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监测技术探索与实践

2019-10-21郭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近年来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平面剩余油、井况等主要测试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介绍了解决各种监测问题的技术发展过程以及各种测试技术的选井思路,并提出了目前动态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设想。

关键词: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平面剩余油;井况等监测技术

一、吸水剖面监测技术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采油三厂吸水剖面监测技术经历了同位素测试技术一统天下到以同位素测试技术为主,氧活化、相关流量测试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同位素、氧活化、相关流量测试技术三足鼎立的的过程。

(一)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位素受井况和水质影响,易发生沾污,严重影响解释精度

2、受同位素粒径限制,对存在大孔道的注水层,同位素会进入地层深部,形成不吸水假象,导致吸水剖面失真。

3、同位素颗粒比重不能和水比重完全一样,可能发生上漂或下沉。

4、测试结果为相对吸水量,不能得到绝对吸水量。

5、受注水量限制较大,低注入量井无法测试,对微量吸水层难以解释。

1、解决了同位素沾污和进层问题

2、解决了同位素不能测绝对吸水量的问题

(二)相关流量测试技术主要优、缺点

优点主要有:

1、追踪同位素运移,具备氧活化测试的点测功能

2、具有同位素测试技术功能,可测层内吸水韵律性

3、基本不受注入量大小限制

4、追踪同位素和层内同位素相互验证,解释结果更为可靠

缺点主要有:

1、对隔层较薄的层段分层较困难

2、相关流量测试技术既解决了同位素沾污和大孔道问题,又解决了氧活化不能很好监测层内吸水韵律性问题。

(三)吸水剖面测试技术发展及选井思路

技术发展思路:

利用氧活化测试技术解决同位素沾污、大孔道、相对吸水量等问题,利用向关流量測试技术解决氧活化不能监测层内韵律和启动流量问题。

选井思路:

二、产液剖面监测技术探索与实践

采油三厂自九十年代以来主要运用DDL-3示踪流量产液剖面测试技术,近年来针对DDL-3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发展了集流伞测试技术、抽吸测试技术、硼中子测试技术、RMT测试技术。

(一)示踪流量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仪器外径较大,偏心井下井困难

2、对产液量较低的油井分层流量解释精度不够

3、无法认识不产液层液性

(二)集流伞产液剖面测试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外径较小,下入较容易

2、采用集流形式,提高低产液层解释可靠性

主要不足:

1、伞容易损坏,测试成功率低

2、涡轮可能发生堵塞

以上两种测试技术仪器均需从偏心井环空下入,减小仪器外径也只能部分解决下入困难问题,大部分井仍然不能测试。为此,我们引进了抽吸测试技术。

(三)抽吸测试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特殊的抽吸和测试管柱解决了仪器下入困难的问题

2、测试通道可下入集流伞仪器,也可下入示踪仪器

主要不足:

1、抽吸管柱下入深有限,对液面较低的井无法测试

2、稠油井、出砂井易卡管柱,不能测试

集流伞和抽吸测试技术不能完全解决仪器下入困难问题,抽吸测试也不适用低能量井、稠油井和出砂井。这几种技术都不能解决不产液层认识问题。为此,我们引进硼中子测试技术。

(四)RMT测试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既能测已射孔层液性,也能测待射孔层液性

2、对未动用层测试可靠性高

主要不足:

1、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较大,不适合高矿化度井

2、对井筒条件要求较高,解释结果可能受套管壁死油影响

3、不适合地层空隙度较低的油井。

(五)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发展及选井思路

技术发展思路:

采油三厂极大部分油井是抽油机井,测试通道是偏心井环空,环空尺寸十分有限,导致仪器遇阻,因此,产液剖面测试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仪器下入问题;可用抽吸测试、硼中子测试、RMT测试解决仪器下入问题。

示踪测试、集流伞测试、抽吸测试都是动态测试,可回答油层出来的是什么。而硼中子测试、RMT测试是静态测试,可回答油层会出什么,因此,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选井思路:

对未测试过的井,可先安排示踪或集流伞测试,如果仪器下不去,若要判断主要出水层,则可安排抽吸测试;若要判断各层水淹情况,可安排硼中子测试;若要认识各层水淹状况和未射孔层潜力,则可安排RMT测试。

三、平面剩余油监测技术探索与实践

平面剩余油监测一直是个难题,不仅监测技术欠缺,而且监测精度不够。近年来,我们运用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和井间示踪监测技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水驱前缘测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水驱前缘实质上是压力传导前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注水波及的范围,它能反映注水井周围各向注水推进距离

2、现场测试施工简单

主要不足:

1、解释的水驱范围定量精度不够,仅供参考

2、每次测试只能测30米左右井段,不能测全井段

针对水驱前缘存在的不足,我们引进了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分配式)

四、井况监测技术探索与实践

(一)16臂井径测试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可准确认识套管变形程度

2、判断套管错断比较可靠

主要不足:

1、不能分析套管剩余壁厚

2、不能确定套管是否漏失

(二)电磁探伤测试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1、可定量测得套管剩余壁厚

主要不足:

1、不能确定套管变形程度

2、难以区分腐蚀和穿孔

3、不能确定套管是否漏失

以上两种技术都不能判断套管是否漏失,为准确判断套管是否漏失及漏失位置,我们利用井温测试技术、氧活化测试技术和硼中子测试技术。井温用于注水井找漏,井温在漏失段由于吸水会造成温度异常,据此,可判断漏失位置,但在浅部漏失,井温变化不明显,不适用;氧活化也用于注水井找漏,漏失部位地层会吸水,利用氧活化逐步点测可确定漏失位置。硼中子测试用于油井出水找漏,漏失段出水会导致测试曲线幅度差增大,据此,可判断漏失出水位置。

五、目前动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下步设想

1、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技术作为传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优点,但也有沾污、进层、下沉等缺点,建议作如下改进:(1)、测同位素前进行洗井,或测试前反注3天,减少沾污;(2)、加宽同位素粒径分布范围,由目前的400-700um增加到100-900um,减少进层现象;(3)、优化同位素颗粒比重设计,减少下沉现象。

2、基于偏心井口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遇阻、遇卡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建议加强研究,解决仪器下井难问题,比如是否可研制柔性仪器或可伸缩仪器。

作者简介:郭鹏,男,1983年8月30日,新疆,本科,石油工程,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阜康市准东石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