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9例临床观察

2019-10-23李瑞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性激素

李瑞芹

【摘 要】 目的:观察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7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红外线照射,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经通腑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E2、P水平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疼痛,其机制与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

【关键词】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温经通腑汤;性激素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101-03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多发生于年轻女性,30岁后其发病率逐年降低,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等症状体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常规治疗主要是应用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改善症状体征,但仅能够产生短时缓解效用,并无根除效果。中医认为,寒湿侵体阻脉,以致血瘀不行是原发性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2]。笔者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97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年龄23~28岁,平均(25.19±3.02)岁;病程1~3年,平均(1.93±0.20)年;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8例。观察组49例,年龄22~29岁,平均(25.21±2.99)岁;病程1~3年,平均(1.95±0.19)年;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实验室、B超、腹腔镜等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3],纳入患者年龄<30岁,发生于初潮6~12月后,腹痛、腰痛或股内侧痛,呈痉挛性,中医症见肢体冷痛,面色苍白,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月经量少,淋漓不尽,辨证为寒凝血瘀型[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依从性差者,不耐受中医制剂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布洛芬(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89)口服,0.3g/次,2次/d,腹痛时服用,疼痛消失后停用;对照组应用红外线治疗仪(成都鑫博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MF-C701B)照射,患者取仰卧位,照射乳房及腹部,距离以患者有温热感但不烧灼为宜,30min/次,1次/d,连续10d,1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经通腑汤口服治疗,组方:赤芍12g,白芍12g,当归12g,蒲黄9g,延胡索9g,没药9g,五灵脂9g,川芎6g,炮姜6g,水煎后分早晚2次分服,1剂/d,月经前2d服用,连服7d,1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疗程后对比疗效。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 ①中医证候积分:腹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每项0~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②性激素水平:空腹下抽取静脉血5mL,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PGE2)、孕激素(P)及雌激素(E2)水平,并进行对比;③临床疗效 显效:腹痛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腹痛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0%~70%;无效:未达有效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腹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PGE2、P、E2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研究证实[6],子宫收缩异常、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过度合成分泌、宫颈狭窄、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均与其发病有着密切关联。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痛经并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对症治疗。腹痛是原发性痛经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应用布洛芬治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溶酶体酶释放,减少局部痛觉冲动,降低痛觉受体敏感性,减少子宫内压力而发挥镇痛效用[7]。红外线照射作用于机体后通过产生热辐射,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散结化瘀,消炎镇痛,联合布洛芬起效快,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8]。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积分均明显降低,证实其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但是,患者在下次月经周期到来时仍会出现痛经,无法根除。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学“痛经”范畴。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患者機体气血虚弱,以致风寒湿乘,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失畅,冲任阻滞,胞宫血运不足,血海空虚,经脉阻滞,经水不利,不通则痛,其病机为寒凝血瘀,寒者热之;肝藏血,与肾同源,能够化生精气以补肾精,肝脏亏虚,气血瘀滞,肾精不足,发为痛经,治疗时应以调肝益气,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为治疗原则[9]。温经通腑汤方中以当归、白芍共为君药,补肝调气、益气活血,以气御血助血行,发挥补气活血,调经止痛效用;川芎、炮姜共为臣药,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以赤芍、蒲黄、延胡索、没药、五灵脂共为佐使,养血、活血、祛瘀,调理冲任,诸药合用活血理气,养血温经,散寒祛瘀,通则不痛。临床研究证实[10],排卵的月经周期是痛经高发期,提示性激素水平异常与痛经有着重要关联,因此,通过观察患者性激素水平对于判定疾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此外,前列腺素也参与痛经的发生发展,其过度释放及合成是导致机体子宫收缩异常的主要原因[11]。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GE2、P及E2水平均显著改善,提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与调节性激素与前列腺素水平有关,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温经通腑汤,能够更为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水平。临床分析认为,温经通腑汤方中当归[12]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管径及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抗炎镇痛,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功能恢复,当归多糖能够通过激活淋巴、巨噬细胞,促进造血调控因子生成,改善造血功能,对子宫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效用,能够有效改善子宫收缩度;川芎[13]煎剂镇静,其内所含的生物碱、内酯及阿魏酸具有解痉效用,作用于机体后能够有效调节子宫平滑肌,调节收缩度;蒲黄[14]提取液能够促进毛细血管开放,加快血流速度,提升血流量,通过分解纤维蛋白发挥促纤溶作用;延胡索[15]镇痛;五灵脂[16]调节子宫张力,降低血管阻力,提升血流量,通过提升纤维蛋白溶解发挥抗凝效用。联合常规治疗,内调脏腑,补气益血治本,外部照射,直达病灶活血化瘀治标,标本兼治,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温经通腑汤通过温经散寒,调节性激素水平等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2-363.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8.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9.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7.

[6]万安霞,明琳琳.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7):798-800.

[7]张林.布洛芬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29(4):613-615.

[8]王中华,陈泰屹,赵希春,等.自拟痛经方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合并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5):530-532.

[9]路帅.温经汤口服配合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5):465-467,508.

[10]聂超凤,严金婵,廖旭日,等.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PGE2、PGF2α、β-EP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15-1517,1557.

[11]龚文婧,邵超,梁婧.活血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15-18.

[12]张来宾,吕洁丽,陈红丽,等.当归中苯酞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67-176.

[13]周鴻,黄含含,张静泽,等.川芎-当归药对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5,37(1):184-188.

[14]胡立宏,房士明,刘虹,等.蒲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136-140.

[15]王红,田明,王淼,等.延胡索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6):108-111.

[16]唐绪刚,黄文权.五灵脂药理及临床应用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01-102.

(收稿日期:2019-04-27 编辑:杨希)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性激素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扣击次穴和三阴交联合口服益母草颗粒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
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性激素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