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反思

2019-10-21李占敏李雪

科技风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实践反思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李占敏 李雪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思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多种形式的“微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本文从“微教育”发展方向、“微教育”主体职责、“微教育”内涵、实施“微教育”等四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就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微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反思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报告》提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83亿,年增长率为10.7%,手机网民使用率达71.4%。互联网娱乐正在不断繁荣,并且进入了规范发展轨道。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5.76亿和4.84亿,使用率分别为73.9%、69.5%和58.4%。在线政务服务效能也得到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3.94亿,占整体网民的47.5%。过去一年里,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发展,各级政府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了“群众少跑腿”。[1]《光明日报》(2019年03月01日 09版)

在华夏大地上,互联网络已经遍布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微时代”已经到来。“微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它传播的速度具有瞬时性和快捷性,传播的内容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全民参与、全域传播、全速运行、全时工作、全媒活动的“微时代”特征,配合全新的技术、工具、观念、思维,不仅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渠道,而且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微教育”是教师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内容,精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部分内容,剪辑成文档、图片、视频,借助于互联网,通过云课堂职教智慧、微信、QQ等传播方式,以手机为载体,传输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浏览、学习,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微教育”是课堂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实施“微教育”,本课题组进行了以下的实践尝试。

一、学习座谈会精神,明确“微教育”发展方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找准教师定位,明确“微教育”主体职责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政教师要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高度。通过学原著、观视频、看分析、背摘要、写心得、编微信、录视频等形式,深刻领会、理解与消化理论知识,知道理论来源、明确理论体系、清晰逻辑关系、明白知识结构、明确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对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政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思政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思政教师要努力做到工作有规则,课堂教学有纪律,传授知识有信念,传授技术有方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思政教师要时刻关注国际时政要闻,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向学生宣传国际、国内大事。学习、咨询、了解任教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明白学生在校期间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的名称与等级,明确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的知识框架和技术要领,知道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职业、岗位,熟知相关的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准确掌握国家就业政策,及时了解任教学生所学专业的新增职业与岗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考取的职业资格证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情怀、职业情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备考职业资格证期间,鼓励学生积极考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记忆技巧,给学生献计献策,从考证中培养自信、感受获得、分享快乐、收获幸福,争做学生学习、成长、就业的向导和引路人。思政教师要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与我国发展成就、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职业、岗位相结合,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职院校特色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具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微教育”体系。

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明确“微教育”内涵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适合需要的更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更乐于接受。选择、制作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微教育”内容,更容易实现教育目的。

思政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语言沟通,熟知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所思、所想、所需,设计“微教育”的内容。依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安排,结合任教学生实际,教师精心设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快乐、高效实施教学,努力构建课余的“微教育”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中渗透“微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课余“微教育”内容;课余“微教育”中渗透课堂内容,做好重点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营造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完善课堂的必修内容与课余“微教育”的选修内容,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以网络为载体,利用云课堂智慧职教,上传教案、课件和“微教育”图片、文档、视频等,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努力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逐步形成“快乐思政”的教育格局。

思政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互通,促进师生价值观融通。深入了解学生对学院、专业、课程、职业的认知、兴趣以及期望,着力设计适合學生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的“微教育”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人格的优点、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借助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微教育”活动了解学生对职业认知、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看法。让“微教育”走进专业、走进课程、走进实训室、走进餐厅、走进宿舍,走进学院的各个角落。创设“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大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思政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情绪、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状况,设置、选择、制作适合职教学生个性特点的“微教育”的学习内容,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帮手,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上课率、抬头率。通过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微教育”的内容,努力提高“微教育”的质量。

通过语言沟通、情感互通、达到价值融通,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学好专业、学好课程的助手,助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学生、进课堂、进头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来到职业院校,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努力学习,磨练技术,刻苦钻研,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重任。思政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指导学生提高品德修养,提升职业素养,在学习、见习、实习中丰富职业情感,收获职业获得感,提高幸福感。积极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尽力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丰富和发展“微教育”的内涵,努力提升“微教育”的品质。

四、结合教材,剪辑、编制“微教育”内容,实施“微教育”

(一)以视频、图片、文档方式解读理论

观看电视剧《大国重器》,精心剪辑“新时代~《大国重器》”图片、文档数篇附加剪辑相应的小视频,向学生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点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重点人物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中国带来的伟大福祉,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四个意识”,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

认真学习贯穿宣传十九大精神,深入挖掘精神精髓,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片文字数篇,努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编制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篇,精细解读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每一项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短片《马克思是对的》,与学生一道收集马克思生活、工作的片段,剪辑“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马克思视频数部。将语言与文字的宣传讲述转变为音频视频图片展示、解说。将不易懂的、不爱看的文字形式转变成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将高大上的、哲学的、理论的,朴素化、通俗化、温暖化、生活化。让马克思主义贴近学生,让中国化的马克思走近学生身边,服务于学生学习生活。

(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读《道德经》、《论语》。观看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讲解《道德经》,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论语300讲》,编制“学习道德经”、“学习论语”文档数篇、图片数张,剪辑视频《道德经》片段、《论语》片段数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提高认知自然、为人处世的智慧。

(三)剪辑、推荐《大国工匠》,培育学生学习自信

剪辑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工匠》数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分类推荐、播放。通过课堂课余观看、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所学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榜样,培育学生的专业职业情怀;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快乐学好思政课和专业课。

(四)依托学生所学专业,尝试“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

通过听课、交流等方式,思政教师走近学生的专业,学习了解学生的部分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与专业课教师,部分学生一道,研究创设思政教育+专业技术的学习情境,尝试实施“思政教育+”模式的“微教育”。

请专业课教师筛选几项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细分具体技术动作的操作程序,由思政教师组织或与专业课共同组织,由专业课教师或学生讲解动作规范并进行示范,明确动作要领,具体练习次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集体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夯实四个自信、树立工匠精神、树立劳模精神”等思政要素。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在练习的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度、行为和规范,及时增加思政要素,及时进行拍照、录像、点评。利用多媒体回放照片、录像,在一片欢笑声中,分析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面目表情、动作规范等方面的优缺点。针对动作、技术、技能、艺术之间关系进行境界提升。倡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快乐的学习掌握所学专业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技术,熟练且艺术的掌握专业技能,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收获艺术人生。课后,教师将制作精美的照片、视频通过云课堂、QQ或微信反馈于学生,或编制在后续思政课程的PPT之中,积极探索构建“快乐思政”“微教育”体系。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思政教学中,教师组织实施了“最美会计就是我”的介绍会,“钱越数越多”技能大赛,“算盘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讨论会,“熟练动作 夯实技术 提高技能 艺术人生”研讨会等。这类活动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气氛,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又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微教育”的内涵,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热情。

(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投身学生的实践课活动,实施“微教育”

高职院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技能大赛,校团委、系部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各系每学期都安排学生的实践课、实习课、见习课。思政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采集学生的运动、大赛、活动、实践课、实习课、见习课等精彩瞬间或精美视频,制作成册或美篇,在学生中进行分享。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对学生、对学生所学专业、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核心技术的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融洽了师生关系,凝聚了教育力量。通过对活动记录的分享,激励了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既充实了“微教育”内容,实施“微教育”,又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思政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光明日报,2019-03-01,09版.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共教育部 教社科[2018]2号 发布时间2018-04-13.

[3]苏瑞莹,等.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微教育”模式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教育”设计与开发》(项目编号NGY2017287)

作者简介:李占敏(1965-),男,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思政教育;李雪(1990-),女,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康复与护理系日语教师。

猜你喜欢

实践反思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