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昭阳区盘河镇苗族聚居村经济发展研究

2019-10-21苏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

艾 静 苏谏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本文以昭阳区盘河镇苗族聚居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调查,探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盘河镇苗族聚集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为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兴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盘河镇苗族聚集村寨;经济发展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抓住这些重大发展战略,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自身的品牌。笔者于2018年5月到昭通市昭阳区盘河鎮苗族聚居村进行走访调查,关注这一地区苗族的发展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散杂居地区民族的产业发展提出思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6月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云南省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从十九大首先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到“七条道路”、“五个振兴”的具体阐述,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中国“三农”发展的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以往城市发展带动农村振兴转变为探索城乡并举的融合发展模式。

二、盘河苗族聚居村发展概况

盘河苗族聚居村寨的发展要以自身的优势条件为基础,抓住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敢于面对矛盾、解决矛盾,从而不断的促进苗族聚居村寨的产业发展和升级。

(一)盘河镇苗族聚居村概况

“盘河镇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郊33公里左右,东与彝良县毛坪乡接壤,北与大关县玉碗乡毗邻,西南和西北分别与昭阳区靖安乡和北闸镇相连。全镇有耕地总面积27973亩,人均耕地1.18 亩,有水面面积27407亩,拥有林地36745 亩,草地57210亩;荒山荒地49585亩,乡境内有一定储量的煤、铁、铜和锌,有总投资两千万元的煤矿、铁矿和洗选厂”。“盘河镇主要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乡镇,又是昭阳区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全镇人口26514人,其中汉族人口有22072人少数民族人口有4442人,苗族人口4137人。苗族人口占全镇少数民族人口的93%,占全镇总人口的15%,占昭阳区苗族总人口的41.5%。在盘河镇,苗族主要分布在放马坝、冷家坪、五寨三个村”。

(二)盘河苗寨产业发展概况

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振兴,盘河镇苗族聚居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在发展山地特色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民族旅游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山地特色种植业

近几年来,盘河镇放马坝、冷家坪、五寨等苗族村的山地特色种植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猕猴桃、苹果、山嵛菜、辣椒、天麻、半夏、刺脑包和龙爪菜等。

昭阳区盘河镇的天麻、半夏和刺脑包、龙爪、山嵛菜、辣椒菜等名贵中药材和绿色食品享誉区内外,也是目前昭阳区向日本输出山嵛菜和山辣根的重要基地。中草药和绿色食品的种植在盘河镇苗族聚居人口较多的五寨,五寨村主要以大棚种植绿色蔬菜和草药,蔬菜和草药的种植主要以盘河水浇灌,一年一季,蔬菜和药材的质量较好,受到了昭阳区内外的高度认可。五寨村通过土地的整合利用,形成大规模的蔬菜和草药的种植,在村委会的牵头作用下形成集约型蔬菜、草药合作社,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种植和生产模式,也延长了蔬菜、草药的产业链,品牌效应也更加明显,给苗族同胞带来了现实的利益,解决生计问题,生产方式的革新不断的改变着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

2、畜牧业

盘河镇苗族逐渐调整产业结构,由过去以农业为主逐渐改变为种养结合、种养并重。近年来,盘河镇苗族村寨的畜牧业不断发展,主要养殖乌金猪、黑山羊、黄牛等,畜牧业收入也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乌金猪被誉为“高原良种,国之瑰宝”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其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新鲜食用,基于盘河镇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适合乌金猪生长,导致肉质鲜美,成为了云南火腿的优质原料,是云南特产之一。盘河镇苗族聚居村寨饲养的黑山羊、黄牛的饲养也形成了特色产业。该地区黑山羊与黄牛的饲养主要供给昭通市的各大市场,黑山羊、黄牛的饲养到销售也延续了乌金猪的发展道路,走“饲养户+企业+市场”的模式道路,逐渐的形成自己的品牌,产生品牌效应。

3、民族旅游业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盘河镇苗族村是昭阳区苗族的主要聚居地,继承和弘扬苗族文化,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盘河镇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五寨村的苗族青年教师吴斌曾独自创作的《今天是五月初五》、《来跳芦笙阿作舞》等百余首歌舞流行于周边县乡,并经常参加各级各部门的各类文艺演出。旅游业与传统的苗族歌舞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修建苗族特色风格民宿,是发展和开发旅游产业的基础,苗族特色风格的房子,将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三、苗族聚居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盘河镇苗族聚居村寨发展产业形式多样,规模不断扩大,苗族村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条件和水平明显改善,但其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思想观念守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需要政府给予引导和扶持,还需要被引领者给予支持和积极的参与。由于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苗族同胞的思想受到了限制。例如:苗族聚居地区居住环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脏、乱、差,政府想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人畜合居的情况,为了修缮畜牲点会占用附近居民的土地,因此双方产生矛盾,导致工程不能顺利的进行。因此,生活环境不能够很好的改善,想要改善这种局面,要改变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

