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素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9-10-21王杨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大学生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就成了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教育活动主题思想认识和我国教育体制两方面,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科学素质教育;学科素养;大学生

科学素养能够为人类科学处理自身与外界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国际科学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科学素养分为三个基础部分:其一是对科学基本知识、术语及观点的了解;其二是对科学探究所需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其三是对科学、个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影响的了解。因此,要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方面入手。

1 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及问题成因

虽然大学生科学素养能为社会主义发展助力,但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许多现实因素,我国大学生现在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

1.1 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社会上曾有对“你是否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活动,最后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大学生占26%,而选择“不太了解”的大学生竟占了65%,还有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这一调查结果令人乍舌,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本质还未掌握,可见大部分高校的科学素质教育还未渗透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1.2 问题形成的原因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育体制在当代教育中显示出的弊端,也有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其中教育体制的弊端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上。

第一,大学生从小到大受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我国,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为考试分数而学,教师为考试分数而教。围绕着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很自然地就会忽略对科学素养的教育。可以说,学生与老师的这种机械互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考试机器。学生中学毕业,也会受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维影响,缺乏对科学素质的正确学习态度。而高校也会被中小学的教育模式影响,忽略科学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我国实行文理科分科的教育模式,在高校选修课程中,又实行自主选择的方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本就“偏科”的基础上,再次因选择自己知识储备较多、容易过关的课程而再度“偏科”。特别是在“课程通过率”这个原因下,相对较难、且课程枯燥的科学素质教育类的课程便成为鲜少有人“问津”的课程。导致科学类课程失去了课堂教授的重要教育途径。

第三,虽然目前已有高校认识到科学教育这个短板现状的存在,并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但在我国高校的内部仍然缺乏专门的大学生科研活动,且缺乏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时,无法在实践上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

2 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扮演者接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综合素质良好、对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的角色。他们不仅代表着国家综合能力的平均水平,也是传播和开拓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中流砥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1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高知识分子,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可以总结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备的科学精神。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认真对待科学、坚持真理的当代大学生将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2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素养与大学生的心理素养相通,对于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作为一股力量强大的建设者,其自身素养的高低能直接影响社会建设进程。因此不管是政府、学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求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传播高级知识文化,促进共建和谐社会。

3 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应该首先认识到问题所在。就目前情况而言,其一是对于教育活动的主体而言,应促进其思想认识的转变;其二是对现今教育体制而言,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改革。

3.1 高校要注重校园科学素养氛围的营造

个人的发展除了其自身的资质和努力外,还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高校作为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所在,应该进一步重视校园科学氛围的塑造。一来,可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激励大学生主动动手去探索,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科研能力。二来,创新精神是科学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高校应重视学生的科研知识基础,设置合理的课程,在掌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扎实地培养出科学素养。

3.2 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大学生自身也应充分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主动利用高校、社会提供的便捷的学习环境,以饱满的探索热情投入其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自发的提高自己,将知识真正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为社会整体科学氛围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3.3 要完善高校考试制度

考试作为高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改进教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不可懈怠,努力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高校考试也是不可越过的一环。高校应对考试的内容、方式等做一系列的考察,以求改进出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考试制度。在内容上,内容首先要全面,覆盖面广,同时主次分明,不能为难而难,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在方式上,以往大多是卷面考试,现在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考试、或者口头答辩的方式,是考试方式多样化,学生掌握知识的形式也是多样灵活的,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4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此新时期,应更加重视对其的培养,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制度,以求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因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进程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其中,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迟成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山东高等教育,2015,3(09):53-60.

[2]冯新萍.当代大学生也应加强科学素质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324-325.

[3]牛睿,庞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创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54-255.

作者简介:

王杨明,出生年月:19960919,性別: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台州市,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