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花园城市理论研究宜昌既有居住小区绿色空间改造

2019-10-21曾沁李东辉任意

河南科技 2019年29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宜昌花园

曾沁 李东辉 任意

摘 要:当前,宜昌花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有必要对宜昌特色历史文化和城市地域特色进行调研。基于花园城市理论,本文研究了既有居住小区的绿色空间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以便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扩大既有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并将公共空间进行绿色改造升级,给市民创造有城市回忆的、具有公共价值的居住小区绿色空间。

关键词:宜昌;花园城市理论;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既有居住小区;绿色空间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9)29-0099-03

Research on Gree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s in Yichang Based on Garden City Theory

ZENG Qin1 LI Donghui2 REN Yi3

(1. HuBei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Yichang Hubei 443000;2. Yichang Construction Marke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Safety Station,Yichang Hubei 443000;

3. Yichang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Bureau,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Yichang Garden City is in full sw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ichang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arden cit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ree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quarters, and proposed a feasible pla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ies, expand the public space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quarters, and carry out green re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public spaces, and create green spaces for residential areas with public values.

Keywords: Yichang;garden city theory;historical cultur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existing residential quarters;green space reconstruction

2019年1月,宜昌市政協六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正式召开。会议通过了《宜昌建设花园城市的建议案》,提出要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山水环绕、林城交融、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花园之城”。

随后,2019年9月12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宜昌花园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期建立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样板城市。该方案要求对新建、改建项目方案进行审核,优化植物配置,融入地方文化,打造具备形态美、生态美、文化美、生活美的宜昌特色城市景观,从而将宜昌花园城市建设提升到本地战略发展地位。不同层面的政策优势也相应出台,这些均为宜昌既有居住小区绿色空间改造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契机。

1 国内外花园城市研究现状

1.1 国外花园城市研究现状

“花园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英国建筑学家霍德华提出,旨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随着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英国取得了社会经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但当时的英国毫无保环意识,盲目追求经济和技术的发展[1]。

一是工业污水破坏水源,导致霍乱肆虐,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二是工业发展大量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破坏环境。三是城市涌入大量农业人口,其从事工业生产,城市人口爆炸性增长,占城市人口很大比例的中下层人民居住环境恶劣,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同时,大量耕地无人耕种,城乡关系严重失衡。因此,“花园城市”理论刚提出时是为了解决工业国家的城市问题。

21世纪伊始,“花园城市”的概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它更加侧重于整个城市的内在和协调性的并存。花园城市也被理解为“存在于园林中的城市”。现阶段,花园城市建设寄望于建设一个将自然和景观相协调,又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其整个城市布局更加具有规划意识,更加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2]。

基于“花园城市”的理念,各国开始了绿色探索之路,探寻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思想逐步完善。为了鼓励绿色生态的花园城市建设,自1997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及国际公园协会牵头组织,每年举办一次“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目前,全世界有百余个城市进入国际花园城市行列。

在各国的花园城市建设中,首推的就是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新加坡人口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二,是中国人口密度的54倍。但在这种高密度的人口环境下,新加坡并不给人拥挤的感觉。原因在于新加坡经过半个世纪的城市规划,将自然生态保护区纳入绿色空间。据统计,新加坡居民区平均每500m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新加坡花园城市整体规划提到的面、线、点——由整体到局部的绿化理念,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

1.2 国内花园城市研究现状

国内花园城市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开始单纯借鉴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建设,后来逐步提出花园、生态、宜居的规划理念。而在政策方面,目前国内大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不过,各地的建设模式与特点不一。大致可以分资源节约城市、环境友好城市、绿色产业城市、循环经济城市、景观休闲城市和绿色消费城市等类型[3]。其中,广东省珠海市和广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和福州市、海南省三亚市、天津市等地的花园城市建设走在国内前列。

1.3 国内花园城市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花园城市建设主要是在吸取国外优秀花园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特色,加强新区规划建设。采取水系整治利用,滨河景观带建设,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增大新建小区绿化率,加大公共空间绿地植被覆盖等措施,建设花园城市。在国家、地方的政策支持下,各地花园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然而,这一系列的花园城市建设都是对新城、水系、公共空间“面”上的建设。作为城市的心脏——既有居住小区的绿色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伴之而生的建设热潮,促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旧城改造的大浪潮。但改造缺乏经验,满足的仅仅是土建层面“住”的问题,并没有思考社会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问题。据统计,1980—1990年,华中地区旧城改造小区绿化率约为9.2%,多数小区仅设置了基础市政设施。

20世纪90年代,城市扩大,我国出现了第二次旧城改造的大浪潮。主要涉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但是,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文化传承观念淡薄,公共配套设施不全。随着社会发展,公共绿地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规划简单的绿地,种植树木。

