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编辑如何写“活”新闻导语

2019-10-23姜永珠

中文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闻学导语受众

摘 要:当今社会,以手机客户端为主流的新媒体集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世界人民的耳朵、眼睛乃至大脑,大有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压倒之势。新媒体的特点是“快”,而一条新媒体新闻,如果有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标题和导语,将使整条新闻“如虎添翼”,达到新媒体快捷、流传广泛、迅速的要求。接下來我将以多年的新媒体编辑经验,阐述关于写“活”新闻导语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令人有所裨益。

关键词:可读 可记 精确 直截了当

中图分类号:G2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9-0-01

英国的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在我读过的英、美一些主要新闻学著作都曾经强调:一个“新手”记者,在从事新闻行业时,写作一条新闻前,应该设计二十条导语,其实都不算多。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曼彻尔曾经说过,他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就在翻来覆去地揣摩导语,提炼整条新闻的价值,将其浓缩于导语之中。

一、新闻理论中,关于导语写作的基本原则

被誉为古典新闻学鼻祖之一的戴纳曾经提出,新闻导语必须要向受众回答五个W和一个H。这个观点,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金科玉律、新闻写作之法则,被称为“新闻五要素”,至今在小编群体中,仍然如雷贯耳、余音绕梁。媒体事业发展至今,尤其是在新媒体突飞猛进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已经部分地摒弃了“新闻五要素”的观点。现在的新闻从业人士认为,导语中只要回答五个W和一个H中最重要的、受众最关心、与整条新闻利益最直接的一个就可以了。有的新媒体编辑甚至为了使新闻更容易吸引“粉丝”,甚至完全避开五个W和一个H。不过无论新闻事业如何发展、进化,新闻导语的基本要求从来没有改变,一是必须抓住所报道新闻事件的内在和本质。从新闻结构角度分析新闻导语写作,就是要把新闻事件中最主要的部分放在导语之中,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倒金字塔”。二就是导语中必须要有紧紧抓住受众心思的语句,使人读起来趋之若鹜、“不离不弃”。真正好的新闻导语,应该具有类似的魔力:“导语一唱歌,粉丝就跟着唱”。下面的几个例子,是我从事新闻编辑以来,觉得特别生动的,能反映什么是“活”的新闻导语:

1.“百万富翁F·麦克科米格今天收买了一个穷苦男人的青春”(国外新闻通讯社的一条简讯,内容是说一个百万富翁患了睾丸癌,然后他用高价收买了一个穷人的睾丸移植在自己的身上。)

2.“我感到就像被一只脏手抓了一把似的”,M.格拉姆今天说。(格拉姆是美国一名流行舞蹈的演员,这是她在听到两位议员批评她跳色情舞后对记者发表的谈话,被纽约的记者用来做新闻导语)。

3.“荣誉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两条腿,一条手臂,外加每月十二美元。(外国新闻编辑关于战争中残废军人生活的一条稿件)。

这三条导语,尤其是第一条和第三条,从写作技巧上说,是非常成功的。拿第三条举例子,《荣誉的代价》本是美国一部风行一时的影片,内容是真正后美国士兵的战地生产。记者特地借用这个影片的名字,来加强导语的生动性,可谓聪明机智。

古典新闻学还提出导语中绝对不要出现“昨天”的字样,应当永远还是“今天”。现在的新闻行业已经早已突破了当时约定俗成的界限。不过,在一些新闻简讯和新媒体头条上,仍严格遵守“昔日不要重来”的规定。在极富竞争性的手机、大屏等新媒体媒介上,它们都是追求速度,要抢新闻的,尽可能在导语中用“今天”:对于不富有时效性的一些新闻,则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昨天”。我为大家介绍这些内容,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确凿的事实:新闻发展到今天,受众一般都会认为只有今天的新闻才是新闻,也就是说,在新闻爆炸的当今时代,过了今天,就没有人回想起昨天。然而,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发展进化,记者群体如何庞大,都不可能把“今天”的所有新闻统统一网打尽。而传统新闻媒介如报纸、杂志等,更不可能广泛地全部应用“今天”的新闻。为了适应当代的需求,国内外的一些新闻院校,都会把“如何使旧闻成为新解”当作讲授新闻课程的重要内容。政府的新闻是为政治服务的。根据国内、国际的需要,当强者强,当压者压。但是,为了适应更加广泛受助群体的阅读习惯,也为了便于新媒体体现传播迅速、广泛的特点,我们应当多注重时效,多发“今天”发生的新闻。极少数当天不能发的,应当尽可能在导语中避免。“昨天”应该成为更远的时间性状语。

