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9-10-21翁玉飞

种子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翁玉飞

摘   要:简要介绍了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时间、种植方法、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提出了河南地区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法。其中生物防治依据害虫特点开展绿色防治管理,如对趋光性、趋色性,化学防治主要考虑浓度,防止破坏玉米生长的水土环境。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

玉米是河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利于促进河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玉米富含钙、谷胱甘肽、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食用玉米有利于延缓衰老、减轻动脉硬化,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针对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展开讨论,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

1   玉米种植技术

1.1   种植时间

依据河南地区玉米历年种植经验来看,玉米的播种时间宜早不宜晚。早期播种产量相对较高。比如以6月中旬为界,每早播种1 d,产量增加2%。以1 000棵玉米为例,其2%的产量为20棵;提前5 d种植,按正常增量计算是增加100棵玉米;按递增计算的话,提前5 d种植,产量增加104棵玉米。因此,玉米种植宜早不宜迟,越早产量越高。

1.2   种植方法

河南省玉米株型具有松散性,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影响玉米产量。玉米适合密集种植,依据地区环境、玉米的品种特性,进行合理规划。采取科学有效的间作套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实现植物间互相促进,有利于水土保持,促进营养充分吸收,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相比单种,套种的农业方式更为科学,更适宜玉米生长。

1.3   科学施肥

要对玉米采取科学施肥,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依据地区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施肥;如果地区土壤较为干燥,水分保持不佳,营养不足,可将肥料多次施入,来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如果水土环境较好,可在玉米采收前施肥。利用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来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

1.4   去雄

在玉米授粉前后,除去、剪去玉米母本植株中的雄花、雄蕊,防止玉米自交、杂交。去雄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在充分的水土营养环境中保障玉米健康生长。如果一株自交、杂交,错乱结果,对营养吸收不均衡,容易导致产出的玉米质量不好,影响种植玉米产量与质量。通过加强农业田间管理,采取去雄、松土、双基因型间作,来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强玉米生命力,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2   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对策主要是施肥,可增强植株的生命力,消灭幼虫,提高玉米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河南地区大多易干旱,加强田间灌溉,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根据水土条件增加种植密度,实施去雄、松土等农业田间管理,来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破坏病虫害的生长条件。采用绿色化种植玉米技术,使用充分腐熟农家肥,开展科学施肥,来增强玉米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有效防控病虫害的滋生。

其中,松土与灌溉是田间管理中破坏虫害生长条件的有效措施。松土深翻,既可破坏玉米根部的越冬虫生长,消灭大部分成虫,又能改善玉米播种时的土壤均衡;灌溉,一方面补充植株生长的水分,另一方面改善田间环境,避免田间水质不佳滋生虫害。通过田间管理的农业防治措施,来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1]。

2.2   生物防治

2.2.1   选择性诱杀

玉米螟是鳞翅目害虫,对玉米产量与质量具有严重威胁。如果常年选择农药防治,会增强其抗药性,以致虫害暴发、玉米减产。在田间喷洒玉米螟性诱剂,来吸引玉米螟,并对其灭杀。选择合适的诱芯,需要持效性、灵敏度,来增强杀虫效果;经常更换诱芯,来保证杀虫效率;可以将诱捕器与诱芯分离,降低诱捕器对诱芯的干扰,来提升诱杀效果。因此,选择诱剂进行有效灭虫,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以减少玉米螟的侵害。

2.2.2   趋光性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灯光对害虫进行诱杀。玉米螟幼虫群集啃食玉米心叶、嫩叶;成虫羽化后,藏匿于作物间,夜间飞行能力强,具有趋光性。依据玉米螟夜间行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夜幕具有较强的飞行力,对其捕杀设置黑色灯光。白天时,在邻近农作物的空白場地,圈地进行黑色灯光照射,可有效聚集玉米螟,并统一捕杀。夜晚时,采用白色灯光循环照射田间,防止玉米螟活动,阻止其交配、产卵。利用害虫生物习性科学防治,有效防控玉米病虫害。

2.2.3   趋色性

大多数害虫对黄色较为敏感,喜欢飞扑黄色物体,比如成熟的玉米,其果实黄色容易招虫。为了避免玉米果实被虫害攻击,利用黄色粘虫板,放置田间,来有效捕杀害虫,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在使用黄色粘虫板时,为避免虫子没有飞向粘虫板而飞向果实的问题,结合对植物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有效控制害虫飞行方向,实现病虫害防治效果;或者在粘虫板上附着少数果实颗粒,喷洒果实香精,利用颜色与浓厚的气味来吸引害虫,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从农业防治方法衍生出来的,来改善农药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达到灭虫的目标。除了虫害,植物病害亦相当严重,比如黑粉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是田间管理与施肥。水肥管理有效降低植株病害的发生,配合多菌灵、井冈霉素等化学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化学药物的浓度、配比、对植物的影响等,均以试验数据为依托,相比农药能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推进玉米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选种、合理规划种植时间、采取高效的种植技术,来增强玉米种子的生命力,加强田间管理,配合绿色防病虫害技术,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在特殊病虫害发生时,施用浓度适宜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高效治理,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 1 ] 王秋花.河南地区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7):103.

(收稿日期:2019-09-08)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