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地理课堂“议”出效果来

2019-10-20邵海英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资源课堂教师

邵海英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84-01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的达成,即知識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是指课堂中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去学、去学会。笔者所在初中学校开展后“茶馆式”教学改革已有多年,课堂中落实“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五环节,先学后教,发现学生相异构想,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追求“三有”课堂,有目标,有讨论,有笑声。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追求课堂高效。

现代教育提倡为学生减负,课堂中,需要做到精读,精炼,精讲,开展有效讨论。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有效讨论,让课堂“议”出效果来?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三点。

1.把握有效讨论时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中,同伴之间的互相支援在特定时候有助于完成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有利于攻克最近发展区。实践证明比较好的做法就是课堂中开展实践,组织小组有效讨论。

课堂讨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教师要把握好讨论原则,即讨论源于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在对教材、学情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捕捉课堂讨论时机。

1.1 着眼教学重难点,开展课堂讨论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课堂中可以通过组织有效讨论来达到效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攻克教学难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人教版8年级上册《水资源》为例,本课的重点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难点是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课堂中,教师设计出如讨论组“(1)根据所示地图分析中国水资源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2)中国是不是一个水资源大国?”等四个讨论组问题,让课堂知识、学习效果清晰明显起来。

1.2 洞悉相异构想,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及认知水平的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想法,即相异构想。对于学生不同见解,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个性出发,鼓励参与思考展开讨论。如学习《俄罗斯》一课时,关于“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俄罗斯首选的度假胜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现后,学生观点较多,这时,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多角度查看分析原因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1.3 注重错误答案,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时需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纠正,培养其思考探究能力。如判断题:日本四面临海,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是错误的,但是有不少学生判断错误。因此,课堂中可以延伸组织一次讨论:亚洲为什么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什么属于季风气候类型?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亚欧大陆东西部气候类型分布、特征进行一次研习。

2.设置有效讨论问题

课堂中,好的讨论问题是地理学习和探讨的阶梯与桥梁。

2.1 需要为本,设置质疑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地理课堂讨论中的有些问题来自学生,来自学生挑战课本、挑战习题、挑战教师的质疑之中,这将是课堂的延伸,于学生学习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如《美国》的学习,学生在了解美国两个海外州之后,对夏威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他们开始探讨起未知来,为了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布置讨论问题:从地理位置、气候、景观等方面分析夏威夷州的旅游资源特点以及它在美国的地位。这个问题可促进学生去读图,在“议”中达成小组观点,在展示总结中获得收获提高。

2.2 步步为营,爬梯设计问题

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问题设计应有合理的层次性,将基础性问题和提高性问题有机结合,做到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为保证效果,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例如“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学生会感到有难度,学习中可设置“黄河自古多忧患,黄河流域出现过哪些问题?”等四个问题,由浅入深,通过分步骤讨论,学生掌握了黄河忧患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

2.3 生活为宜,类比延伸问题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例如: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有何利弊?选购商品房应该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百姓为什么喜欢吃辣?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表不同意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把控有效讨论过程

同伴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

3.1 组建讨论小组

地理课堂讨论小组以4-6人为宜,根据学生成绩、性格、性别等进行优化组合。在小组内设立主持人、记录人、质疑人、发言人等角色,小组成员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同时,讨论前还要确定好讨论方式。任务分工形讨论法,指各个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任务明确,学生有的放矢。书写式讨论法,即组内一上来不用语言交流,而是让学生把想要发表的意见写下来,再在小组内交流,形成组内观点,避免讨论中的有形无果现象。

3.2 预设讨论细节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比如七年级上册经纬线和“地球的运动”学习时,由于学生空间想象不够丰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视频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讨论。在学习“板块学说”时,教师先播放3.11日本地震视频,让学生从图中查日本的位置,讨论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的原因。学生从板块名称、边界和运动方向人手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即时讨论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观点,并在反思中总结提高。课堂中,教师应以最大的热情去分析。教师及时、得当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更积极深入去探究。

课堂是小天地,亦是大人生。在三尺讲台抒写快意人生是我们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探寻课堂有效讨论是笔者一直探索的课题。

猜你喜欢

水资源课堂教师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欢乐的课堂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