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画派与终南山的因缘以及对创作风格所形成的影响

2019-10-20屈直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终南山写生笔墨

屈直

摘要:上世纪60年代一个名为“长安画派”的画家群体横空出世,他们以表现黄土地貌和关陕地区为题材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个团体的主要创始人有由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他们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他们深入西北各地及秦岭山区深处,创作出大量以秦岭终南山题材有关的作品,作品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关键词:长安画派、终南山、笔墨、写生。

1.石鲁与秦岭题材山水画作品

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县人,因仰慕石涛,鲁迅而改名为石鲁,是天才型画家,他的一生中画了大量的秦岭题材山水画作品与写生,作品笔法奇崛,墨色酣畅淋漓,常以泼墨法,破墨法及拖泥带水皴来表现山的苍茫与大气,极具个人面貌。在他创作的小画《秦岭冬麓》中,以生辣拙朴的线条来表现冬日秦岭萧条的景色,尤其对干枯的树丛刻画十分生动,写实,整幅作品用淡墨稍加赭石来皴擦积雪下裸露出来山的肌理与山势轮廓,树林与山顶用浓墨重笔写出,虽只表现了两个山头,但已经具有苍茫无限之意,可谓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与此画具有异曲同工的作品《秦岭山麓》中石鲁借鉴米氏山水的“横点法”去表现山的自然变化,又用破墨法在半干半湿时加以汁绿与花青点染,使远山色墨交融,浑然一体,画面下方的杂树丛中更是笔墨恣肆,不拘一格,用墨混同赭色一同写出树丛的质感,这种将传统笔墨与个人感受结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极大的批判了当时因循守旧,画家不深入生活的委靡作风。他极力强调生活与艺术的一致性,强调作品要来源于真实生活感受,不要等创作灵感枯竭时才想到要去体验生活,他告诫文艺工作者:“一副画的动人,我想不完全是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启示,而且我和物得到一致。所以我觉得不光熟悉对象,还要记住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感情。”如他1962年所创作的《春满秦岭》山水画,表现春天秦岭山谷中黄花璀璨之景,作品用饱满充实的s型构图来体现山花的浪漫与山谷的幽深,仿佛整个山谷中都弥漫着花的芬芳,作者用拖泥带水皴来表现远山的空气感与沧桑感,茂密的山林用干湿结合的手法写意而出,数丛在阳光照耀下的黄色山花从画面下方蔓延而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浪漫的山谷之中,与尘世隔绝。

在石鲁所表现的华山题材作品中,与前期拖泥带水苍茫浑厚的艺术追求大有不同之处,而且多以劲挺,金石味极浓的线条结合钉头皴来表现山的精神与树的奇姿,如他七十年代年所作的《华山之雄》与《华山翠而险》都具有夸张和抽象化的笔墨追求在其中,不再注重山体所具有的繁杂细节,而突出表现山的气势与精神,这种有我之境的作品正是他让山川人格化的体现,我们可以清晰地从这些作品的用笔用墨中感觉到石鲁当时的激动与忘我,他下意识地把山当作人来画,把人的气魄与山融为一体,用山来象征着人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启示精神升华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表现力,也为秦岭终南山题材山水画带来了新的审美变革和美学境界。

2.赵望云的秦岭写生与创作

赵望云,河北束鹿人。画风质朴厚厚重中蕴含雅秀,在开创中国画反映时代新风气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对于长安画派的重要创始人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1942年赵望云定居古都西安,西北地区古朴粗旷的民风和秦岭雄伟大气的景色,深深吸引着赵望云的画笔,他画了大量的有关秦岭的作品,如《终南山居图》、《重林耸翠》、《深入秦岭》、《终南写生》等极具生活气息的山水画,这一批作品标志着他中国画艺术已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在他的《重林耸翠》作品中,为了突出表现山中苍松茂林的无尽之感,他将画面设计的十分饱满而又很有层次感,他大胆的以大笔重墨直接书写松树的枝干,笔力沉着肯定,直抒心意,运用笔中墨的自然浓淡变化来表现前面树丛与后面树林的虚实关系,又用浅降法加以点染,给人感觉十分苍润浑厚。在树林间又刻画了数名伐木工人正在投入的劳作,以此来点明作品主题。通过对树木的刻画,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作者对秦岭景色的熟悉与对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他是带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眼光去表现秦岭,去观察生活的。在笔墨上他也避开前人蹊径,紧贴生活的方式来提炼笔法与墨法,如作品《深入秦岭》,作者用浓重的墨色来描绘前景的松柏,对树干和树叶的处理十分写实,对树的取势与疏密上也刻画的很考究,突出了主体树的挺拔与苍劲,从画面前方放眼望去,又是茂密的树林与连绵的群山,树林中正有一个人牵着驮着行李的马匹从山的深处缓缓走出,通过画面的色调与人物的衣着,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幅描写秦岭初秋的景色,作者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气息描绘于纸上,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翻看赵望云的写生,我们可以发现,他对秦岭的山石,树木及人物的表现都是贴近自然面貌的,他绕开前人程式的、套路的表现手法,直接以自己的观点和自然感受为主,丰富了传统,促进了中国近代山水画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

3.何海霞的青绿设色秦岭题材山水画

何海霞,字瀛,满族,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学习山水画,与赵望云、石鲁等画家共同成立“长安画派”,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何海霞先生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秦岭题材作品,皆具有着自己的格调与面貌,其中以华山系列最为代表,从他的《华山图》作品来看,作者突出描绘华山的险峻与挺拔,画面中陡峰耸立立,重峦叠嶂,山中小路崎岖而上,山顶茂林苍郁,近处巨石上刻画一奇松,形态夸张,势若游龙,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山的下方浮云万里变化多端,苍松的墨色与山的青绿之色、云雾的留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极具张力和节奏,此画是一副“大青绿”山水画作品,具有着富丽堂皇的装饰感。何海霞在继承古人青绿山水画法的同时,又加以突破和发展,强调画面的写意感,在充分发挥墨色变化的同时还要保留用笔和清晰的笔触感,如他的另一张华山题材作品《西岳太华》,何海霞就先以水墨将山的大构架写出,在保留笔墨韵味的同时再用石绿,石青设色,使整个画面色墨交融,暖色与冷色的对比使用,更加突出了华山的苍润与雄浑,山的主体结构线和山顶的树丛用“描金法”勾勒,突出了光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以水墨大写意结合传统青绿设色山水画的技法是何海霞通过感受秦岭,研究秦岭后的独创,极大的拓展了传统青绿山水画的表现空间,何海霞也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到了他在秦岭的写生作品中,在这一批写生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把现实的景色和传统手法进行了接轨,又最终在秦岭的感受中升华了自己的笔墨,更加的不拘一格,更加的具有生活精神,这种深入生活的体验对他的晚年变法埋下了伏笔。

何海霞晚年创作了《终南余雪》、《香積寺》、《晴峦暖翠》等,这个时期他已经将笔下的山川化作了完全个人精神的表现,对秦岭题材的表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颇有一番“王者气”,令观者拍手称绝,由此可见,想要发展传统创作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必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何海霞正是这样,他以自己的实践去丰富了对秦岭题材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也将秦岭题材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终南山写生笔墨
终南望余雪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终南山:隐士的天堂
笔墨厨神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