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泾县杨家村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2019-10-21冉,刘行,李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钼矿硅化矿化

吴 冉,刘 行,李 阳

(1.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安徽径县地区杨家村钼矿床是近年来皖南地区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型钼矿床,该矿床位于径县县城西南约22 km的杨家村。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与江南台隆之间的过渡地带,北属沿江断褶带,南部为江南台隆北缘,深部基底具有下扬子式的“董岭式”和皖南的“江南式”二者的过渡性质[1]。

前人对皖南地区钼矿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预测[2],对地层层序、地层与构造的关系、岩浆岩及其时代等方面对区内及邻区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工作。本文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分析论证后提出矿化类型,揭示矿床特征,指出找矿标志,对该地区钼矿床的找矿提供新的信息。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勘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统唐家坞组(S2t)、上第三系章家渡组(Nz)、第四系(Q)。

志留系中统唐家坞组(S2t):大部分出露于普查区的西北部及西部,出露面积约4 km,厚度约1700m。岩性为灰白、黄绿、灰绿色厚层石英砂岩、细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地层产状倾向总体为北西向,倾角70°~80°。

上第三系—章家渡组(Nz):大部分出露于普查区的北部,出露面积约1 km,厚度约15m。岩性为紫红色砾石及砂土组成,结构疏松至半固结状。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第四系(Q):以冲积为主,主要分布于普查区南部及中部,主要是冲沟及低洼处,由砂性土、粉质粘土及砂砾组成;厚度0m~6m不等。

1.2 构造

矿区区处于太平复向斜之次级茂林~龙门背斜近核部。褶皱形态较简单,次级褶皱虽较发育,但幅度不大,往西有向复向斜轴汇合之势。矿区内未见有明显的断裂构造。

1.3 岩浆岩

研究区出露岩体为茂林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在矿区内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呈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岩体内微细裂隙发育,裂隙内硅质脉充填,偶肉眼可见少量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岩体局部可见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高岭土化、云英岩化等。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分布特征

通过槽探钻探工作,大致把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分为两个矿化区,Ⅰ号矿化区位于矿区北部的雷塘水库一带;Ⅱ号矿化区位于矿区中偏北部的老八甲至冬青水库一带。矿体发育于成矿母岩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受岩体内的微裂隙控制,并与岩体内的硅化蚀变有紧密联系。

Ⅰ号矿化区:矿体平面分布西起1勘探线以西约100m,东至2勘探线以东约100m,走向上长约600m,矿体垂向赋存标高为+80m~-280m。

Ⅱ号矿化区:矿体平面分布西南起16勘探线以西约100m,北东至10勘探线以东约100m,走向上长约600m,矿体垂向赋存标高为+105m~-280m。

2.2 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按赋矿岩石类型,矿床的类型为花岗斑岩型钼矿石。

按矿化特点划分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钼矿石(辉钼矿浸染状于石英细脉中)、分散浸染型钼矿石(辉钼矿分散浸染状产于岩石中)和细脉条带钼矿石(辉钼矿呈细脉状不连续产于石英细脉边缘或岩石裂隙中)、团块状钼矿石。

矿石矿物:钼矿石中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微量至少量的磁黄铁矿和磁铁矿、钛磁铁矿及微量的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中偶见毒砂及微量的金红石等。

有用矿物为辉钼矿。呈自形片状,粒径变化大,0.03mm~2mm,极少数粗大者可达2.5mm,集合体可呈2mm~25mm的团块状、脉状,常与石英细脉相伴,位于石英细脉边缘,极少数呈分散浸染状分布。

2.3 围岩蚀变

从地表地质测量及钻孔中采集了大量的手标本样品及薄片分析样品,鉴定结果表明岩体中蚀变种类及蚀变发育特征如下。

硅化:岩体内普遍发育,主要表现在岩石中有较多石英细脉穿入。石英细脉多呈乳白色,少数无色透明,沿裂隙充填分布。脉壁多较平直清楚,少数呈缓波状或不规则状弯曲,有的交代围岩产生硅化边缘(一般仅数mm宽),使脉壁较模糊。石英细脉宽度一般1mm~10mm,部分10mm~50mm。其产状各异,变化甚大,无明显的方向性。硅化与本区钼为主的主要成矿期的关系最为密切,辉钼矿等金属硫化物直接赋存于部分石英细脉中,构成了钼矿化的主要矿石类型。(图1a)

钾化:地质测量表明钾化主要集中于雷塘水库一带,在钻孔岩芯中钾化均较为常见,钾化较强段出现在350m~450m处。(图 1b)。

硬石膏化:呈片状发育于岩体的微裂隙中,少量发育,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

碳酸盐化:岩体内普遍发育,表现为细粒的碳酸盐矿物或方解石脉存在于岩体中。

图1 研究区中岩体的蚀变

3 矿床成因

研究区内的茂林岩体在岩浆侵入活动中,导致了岩浆期后矿化热液的活动,为钼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岩体、岩脉的接触带是应力较集中的部位,层间裂隙、构造裂隙甚为发育,有利于矿液活动与沉淀,造成相对富集形成矿体。蚀变、矿化是含矿热液活动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本区辉钼矿化主要与硅化作用有关,矿体多位于中~强硅化带中。本矿床成因应属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型。

杨家村钼矿床为斑岩型,位于茂林岩体北侧。青弋江深断裂派生的近SN向张扭裂隙带为该矿床的导矿构造,该构造形成的一系列节理、裂隙及岩浆岩原生节理为容矿构造。该SN向张裂带延续到茂林岩体晚期,深部岩浆房与其保持长期联系,为成矿热流体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当含钼热流体上升到岩体顶部,由于内压力作用,促使岩浆岩碎裂或节理密度增加,并进行围岩蚀变作用,含矿元素活化转移并富集。

4 找矿标志及结论

成矿背景:矿体主要发育于区域内的太平复向斜中次级背斜及北东向、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的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中。

矿体赋存状态:空间上矿化呈似层状、组团状发育,微观上矿化呈细脉状、浸染状。表现为构造及微裂隙相对发育、蚀变较强烈的空间段内矿化发育,矿石赋存于微裂隙形成的大量的硅质细脉中。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查工作,得出如下结论:地表原生露头较好的地段,如构造特别是微细裂隙发育,并伴有相对强烈的云英岩化、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钾化时,在该地段的硅质细脉中都能发现和找到呈脉状、细脉浸染状发育的钼矿化,且一般都肉眼可见。在岩体大面积发育褐铁矿化,且在该面状褐铁矿化中可见构造角砾岩,角砾岩中发育有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则往往指示其下部可能有矿化层。

猜你喜欢

钼矿硅化矿化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江西省某矿区钨钼矿选矿破解难题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激发极化法在河北兴隆县太阳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浅谈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