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中国民族歌剧教学法研究

2019-10-21陈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7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教学研究

陈帅

摘  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以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为例,深入分析新时代下中国民族歌剧教学方法,从而为我国歌剧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教学研究

歌剧表演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涵盖音乐、戏曲、文学、表演以及舞蹈等多个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歌剧于1920年诞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中国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地域特色,是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中国民族歌剧教学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水平,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特征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民族歌剧的舞台表演效果,使人们获得更好地观看体验,也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在《白毛女》的基础上的创作改革,以下主要分析其艺术特征以及在中国民族歌剧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现实存在的因素制约了其发展继承,我们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其一,认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盲目崇拜以及浮夸主义,过分崇拜西洋歌剧或者中国民族歌剧,忽略了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其二,创作上的缺陷,优秀的剧本是民族歌剧不断发展的内在灵魂,它对作者的综合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是戏剧规律与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但是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优秀剧本的创作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三,文艺理论的不健全,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其理论著作甚至还处于空白阶段,这给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其四,歌剧表演人才的流失,优秀歌剧人才的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我国人才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优秀的歌剧表演人才外流,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歌剧表演的进一步发展[1]。针对以上情况,我国的相关人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中国民族歌剧的自身特征寻求切实可行的改革创新策略,从而为其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中国民族歌剧教学法研究

(一)提高对中国民族歌剧唱段演奏方法的理解

在我国传统民族歌剧的演唱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美声演唱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老师们必须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歌剧唱段演奏方法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中国民族歌剧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歌剧演唱能力。在歌剧《党的女儿》之唱段《血里火里又还魂》的演唱过程中,学生要在深入了解作品题材、人物以及情节的基础上,根据所要扮演角色的切实需要,加强对该唱段演奏方式的正确理解,从而在声音、吐字以及情感处理等各个方面做到准确把握,为正确把控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充分了解民族歌剧的背景

中国民族歌剧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创作前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情怀。因而在中国民族歌剧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民族歌剧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对于歌剧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以及社会现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这种情感有效应用于歌曲的舞台表演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歌剧的背景结构,使得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在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就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该歌剧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党的女儿》以革命战争时期江北的白色恐怖为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歌剧中人物情感以及情节脉络的把握能力,从而将自己带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演唱教育

中国民族歌剧的教育活动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其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根据其教学任务和教学周期,为学生们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们获得更为专业的演唱教育。其教学周期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歌剧表演基本功;第二阶段主要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差异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对学生展开的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3]。在民族歌剧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化歌剧演唱教育,在保证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歌剧表演的难度,从而实现从易到难的歌剧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原有的学习热情。

(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科学的发声是歌剧表演的内在基础,对呈现歌剧的舞台表演效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声教学中,老师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化发音为学生做一个正确的示范,并结合歌剧教学实际和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在其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选择哼鸣的方式将声音提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避免在演唱过程中声音出现嘶哑的现象发生;在练习气泡音的同时,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寻找声音与声带之间互相依靠的感觉,从而有效解决表演过程中声音漂浮以及气息不定等问题,于此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声音的重点放在鼻腔的位置,通过有效控制声音的前后位置来快速掌握民族歌剧的演唱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能力[4]。

结语:

中国民族歌剧是艺术创作与表演水平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国文化与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对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在其教学实践中,教育人员要以中国民族歌剧的内在特色为基础,提高对中国民族歌剧唱段演奏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歌剧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演唱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为我国民族歌剧的不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灵.“红色经典+双育”模式的构建——《党的女儿》舞台项目教学实践与探索[J].黄河之声,2018(17):129.

[2]  卢翮.《党的女儿》:现代京剧的探索与坚守[J].中国京剧,2018(11):83-85.

[3]  曹雅男. 中国民族歌剧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吸收运用[D].郑州大学,2016.

[4]  李玉昆.“歌、表、舞”复合型教学模式下中国民族歌剧演员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02):19-20.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谈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