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巡礼

2019-10-21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牧户入社草场

同德县达隆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0月,经过4年的运行摸索,于2016年4月转型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被列为“省级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现有入社牧户30户(其中精准扶贫对象3户),人口126人,劳动力74人,草场面积15177亩,耕地2047亩,牲畜1239头(只)。合作社始终坚持“生态、生活、生产”共赢的发展理念,走“农牧结合、高效养殖、绿色发展”的路子,通过加大优质牧草种植,采用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初步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2018年,合作社人均分红1.2万元,另外,分流人员通过在外创业、打工创收64.48万元。

兴海县强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1年5月成立,入社村民40户,整合草场5631亩,耕地1500亩。随着近些年的探索,合作社逐渐规范了运行模式,将生产分为养殖和种植两个小组。2017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95.81万元,其中养殖收入55.34万元、种植收入31.67万元、出售羊毛收入3.4万元、农机机械收入5.4万元,年底分红72.01万元。2018年,合作社实施高效养殖技术,养殖收入236.34万元,种植收入118.09万元,农机机械收入1.5万元,收入共计355.93万元,分红309.89万元,同比增长330%。2018年,合作社还新建了饲草料加工厂,建立了有机牧草就地种植、就地利用和多方销售的产业链。

共和县铁卜加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2013年按照“入社自愿和退社自由”的原则重新调整,成员变为63户,入社的草场和牲畜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合作社采取草地生态保护、生产资料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折股量化、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经营融合多样化发展等措施,有效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向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农畜产品精加工、销售,旅游,住宿餐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共和县央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9月,有24户自愿提出加入合作社。2011年3月,合作社召开第一次成员大会,选出理事长和监事会成员,当年分红38万元,户均1.58万元。2017年,合作社吸纳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造,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目前,合作社入社成员41户1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68人),有草场30750亩、牦牛724头。2018年,合作社分红82.86万元,户均分红约2万元,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比未入社贫困户多增加收入0.8万元。此外,合作社还对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残障人员等20户进行了慰问。

贵南县雪域诺央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前身是雪域诺央家庭牧场,于2014年3月由牧民青本加和4户亲戚朋友组建。2016年初,青本加的“小牧场”转型升级,成立贵南县塔秀乡雪域诺央畜牧业合作社,共有50户牧民加入,整合草场25064亩、耕地2139亩、牲畜4820头(只)。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发展理念,不断健全内部运行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按照自身条件以牦牛养殖作为主攻方向,饲草料加工相辅相成,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并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发展模式。

贵南县诺颡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位于森多镇贡哇村,是一家由大学生领办的合作社。大学生李本加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管理等优势,引导牧民转变思路,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实施划区轮牧,推行草畜平衡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合作社入社牧户2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35人,占入社成员的27%。入股草场10771.4亩,耕地面积1327.5亩,牦牛1268头,黑藏羊711只,藏系羊1354只。2018年,合作社总收入达204.9万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分红53万余元,户均2万元。2019年,合作社被评为贵南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社会扶贫单位”。

海晏县塔列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2015年10月,合作社按照股份制重新整合,设立了畜牧组、种植组、产品营销组及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服务组。目前,合作社入社共37户11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27%,整合草场18826亩、耕地4726亩、棚圈28幢,入股牲畜4800头(只),折合股份1472.21股,总股金294.44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一产由少数畜牧生产能手承包经营,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形成以股份合作型为主,以合同订单型、价格保护型、服务协作型和流转聘用型为补充的新型经营机制。2018年,合作社人均收入达2.4万元,比2015年的1.68万元增收42.86%。

祁连县多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自2015年以来,依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顺势而为,通过股份制改造建设,盘活村级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资料,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民的深刻变革,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合作社现有成员33户179人,共整合草场面积6.5万亩,牲畜8078只(头),2018年总收入577.4万元,纯收入313.5万元,成员人均收入19876元。

祁连县野牛沟大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9年由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祁连县原野畜牧业综合经营专业合作社合并而成,目前有成员276户928人(全村牧民入户),入股草场达8.5万亩,入股牲畜5000头。合作社以“生态保护、牧业增效、成员增收”为发展理念,以“服务成员、谋求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通过“五个认证”和“七个标准化”,依托“一场两区”建设,实现饲养高效化、布局区域化、牲畜良种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专业化、营销品牌化,打造“三生共赢”的牦牛产业综合体,开创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祁连县青阳沟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自2016年1月股份制改造完成,开始规范运行。现有成员42户145人,入股金额合计458万元(每股1万元)。整合草场4.2万亩,各类牲畜0.46万头(只),2018年股均分红1965元。合作社经营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主,以草原生态休闲观光游为辅,其中畜牧业生产就业人口30人,三产就业人口12人。2019年,合作社成功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将在生态和环保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原型白藏羊种羊,将生态畜牧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使合作社有更好、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门源县皇城老牧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皇城乡西滩村,目前牧民入社35户,入股草场1.83万亩,入股羊432只,有养殖畜棚7400平方米,饲料加工厂房629平方米,青储窖1375立方米,草料库3550平方米,牛羊肉加工冷库厂房610平方米,办公室270平方米,存栏牛528头,羊3120只。合作社通过规模养殖、天然草原放牧、畜产品加工销售、牧场观光、饲草种植加工、开展电子商务等,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主营产品有生鲜牦牛肉,生鲜藏系羊肉,蒙式点心,纯真炒面、酥油、曲拉、牦牛肉干、人生果(蕨蔴)等特色产品。2018年,合作社分红102.496万元。