(二)产业方式的转变困难,缺少资金投入

盘河镇的同胞大部分居住在山上,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的程度低,逐渐形成了封闭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固步自封的思想。原来生态完好时,苗族同胞可以自给自足,但由于近几年的生态破坏加之自然灾害不断,使得苗族同胞更加的贫穷。镇政府出资并劝导一部分村民搬迁至平坦地区,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但苗族同胞搬迁后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不适应新的生活,因此大部分村民又搬回去。传统的观念束缚着发展的步伐,因此产业方式的转变也困难重重。

(三)教育发展水平较为滞后

当地政府给予学校的支持力度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走访了放马坝和冷家坪两所小学,两所学校共同的特点:学校校舍有两层,五六间简陋的教室和几间教师办公室(寝室),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只有教室前的一片土地空地,孩子们主要开设课程主要以语文、数学为主,教师资源也有限,有的教师教授两门课程,有的教师承担两个年级的授课任务。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学校的投入有限,导致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都处于落后的状态。有的苗族同胞认为学习无用,所以放弃放学的机会,导致受教育程度低。

四、苗族聚居村寨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盘河镇苗族同胞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在此之前,盘河镇施行精准扶贫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农民状况已发生变化。乡村振兴战略是要彻底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农兴、农富的稳定局面。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盘河镇苗族村寨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不断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实际,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盘河镇苗族聚居区只有不断改变思想,注重教育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苗族同胞受教育有限,生产生活方式更新慢,所以思想受到了禁锢。面对这一问题,首先,政府可以组织年轻人到发展较好的市区或者省城地区的乡镇进行学习参观,扩大苗族同胞的视野,改变日日面对大山生活方式。其次,发展教育,提高盘和苗族聚居区的自身素质。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学习文化,更在于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教育的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所在,改变辍学的现状,阻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发生,政府应该从当前的学龄儿童抓起,加强并完善当前的基础教育,应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课程等方面,给学生和老师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这样将会招收一批年轻的教师。

(二)继续发展山地绿色农业

盘河镇应牢牢抓住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顺应经济发展的浪潮,将两种政策变为两种优势,将民族性融合到经济发展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盘河镇结合本镇的镇情、农情发展高原绿色农产品。

1.继续发展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盘河镇苗族村寨发展的最优质途径在于绿色农副产品的种植与加工。由于苗族同胞缺乏对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和对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种植量小,没有形成产业品牌。现采取“农民+企业+互联网+特色经济作物”的模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注重品牌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这一模式中更应该加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的加工方式和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农业生产过程遇到的灾害问题,对于灾害的预防和治理需要懂得技术的农业人员进行指导。形成“高校科研技术+种植农户+需求信息+市场”的农产品预防和销售的模式,采取两种模式相融合的方式快速占据省内省外两种市场的制高点,打造绿色经济作物、高质量农产品。

2.开发垂直渔业养殖试点

乡村振兴政策的总目标提出要产业兴旺,盘河镇不仅要种植绿色经济作物,还要注重发展渔牧业,利用盘河镇的水资源发展渔业的养殖业,一方面,可以采取建立垂直水产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可分为垂直观赏饲养鱼部分和垂直食用鱼养殖部分,根据市场的需求相应的扩展和缩小养殖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垂直混合农业的模式,将小型农业的生产与渔牧业相结合,形成“底部养鱼+中部养猪+顶部种植蔬菜”的垂直混合模式。

(三)发展苗族传统文化

1.振兴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丰富多彩,特别是女士的服饰变化多样。盘河镇苗族女士主要是穿以蜡染和绣花的“百褶裙”,长短不一。在本地区的中年妇女大多数多会蜡染和绣花,但这一手工制作只是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衣服种类的多样化对苗族服饰的穿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所以,该地区的青年人对此技艺掌握程度不高。面对这一现状,盘河镇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发展该地区的苗族刺绣、蜡染行业,形成“妇女技艺+政府+企业”的模式,让资金和信息进行流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发展民族医药产业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盘河镇苗族同胞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对治病疗伤的草药和方法也有独到的认识。民族民间医生对各种常见病症有不同的药方,但这些都仅限于民间的治疗,并没有开发和利用到现代医学中,更没能进入国家医疗体系中。苗医、苗药的發展和利用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对此药理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和开发制药商共同合作,挖掘苗药的广阔市场,使盘河地区苗族同胞受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

[3] http://yn.people.com.cn/n2/2018/0608/c378439-31680777.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98%E6%B2%B3%E4%B9%A1/736092)

[5] 昭通市朝阳区盘河镇政府资料

基金项目:

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乡村振兴视野下昭阳区盘河镇苗族聚居村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YJCXS093.

作者简介:

艾静(1995-),女,黑龙江大庆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发展研究。苏谏(1994-),男,云南昭通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