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019-10-21韦美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困境法治道德

韦美芳

摘 要: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都把学生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一般都是紧张、厌烦、叛逆、自卑和脆弱,这种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运用丰富的教法、角色的互换等途径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心理困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大转折点,也是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因为教师的疏忽而导致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前途。在初中众多课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出紧张、胆怯的心理困境

在初中,心理紧张已成为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问题,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胆怯怯懦,因为他们不敢回答问题或说话口吃。不敢抬头看老师……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懒于思考,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还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如:焦虑、恐惧等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出紧张、胆怯的心理困境。

1、诊断病根,对症下药。

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胆怯,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害怕老师、有的是缺乏自信、有的是害怕别人嘲笑、有的是盲目从众等,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找到其紧张、胆怯的真正原因,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对其对症下药。

2、舒缓紧张、胆怯情绪,建立自信。

师生关系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影响着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亲和力,不要戴高帽,不要用老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不怕老师,敢于亲近教师,这样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如: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与他人交流。多关爱、理解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主动接近学生。“逼迫”赏识。如:点名阅读教材内容、点名回答问题、点名到讲台讲故事等。“强迫”学生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并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建立自信,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3、创设氛围,为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搭建平台。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营造氛围,更多鼓励,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如:弄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举手问、想不清楚的可以讨论、答错不批评、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别人的观点不全面可以补充、别人答错不得取笑等。教师一定要杜绝“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讽刺语言。课堂上学生敢于站起来说话,都适度表扬,这有利于学生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

二、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厌学的心理困境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种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厌学情绪呈现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状态。所以,一层不变的传统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反感,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兴趣学习,厌学心理会越来越严重。这样的课堂就像一片死水,没有一丝活力,这样的课堂谈何教学质量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乐而不厌,爱而不腻,真正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1、自主学习。上到“你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诱惑?”这一节时,因为比较简单,也很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解决。上到“我的诚信档案”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表格。这些简单的知识让學生做主,他们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有成就感,自然就不讨厌学习了。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对九年级下册第八课《人之根本》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讲诚信的图片和歌曲《诚信中国》,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一边回味课堂所讲的知识,一边看图片和欣赏歌曲,做到图文并茂。这样做学生既提起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感情,丰富了学生的感情。

3、小组辩论。当上到“讲诚信是否吃亏”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一组为正方,辩题是:讲诚信不吃亏。另一组为反方,辩题为:讲诚信吃亏。当然,中学生辩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能把观点表达清楚即可。在教材中,可以辩论的题材还有:“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让“读书有用论”渗透学生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使学生逐步摆脱厌学心理,均衡发展。

三、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走出逆反的心理困境

逆反心理反复出现,就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狭隘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什么事都会与常理背道而驰。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校不听老师的教诲,在家不服家长的管教。如果这种逆反、不服管教的不良心理在校园里不断蔓延,势必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颗“毒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去教材中挖掘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切资源,帮助那些比其他人更叛逆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出叛逆的心理困境,做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1、与教师互换角色,体会教师的不易,走出逆反的困境。

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和他们顶嘴,不与他们作对,不忽视他们的存在,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学生之所以会如此反感,是因为觉得教师管得太严、太啰嗦,不理解教师的立场和出发点。教师要用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抓好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长。当上到《走近老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让逆反心理较重的学生来当老师,即小品表演《当老师的感觉》。一节课下来,小品中王某做了许多另类的事情,让老师卢某防不胜防,束手无策。表演结束后,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不易,能正确认识逆反心理过重害人害己,自然会从小品中吸取教训,克服逆反心理,走出逆反困境。

2、与家长互换角色,体会父母的艰辛,走出不服管教的困境。

心理学家詹姆斯.鲁滨逊虽然说过:“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对她的欲望禁止得越严厉,她想实现欲望的信念就越强”。对于父母的管教方法,许多学生不理解,不会换位思考。所以教师要捕捉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上册《家庭剧场》这一框,主要讲述由于孩子的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在教学中用小品《父亲》来导入。一个很叛逆的学生扮演父亲的角色,让一个同学来扮演沉迷网络游戏、抽烟、喝酒的逆反心理重的孩子。通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就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是的,父母养育我们确实不易,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不作为回报的。那么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认真的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诚实的生活。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走出逆反困境。

总之,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对农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谐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走出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学生心理调试指导手册》熊华堂、张晓东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12。

[2] 、《道德与法治教学心理学》林崇德著,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7。

[3]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年第3期。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八嘎农职业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困境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一)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