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干预青少年行为失范问题的方法探索

2019-10-20李欢欢郭晓蓓

知识文库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满足感价值观念

李欢欢 郭晓蓓

青少年因心理、生理以及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行为偏差,如果未能被及时疏导,还会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失范行为频发。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理念,应当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进行积极干预。

近年来,青少年失范行为的案例屡有发生,其社会危害性也较为严重;因此帮助失范青少年回归到正常生活轨道,并解决社会存在的安全隐患,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失范行为产生原因

青少年阶段正是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失范行为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校园冲突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失范行为,常常表现为语言失范、对物失范以及对人失范等;其中对人的失范行为产生的危害后果最为严重,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冲突双方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中指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极为主要的影响,从青少年所处环境层面来看,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受到家庭成员、学校老师的影响,还容易受到网络媒体、社会成员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不仅受到父母行为方式的影响,还受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我国“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大多数父母对问题青少年采取的教育方式便是非打即骂,这种教育方式导致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为紧张,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和失范行为倾向,从而成为失范行为的实施者和受害者。

其次,在校园环境方面,青少年与同伴、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部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还会遭到同龄群体的嘲笑和排挤,导致他们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从而助长了青少年失范行为的产生。

最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少年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更加密切,尤其是各种网络平台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接触外界的环境,让他们更易与他人沟通,接受到的信息量也更大。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上的负面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校园失范行为的出现;例如影视片中“黑帮大哥”的形象以及“哥们儿义气”等桥段会让青少年产生模仿心理,成为失范行为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对于产生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要避免带着有色眼镜对其进行评判和指责,防止他们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同时要以一种平和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青少年,帮助他们摆脱行为失范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2 社会交换理论对解决青少年失范行为问题的启示

社会交换理论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归结为交换,认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原因来自于对奖励和酬赏的追逐。这种奖励和酬赏既包括外在的实物,如金钱、礼物等;也包括内在的满足感,如被尊敬和嘉奖等。

从青少年层面来看,其产生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继而导致他们丧失自信。因此,可以借用该理论探讨预防青少年失范行为的相关措施。

首先,对于青少年而言,出现失范行为一方面是出于对他人的报复和征服心理,另一方面是为了从他人对自己的惧怕和关注之中获得满足。这种快感和满足感会导致青少年认为失范行为才是适合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错误的行為认知。在此可以借助社会交换理论中的成功命题,通过对青少年的有益行为进行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使其在正常的社会活动中能够获得自我成就感,取代实施失范行为带来的满足,最终从根本上扭转青少年对失范行为的态度,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其次,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强调某种行动的结果对个体带来的价值越大,个体做出该行为的概率就会越高;而理性命题则强调行动者选择行动方案时不仅要考虑价值最大化,还要考虑获得成功的概率。对于青少年而言,当失范行为使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其实施失范行为的频率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再通过正常的交往模式和同龄群体之间进行交往。但是失范行为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比如遭到受害者的报复、收到学校的处分、家长的惩罚、同龄群体的孤立等,这对行为人而言都会使得其心理上的满足感有所减弱。因此,对于行为主体来说,虽然失范行为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快感,但其造成的后果又极易减损业已获得的满足感;而正常的社会交往在带给青少年精神层面满足的同时,还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收获。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进行青少年失范干预相关工作时,可以引导青少年对正常交往和失范行为两种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方案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最后,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侵犯—赞同命题提到,当一个人的不正当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喜悦心理从而做出别人赞赏的行为。对于大部分青少年而言,其失范行为的产生往往受到次级小团体亚文化的影响。针对这一点,社会工作者可以就暴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对青少年进行利弊讲解,使其认识到失范行为是一种不正确甚至会违法的活动。同时,要积极辅以心理疏导和法律知识的普及,鼓励他们与同学、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网络,学会尊重、帮助、给予等优良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内心对失范行为产生抵触情绪。

总的来说,青少年失范行为的治理不仅要依靠青少年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认知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积极对越轨青少年进行引导,为其健康行为模式养成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帮助青少年建立起能够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良好互动的沟通网络,从而及时摆脱失范行为的不良影响,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满足感价值观念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马戏团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推迟的满足感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