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安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 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2019-10-21

吉林农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全县

农安县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扩权强县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不断强化“打先锋、站排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紧紧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核心,着力在新技术新模式上寻求突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扎实推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特色、打品牌,农业产业体系持续优化

立足区位优势,挖掘资源禀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县情农情,科学规划“一带三区六园”总体布局,编制《吉林省农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规划》。二是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全县养殖户改变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扩大安哥斯优质肉牛养殖数量逾400头,引进巴克夏、松辽黑种猪各120头、纯种伊拉兔528只,白鹅养殖量突破400万只,初步形成具有农安特色的“两黑两白”养殖体系。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1家。加强品牌培育,设计出“安农赞”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建设农安农业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四是打造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企业达到17家,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五是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创建春江堰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取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和绿色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完成珠葱-生猪、春江堰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任务。六是加速绿色发展。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契机,打造11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全县21家企业、68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红石砬小米、哈拉海珠葱、华家甜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建设9万亩珠葱和5.5万亩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速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步伐。

二、抓技术、夯基础,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提升

坚持稳粮增收,夯实农业基础,不断提高粮食产能,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推广增产技术。落实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在玉米上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免耕种植、玉米大豆轮作、促早熟等技术;在水稻上推广超级稻品种、统防统治、节水灌溉技术。二是推进全程机械化。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农机总动力达到20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8万台,主要农机化作业指标均列全省第一。在深松抗旱增产技术、秸秆捡拾打包离田、机械化高架植保3项主要农田作业环节实现了远程电子监测,全县共安装电子检测设备842台。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落实面积150万亩。以秸秆“五化”利用为主渠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投资2.1亿元,建设16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四是启动水利工程。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从松花江引水,为小城子、哈拉海等沿途7个乡镇提供春耕生产水源保障,年引水量6500万立方米,覆盖面积50万亩,同步推进伊通河、新凯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全面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三、抓改革、求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

充分发挥改革效能,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促进土地规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功能,打造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土地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2%。二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对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疫病防治等生产服务给予资金补助,构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体系和“龙头企業带基地,龙头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形成“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分别发展到5992家、1405家、907家。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好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土地承包政策;认真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意见,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四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抓好乡镇“村账乡管”规范化建设,以合隆镇陈家店村产权改革试点为借鉴,扩大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五是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棚膜农业保险工作试点,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达到9000万元以上。开展农机网上预约检修、农产品线上销售等服务,扶持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新农村办 供稿)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全县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