项目管理部正式组建,党支部根据部门承担的任务,构建了符合自身队伍实际情况的管理组织架构,创建了有利于职工队伍成长与发展的先进项目管理文化。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兼顾未来发展要求,创建了公平、公正且具有多维度认证、攀登性发展特征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在“运动中识别千里马”的管理目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彻底解放了员工的思想,也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全体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和个人精神品格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奠定了方向性的基础。

始终重视支委班子的自身建设,打造坚强的政治核心,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管理部党支部历届支委全部由主管以及部门领导担任。支部每一项重要措施的出台,都是支委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团队成员的主流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支委班子的建设使得支部对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支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更加鲜明。支委班子的自身建设最终实现了团队的价值观与科研院所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团队中党员行为与合格党员标准相统一;团队使命与部门工作使命相统一;团队规划与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统一。团队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使得团队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团队文化自信得到彰显,部门软实力持续提升。

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增强自身履职尽责能力,促进团队整体能力提升。近年来,为了更优质地完成部门所承担的管理任务,管理部党支部立足于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着眼于职工成长及团队提升,以党的建设带动各方面建设,结合支部党日活动,带领部门全体职工,精心策划组织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系列特色活动,并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持续坚持与发展。该活动以加强团队交流、激发员工思维、提升团队能力、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为目标,倡导自由开放的学习交流氛围,采取专题报告、学习研讨、沟通交流、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形成每月一期的活动机制,为党员和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创建项目管理公开课平台,努力提升党员骨干队伍项目管理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在支部“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有思想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沉淀了较多含金量较高的项目管理报告。为了激励青年人才茁壮成长,支部设立了项目管理公开课平台,让每一位有创造力的人才都能有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党支部建立公开课堂的初衷,一是督促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在日常业务工作之余,深入思考项目管理内涵、深究概念,不断提升管理思想,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二是为有需求的组织、团队和部门提供项目管理方面的咨询和交流,让项目管理的价值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引领创先争优,提升团队整体管理能力,为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提供智慧与方案。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重重困难,必然会遇到现有管理制度不能涵盖的新问题。为促使项目管理部党员队伍努力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对中心事业减负增效的目的,党支部自成立以来,精心策划开展了“我为院所政策研究献力量”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思考大科学工程中的管理创新举措。活动以号召团队成员申请研究院政策性研究课题为载体。此活动自开展以来,团队全体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工作实际需求,深入思考院所改革发展的长远大计,涌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管理价值的研究报告,团队成员先后多次参加了国防科工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积极评价。

坚持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树立管理团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为事业保驾护航。在重大装置项目研制过程中,面对工程任务涉及学科领域多、外协合作范围广、投资金额大等工作特点,管理部党支部紧扣工作热点问题,坚持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树立管理团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为事业保驾护航,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收到了团队成员的普遍认可与较好成效。

项目管理部党支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以任务为牵引,目标结果为导向,艰巨的任务成就了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部党支部作为团队的核心,始终把完成好各项管理任务作为衡量战斗力的重要标尺。支部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安排党支部工作,做到党支部工作与主体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确保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支部打造团队,团队带动任务,任务成就人才,管理部党支部“建设高素质项目管理团队与人才队伍”的举措使得团队、任务和个人不断正向激励循环。管理部部门考核多次被评为中心一类单位,党支部连续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各类优秀人才更是不断涌现。

以工作带动学科发展,深入挖掘工作成果背后的管理智慧,总结凝练项目管理精华,管理特色学科实现多维发展。近年来,团队成员立足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深入思考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总结大科学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实现了项目管理特色学科的长足进步与多维度发展。团队成员共撰写了近百篇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科技管理研究》、《项目管理技术》、《技术与创新管理》、《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等国内知名期刊中。团队成员撰写的《大科学工程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浅析》荣获了2016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优秀论文奖;《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优秀论文奖;《利用关键链技术进行科研项目计划进度管理改进探索》荣获2016 与2017年度科技管理优秀论文。团队基于课题研究取得的良好成果,在研究院内外广泛开展了多项项目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了管理学术价值输出,团队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能力得到了持续稳步提升,团队项目管理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近二十项。

在促进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多维度创新举措实现了团队综合素质提升与人才梯度成长的有机结合。近年来,管理部党支部各项举措的推出,持续将团队成员培养成为优秀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团队成员中20 余人通过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 C 级、B级资格认证,走上了职业化发展的成长道路。在全面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素质的同时,实现了团队素质提升与人才成长有机结合的目标。近几年,支部培养推荐的多名优秀骨干被中心委以重任,多名同志走上部门领导干部岗位。有的普通党员通过支部的培养,个人能力迅速提升,被委以重任。有的年轻党员经多方历练,不断向岗位专业的“高精尖”要求发起挑战,获得院内外多项奖励。有的新加入项目管理团队的毕业生,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内就能独当一面地完成各项任务,迅速实现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能手的转变。

猜你喜欢

管理部人才队伍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人民日报专访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