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鹿县气象科普宣传现状分析

2019-10-21安兰纪华磊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宣传创新

安兰 纪华磊

摘  要:2017年以来巨鹿县气象局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气象科普;宣传;创新

1  加强软、硬件建设  打造“别致”平台

1.1  提高思想层面  增强科普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河北省巨鹿县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气象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公众防灾避灾水平,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入推动气象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和河北省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巨鹿气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巨鹿县气象科普工作发展规划(2017—2020年)》。

1.2  打造硬件平台   配备强软实力

巨鹿县气象局为做好气象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2017年开辟新场地,投入专项资金完成天文气象科普馆建设。以互动、创新为设计理念,设有“虚拟主持人、人工增雨实景模拟”等15个展项。2018年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共青团邢台市委、邢台市教育局、邢台市少工委联合授予“首批邢台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称号;获评“邢台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并与官亭镇标准化人工增雨防雹基地一并纳入“河北省科普e站重点站建设”。这两个地点已成为传播气象科技知识、展示气象部门科技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巨鹿气象局还注重软件的配套。根据科普工作的服务特点和公众需求,巨鹿县气象局组建了一支高素质气象科普队伍,其中有一名专业知识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志为专职讲解员,为做好新时代下气象科普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主动性、科学性尽心、尽职尽责。

2  迎进来、走出去  打造多样科普

2.1  抓住基地优势  积极“引进来”

自2018年巨鹿县天文气象科普馆建成后,在“3.23”世界气象日、全国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科普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特别是今年,为提升中小学生的气象科普水平,天文气象科普馆还利用暑期全天开放。巨鹿县三所重点龙头学校在天文气象馆挂牌成立“校外实践科普基地”。标志着气象科普工作在校园得到了延伸和发展,有效促进了气象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强化了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联动性,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让公众、尤其是学生们近距离走进气象,感受气象之魅力所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2  丰富科普形式  主动“走出去”

2.2.1编纂印制丰富科普材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对气象的关心度不断加大。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巨鹿氣象局编纂印制多样科普材料。包括《巨鹿县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巨鹿县气象灾害防御系列丛书》、《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法规》、《气象预警信号》、《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气象信息员明白卡》、精美挂图、展板等8万余张(册)。

2.2.2  “行走”气象科普创新高

为创新气象科普形式,巨鹿县气象局主动将气象科普知识“送出去”。利用特殊时间节点开展气象科普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截止到目前,累计举办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和气象灾害防御讲座60场次,发放气象科普材料4万余张。特别是2019年,气象、教育局联合开展气象科普行活动,打造“行走的气象科普课堂”。历时两个月、行程400公里,将气象科普知识传递给了全县11个乡镇、25个县直中小学校的师生,是河北省气象科普史上规模最大、场次最多、范围最广、受众最多、效果最好的科普宣传活动。

2.2.3利用新媒体  扩大信息传播矩阵

2019年首次利用县委智慧党建平台对全县气象信息员、扶贫干部及县直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650个党支部上万名党员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培训培训。

通过抖音短视频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气象知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化的视频进行演绎,传播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气象新面貌等。在开展气象知识科普讲座时还开通网上直播。巨鹿微信公众平台开办了气象科普专栏。与巨鹿晚报、电视台、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广泛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扩大了受众范围。

2019年“3.23世界气象日”巨鹿县作为河北省“冀望风云 燕赵科普行”活动的首站,引起了中国气象报、中新网、河北日报、长城网、河北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关注,长城网气象频道还对授牌仪式和开放参观过程进行了网络直播。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网对2019年以来开展的科普活动进行了三次报道,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

3  存在的问题

3.1  科普整体效果受限制

虽已专门成立气象科普宣传队伍,但是基层从事科普宣传人员主要是业务岗位人员,平时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普宣传工作,导致宣传方式、方法、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3.2  科普作品创作欠缺

目前,气象科普传播主要通过在活动期间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版、科普讲座、天文气象科普馆开放等形式进行,在科普作品创作上没有新的突破,没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新颖的科普作品。

4  小结

近年来,巨鹿县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初步显现。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与百姓生产生活、重大社会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相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化气象科普工作格局。气象科普的宣传与推广,如何达到广而知之,获得最为广泛的关注与普及教育,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样、创新、时而有效的科普宣传。

参考文献

[1]  薛建军,王维国,王秀荣,等,决策气象服务回顾与展望门气象2010,36(7):69-74.

[2]  韩琦,郑琼,杨超,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1007-5739(2015)11-0258-01

猜你喜欢

宣传创新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