2000年伊始,随着国家绿色、节能的战略部署,新建小区的绿化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既有居住小区由于基础设施早已建设完毕,只有相匹配的硬件设施,绿化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其绿化面积和质量并没有大幅提高,与城市环境协同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

2 宜昌花园城市建设中的特色规划

宜昌花园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实解决问题,展现宜昌特色。一是宜昌沿江而建,长江生态修复成为花园城市建设要解决的第一要务。二是宜昌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践行绿色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长江护绿,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这也是花园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三是提前引入花园城市理论,引导新建小区合理规划。四是因地制宜,对城市门户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对街道和公园绿地进行绿色规划。五是既有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狭小,绿化率低,如何植入历史文化元素和显现宜昌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花园城市”市民不光能“看”,下樓也能“用”,绿色空间改造需要合理展开。

2.1 夷陵历史文化传承的规划理念分析

宜昌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猇亭古战场是著名的古战场,历史上曾发生“白起烧夷陵”“三国猇亭之战”等事件,极具文化传承意义。开展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段生态修复工程,对古城墙进行修复,沿江生态进行规划。

2.2 长江生态、水系现状和整治规划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度关注长江生态修复问题。宜昌市要以此为契机,逐步推进“一江一河一山”景观建设。以滨江公园的核心,向西延伸,修建一条近300m的生态廊架。种植绿植紫藤,利用紫藤的生长特性和装饰效果,与景观廊架有机结合,形成紫色花廊。

2.3 城市门户与城市街道、公园绿地规划分析

宜昌东站西广场停车场高架采用挂篮月季进行装饰;夷陵广场以中心花坛为视觉纵轴线起点,种植树状月季和丰花月季;白沙路沿线补种树状月季;云集路绿化带矮灌木层补种树状月季。

3 宜昌既有居住小区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现状分析

调研的宜昌本地1980—2000年建成的既有居住小区,8%为中型小区,92%为小型居住区。第一,居住区内道路最宽为6m双向行驶,最窄为1.2m。12个调研小区平均绿化率为9.4%,严重低于国家现行绿化率标准。16.7%无水系和构筑物。第二,小区内老龄化严重,60岁上居住者占到62.9%。有小区内自装电梯7台,各减小公共空间约0.7%,破坏原生绿树约2.5%。其中对小区内道路通行有影响的为3条。第三,据调研,41.6%小区临街,91.7%处于闹市区。种植形式单一,均未形成成片绿植,无法围挡、分隔空间,导致小区受到汽车尾气、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调研小区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第四,公共活动空间严重不足。据统计,小区内居民人均锻炼、休闲的空间仅为0.007m2。儿童缺乏游玩、活动空间。没有景观小品,空间整体较为松散,人性化设计较少。第五,有一半小区无物业维护小区绿化。第六,西陵区为宜昌老城区,但调研的既有居住小区无任何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第七,小区内涝严重,排水设计不合理。

4 宜昌既有居住小区绿色空间改造的建议

首先,利用宜昌山体环绕、植被丰富的特色,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探索更加丰富的“城植”和“城花”,提升绿植面积和观赏性,装点既有居住区。对景观植物进行调整,凸显宜昌特色。宜昌位于沿江带,土壤气候条件特殊,需要种植花期较长、可多季开花、常绿的花卉,如月季。再穿插各季开花的香味型花卉做补充,如紫薇、木槿、夹竹桃、木芙蓉、腊梅等,以确保四季有花香,日日有花开。

其次,根据既有居住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三改”——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的契机,对既有居住区进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改造和景观改造。同时,根据调研,分析居住区居民的需求。以人为本,将功能性和享受性有机结合。在不影响小区交通的情况下,增加公共绿地、交流空间——景观小品、沿路休闲座椅和儿童游玩区域,满足小区内主要年龄层居住者需求。

最后,根据所处环境、地点分析,了解实际迫切需求,种植隔音、净化空气绿植。考虑既有居住区面临的实际问题——公共用地面积有限,另辟蹊径,增加绿化面积。因公共用地面积有限,适当增加屋顶绿化景观,利用既有居住小区建筑的墙体,增加垂直绿化。绘制文化墙,建造特色构筑物,传承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夷陵老故事。

5 结论

基于花园城市理论,本文研究了宜昌市居住小区绿色空间改造并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提升既有居住小区生活环境。当前,宜昌市要积极对既有居住小区进行绿化改造,大力开展花园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晓冬,王刚,袁向东.南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富有魅力花园城市的策略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138-141.

[2]谢兰艳.浙江近郊型小城镇景观风貌塑造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3]梁本凡.建设美丽公园城市 推进天府生态文明[J].先锋,2018(3):12-16.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宜昌花园
居住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大同市居住小区植物配植问题与对策研究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