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谭盾钢琴组曲

2019-10-21刘思宇

黄河之声 2019年20期
关键词:谭盾音乐分析

刘思宇

摘 要:谭盾是蜚声国际的美籍华裔音乐家,目前一直活跃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笔者将对谭盾钢琴组曲《八副水彩画的记忆》之《逗》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提示、版本比较这几方面与读者一起赏析。

关键词:谭盾;《逗》;音乐分析;版本比较

一、作曲家谭盾简介

谭盾(1957-),湖南人,是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作曲家,指挥家。他曾获得:格文美尔作曲大奖(1999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象奖(2001年)、格莱美大奖(2002年)、德国权威的巴赫奖(2011年)等。1997年他为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创作了《天地人》,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2006年被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杰出华人”大奖。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创作于1978年,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首部钢琴作品。谭盾曾说:“我在拼命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同时,又很想家。舍不得儿时那些伴我长大的民谣和记忆。于是写了我的第一部钢琴作品《八副水彩画的回忆》,像是我思乡的日记。”[1]中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和朗朗曾演绎过这套组曲,之后谭盾对作品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赋予它新的标题和顺序,从艺术性和完整性上再次对作品全面提升。2003年,钢琴家朗朗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首次完整地演奏了这部作品,随即轰动了世界。

《逗》是《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钢琴组曲中的第二首,也是笔者要赏析的主题。它是作曲家根据湖南民歌《新嫂嫂》的素材,沿用民歌的D羽调式创作出来的。

三、《逗》的音乐分析

全曲篇幅不大但主题鲜明,用八个字概括为:欢快、轻松、活泼、诙谐。作曲家采用了连跳音、跳音、自由变奏的音乐手法描绘出了儿时在家乡与玩伴儿奔跑、追逐、顽皮、嬉戏的画卷,呈现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逗》是一首有变化地再现单主题、单三部曲式的小品,2/4拍,诙谐的快板,D羽调式。它由引子,第一部分A,連接部,第二部分B,第三部分A以及尾声组成。

1-2小节为引子,小品以“mp”中弱开始,以连跳音和跳音组合来描绘孩童活泼、欢乐的情景。引子作为伴奏,一直贯穿整曲,为A段的主题出现提前做了铺垫。第1部分A段(3-22小节):D羽调式,由两个乐句a和a1组成。a:3-12小节,右手旋律沿用民歌的旋律,左手伴奏继续沿用了引子,在第9-12小节出现了复调的手法。a1:13-22小节,左手前六个小节为两个声部的线条:二分音符为低音线条,中声部变为切分音型,右手旋律为高八度的平行乐句,同样的旋律在不同音区演奏,像是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对话。23-25小节为连接部,调式从D羽转入降B宫,引出第二部分B段,即26-43小节,由两个乐句a2和新材料b组成。a2(26-34小节):调式是降B宫。作曲家采用了同宫系统不同调式的配置,右手旋律沿用主题旋律,以双音形式呈现,调式在G羽调式上,因为G羽和降B宫调式属于同宫系统。左手伴奏是以降B宫为主音的分解和旋,强调了降B音在低声部的重要性。b:(35-43小节),G羽调式。旋律转到左手,右手的和旋中出现了湖南花鼓戏的中立音,右手的七和旋bB,D,#F,G,其中#F音按五度循环体系则应为F,在此为#F,则是借喻在湖南花鼓戏中Sol(首调唱名)中立音现象。#F(固定音高)在这个旋律片段中的应用,使音乐风格更倾向于湖南花鼓戏曲调。再现部A(44-61小节)调性回归到D羽,右手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奏,左手伴奏变化为二度音程。尾声(62-65小节)在极强简短的旋律中结束全曲,表达了孩童们意犹未尽的情绪。

四、《逗》的演奏要点

(一)断奏-跳音

《逗》中有单音跳音和双音跳音两种:弹奏单音跳音时力量应集中在指尖上,需要手指第一指关节的爆发力,以集中而轻盈的方式来体现孩童的欢呼雀跃;弹奏双音跳音时需要借助大臂的力量和一个灵活的手腕来完成,手掌的骨架保持坚挺而不僵硬,力量集中在指尖上,用“抓”琴键的方式进行“低距离”触键,并突出旋律高声部的线条。

(二)小连奏

《逗》中大量的“小连奏”可以这样处理:第一,弹奏时需要一个柔软的手腕。第一个音先“落”下,然后用手腕做一个“提”的动作;第二,弹奏时从音乐力度上做出一个“渐弱”,展现出“小连奏”连贯、轻巧的感觉。

(三)踏板运用

踩踏板可以突出强调或圆润音色。26-34小节建议在降B音上使用踏板,能让听众感受调式的变化。35-41小节中的七和弦也可使用踏板,来表达突强sf的情绪。

五、版本比较

此钢琴组曲的演奏版本大致有国内版、美国G.S.版。[2][3]笔者使用的是G.S.版。国内版中节奏为“Allegro快板”;G.S.版为Allegro Scherzando。G.S版本为外籍演奏者在演奏风格上做出了明确的提示。国内版的旋律主要由跳音和小连奏交替出现构成;G.S.版中旋律除了跳音和连音,每个乐句的后两个音符都添加了重音符号。因为《逗》取材于湖南民歌《新嫂嫂》,民歌使用湖南方言演唱,语调是上扬的,那么每个乐句的结尾都会自然地给出重音,这样可以更好地符合湖南方言的特征,更进一步突出了乐曲的谐谑感。另外,在尾声处,G.S版的反复记号标记在第62小节处,而国内版在第61小节处。

六、结语

通过对小品《逗》的赏析,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孩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他告诉我们童年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永远让人铭记和怀念。

[参考文献]

[1] 卢恋.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版本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 2014.

[2] 费维耀.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 Tan Dun. Eight Memories in Watercolor for Piano Solo. New York: G.Schirmer,2004

猜你喜欢

谭盾音乐分析
三十年的距离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遇见一种叫做谭盾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