格尔木市那陵格勒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成员46户127人,整合草场324万亩,牲畜1.4万头(只),建有标准化中心配种站和完整的羊肉深加工线。长期以来,合作社致力于打造格尔木蒙古羊肉精品品牌,2012年6月注册“那棱格勒”商标,2013年12月成功申报了“格尔木蒙古羊”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年1月成功认证格尔木蒙古羊无公害农产品,2017年12月举办格尔木蒙古羊肉电商平台暨格尔木生态农牧产品展销会。2015年—2017年,合作社为全村村民连续缴纳医疗保险金。2017年,合作社荣获海西州“优秀合作社”称号。2018年,合作社慰问老党员、老成员、贫困户共18人并发放了慰问金。

茫崖市嘎斯浩特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联合社成立于2017年5月4日,注册资本293万元。联合社由岗茨、代尔森、莫河布鲁克3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及尕斯诺尔牧民专业合作社、尕斯牧民专业合作社组成。联合社积极开展嘎斯蒙古羊(羊肉)、柴达木黄牛(牛肉)等畜产品的加工、销售。2017年—2018年,联合社销售牛羊肉72.35万元,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逐年显现。2017年度,联合社荣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产地认定证书》。2019年,联合社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80余万元,建成冷库732.6立方米,可储藏120吨冷鲜牛羊肉。

都兰县科学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1年9月成立,并于2016年10月确定了肉牛肉羊高效养殖、畜产品加工销售的发展目标。合作社以股份制改造经营为突破口,对入股牲畜和四季草场进行整合与划分,羊群分为母羊群、羯羊群、羔羊群、种公羊群,选择放牧经验较丰富的牧民作为生产小组组长,剩余劳动力则成立了创业小组。目前,合作社有牧户31户93人、党员7人、劳动力48人,入股草原8.26万亩、入股牲畜5686头(只)。2018年,合作社先后集中育肥牛160头、羊200只、羊羔2000只,实现销售收入404万元、纯收入121万元。合作社先后荣获海西州“优秀合作社”、都兰县“党员带富中心户”、省级“规模养殖基地”等荣誉称号。

天峻县达尔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1年组建,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开始规范运行。2017年又吸纳织合玛乡1社、4社和5社19户牧民群众入社。如今,合作社有入社牧民59户163人,草场10.78万亩,各类牲畜5893只(头)。合作社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育肥、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生产管理方式,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2018年,合作社在县城租赁店面开始销售合作社畜产品,当年纯利润17.5万元,并且还清了所有贷款。这些年来,合作社分红金额逐年攀升,并多次获得了“海西州优秀合作社”称号。

河南县荷日恒村生态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目前共有牧户258户1257人,党员43人,2018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3113头(只、匹)。合作社抓住机遇,通过建设生态畜牧业牦牛高效养殖技术推广点,新建服装加工厂、汽车修理中心,带动全村及61户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摆脱贫困现状。同时为保护草原生态,2017年完成地下鼠防治6万余亩,2018年播种良种牧草807亩,拉设网围栏5000米,播种燕麦种子1.2万斤、豌豆种子4800斤,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此外,合作社每年5月举办“尊老爱幼”活动,慰问60岁以上老人;8月举办“好孩子”教育活动,奖励村里优秀学子。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邻里团结,丰富了村民精神文明生活。

玛沁县年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位于玛沁县西部年扎村,距县城125公里。现有牧户183户,草场面积45.3万亩。为改变年扎村的传统经营模式,2013年在全省推进生态畜牧业工作时成立了白藏羊养殖合作社。但是,组建合作社的过程不是很顺利,在州、县、乡三级领导的宣传推动下,历经30多次的会议,最终动员140户牧户加入合作社。同时,实施上海援建项目,通过1:1的配股模式,有了4000只白藏羊养殖规模。合作社建成后初见成效,2015年盈余39万元;2016年盈余63万元;2017年盈余103万元。

久治县折安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1年组建,由久治县折安村一名叫昂保的退休干部发起成立,目的是改善牧区百姓生活条件,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当时只有40户入社,开办了一家专门销售合作社产品的商铺。2016年,合作社建成了牦牛养殖基地。2017年分红77.37万元,每个入社的人都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其他没有入社的牧户也纷纷前来入社。2018年,合作社入社牧户达171户620人,共分红40.8138万元,户均分红2387元,人均分红658元。

玛多县日谢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当时只有19户入社且每户入社3头母牦牛,同时利用合作社启动资金购买了120只生产母羊,开了一家专门销售合作社产品的商铺,当年每户分红5000余元。合作社理事长肉多认为这种情况不能给百姓的现有生活带来很大的起色,于是召开了120余次会议,向未入社的牧户宣传合作社政策,引导牧户主动入社,2015年终于实现全村入社。如今,合作社有牧户220户,草场171万亩,共设10501股股份。拥有牛2268头,羊168只,温棚2座,储草棚1座,会议室1间,办公室1间,挤奶器1套,运奶车1辆。

玉树市加桥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2年7月31日成立。2016年9月,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记者在加桥村合作社野血牦牛基地拍摄了专题片《“抢亲”的牦牛多卖钱》,引起很大反响。2017年9月,玉树州“第四届优良种公牛评比暨牦牛文化高峰论坛”在加桥村合作社野血牦牛扩繁基地举行。2018年,合作社推进股份制经营模式,入社牧户达170户712人,整合牲畜1354头(其中野血牦牛456头),草场14万亩。2018年,合作社新建1处商铺和冷藏库,用于销售自己的产品。

猜你喜欢

牧户入社草场
寻找生态、生产和生活统一的平衡点
——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户福利差异影响研究》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借贷牧户偿债能力分析
青青草场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