二、新闻导语的种类

古典新闻学根据所谓的“新闻五要素”,把导语分为“什么人”导语、“什么事”导语等等。而如今飞速发展的新闻学则认为,这种分法是极为没有道理的,因为一部分导语含有多种“W”或者一个“W”也没有,因此不能用五个“W”来概括。我翻阅过美国的《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一书,书中讲道,新闻导语只要分成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两大类即可。它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下面我试举例说明。

新闻事实: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莫尼汉辞职。

新媒体报道这条消息用的是直接导语:“有争议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丹尼尔·莫尼汉今天向总统提出辞呈,他很可能要争取被提名为众议院议员的候选人。”而报刊杂志的导语则是延缓性导语:“丹尼尔·莫尼汉声称,直到最后一刻,他不清除自己是否要辞去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曾经几十次下定了决心,这就象马克·吐温说的那样:戒烟容易极了,我戒了一千次。上星期,英尼汉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心辞职。”

通常来讲,凡是处理“时间紧、任务重”的新闻、简讯,通常用用延缓性导语。而所谓的直接导语,如果再继续细分,还可以划分成:

单因素导语,就是导语中突出所报道事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多因素导语,就是导语中突出新闻事件中最主要的两个或更多的新闻事件;概括性导语,就是把多因素导语中的事实用简单一句话浓缩、精炼,然后介绍新闻事实。上述几种导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好?这要根据记者自己观察,对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做出准确判断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约定俗成的公式。

三、如何写“活”导语

说到这个问题,就如同发问“怎样写小说”一样,很难用约定俗成的套路去概括。但是,从事新闻行业的新闻记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一些经验,还是很有益处的。要写“活”导语,就要有丰富的新闻素材。只有这样,记者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反复推敲导语。新闻学泰斗曼初尔教授认为,记者应当尽可能用筒单明了的、直接的导语,不应为了吸引受众,生搬硬拉出毫无意义的延缓性导语,就是所谓的“瞎导语”。下面举例额说明:

美国人K·瓦尔玛发明了一种杀虫药。为了报导如此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有个记者写了下面的一个导语:

“十年前,当K·瓦尔玛刮胡子的时候困扰他的苍蝇们,实在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这是一个正宗的“瞎导语”,因为它把新闻写成了童话故事。曼彻尔教授认为,好的导语文字功底当然要好,但是记者一味追求文字功底深厚,却忽略事实的本质,那么往往会弄巧成拙。导语首先要做到“可读”,然后才可能作到“可记”,就是吸引受众。撰写一个可读的导语,一定要注意:记者首先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找到最重要的新闻因素;根据新闻背景的质量和内容,决定用直接导语还是延缓性导语。换句话说,是寫成简讯、短消息或是新闻、专题。如果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就写单因素导语;如果最突出的因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那么再考虑是用多因素导语,还是用归纳性导语。另外,写导语最好用单句,就是主语加谓语加宾语的句式,尽可能少用复句。导语中的名词,最好用实体名词,尽量不要用抽象名词,最忌讳的是用一般人很难理解的“套话”。同时,要精心选择动词,应该选用富有色彩的、活泼的动词;导语要短。最好不要很多的字数,完美诠释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即可。

结语

大家在编辑新闻导语时,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力求导语的简洁、精确。无论新闻事件的大、小,无论新闻价值的厚重或渺小,在编辑导语乃至正文时,都应遵循这样的写作要求,简单、单刀直入、精准有力,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用来概括一段好的导语,丝毫不为过。千万不要用夸张的字眼,不要故弄玄虚来个“假大空”的开场白。导语表达清楚整个新闻稿件想要呈现的中心思想即可,因为稿件的受欢迎程度,完全取决于受众对该类新闻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文化素质,华丽的词藻以及繁琐的公示性表达,并不能带来粉丝的追捧,决定一段新闻导语是否写“活”,取决于很多特性。归根结底,新闻是给人类看的。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一篇好新闻必须能让大学校长到文化程度很低、智力有限的一切受众群体都能够容易接受。只有编辑、记者与时俱进,不停打磨自身的写作功底,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技巧,汲取广泛的学识和思想,对导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一段“活灵活现”的新闻导语才会应运而生。

作者简介:姜永珠(1963.8—),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任记者,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学导语受众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导语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