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化边缘

2019-10-20黄秋雨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神性

黄秋雨

摘要:能被称为艺术家的人们,他们的作品都一定是极具个人特色且独一无二的,但即使是在绘画语言、绘画动机、手段媒介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毛焰作为一个新生代画家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特别的。这一点无论是从他作品的形式、选材、绘画语言,还是从他画中不经意流露出的精神性观念性,都展现无遗。当今画坛,在诸多绘画新潮的影响下,很多画家竭力去追寻个性、观念或者技巧的表达,而毛焰则是当之无愧的“独行侠”,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探索古典主义当代转型的可能性。近年来,毛焰的绘画作品着重于头部的刻画,将边缘形状进行概念化的体现,而这种概念化的边缘正是彰显其肖像画精神性的重要部分。毛焰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对追求“历史感”、追求观念的表达的人,无疑是很好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概念化边缘,毛焰,精神性

“概念”在辞海中的的定义是:“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是人类所任职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简单的来说,概念就是用来定义事物的、涵盖此事物特点的高度概括的表达,那么概念化的意思也就可以说是一种用来表达表现事物本身的综合了本事物、或此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的,简洁明了的表现形式。那么在本文中所主要探索的“概念化的边缘”,也就可以理解为是总结了人的形体特点的,突出个性的概括性的边缘界线。此处说的个性,并非是通常提及的人的简单情绪的综合,而是人作为独立的精神载体,普遍的性格。而这一点正是毛焰绘画中最独特的地方,他仿佛置身于画作之外,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着画面,可精神又紧紧地萦绕在画作之中,牵动着每一个笔触的神经。

毛焰早期的画作,比如《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青年小卡》、《小山的肖像》,這些画中并不是同一人,但他们却总给人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感,他们的外形如此相似,这就是概念化的边缘带给毛焰的。画中的人物,下巴被削尖、五官与身体都不自然的扭曲着,身体被孱弱的双腿支撑,背景中不乏突兀的尖角甚至连鞋子也被尖锐化,脆弱敏感的眼神,这些都让毛焰的画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而我们能隐隐地发发现画布背后那个细致的、焦灼的、空灵的、含蓄的、聪慧的、坚韧的影子。他将他感受到的东西,经过反复的雕琢,最后用概念化的线条呈现在大众眼前,有一丝席勒的感觉,这种概念化在他的绘画生涯中只是初步的体现。他的画中,所有的个人精神、个人愿望都被普遍化,他本人则从画面中对象化出来,客观冷静的审视着自己的对错。有人说毛焰过于重视技巧方面的东西,其实不然,它所体现出的高超的技巧对于他而言就像是视觉听觉一般,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值得他去炫耀,他真正在意的是绘画的精神性问题。

沃尔林夫在《艺术风格学》一书中,将观察分为触觉式观察和视觉式观察。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如果说前期的毛焰是触觉式观察,那么自从托马斯之后,他就慢慢地由触觉式观察转向了视觉式观察。

毛焰遇到了托马斯,我认为这是他绘画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他仿佛理解了灰色的定义,也将概念化的边缘进一步地给出了他的解释。自1998年毛焰结识托马斯至今,他都没有停止对托马斯的刻画。从谨慎到概念,画面中的改变也代表着作者心境的开阔。在他的画中,托马斯已不是托马斯,他变成了毛焰自己,变成了每一个人。我们可以看到毛焰对托马斯的刻画,他忽视身体的刻画,全神贯注地集中在面部的雕琢,“气泡状”的笔触常见于托马斯的脸上,同时也常见于水汽氤氲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光斑,更凸显了人物外形的概念化,仿佛我们与托马斯之间隔了一层不安的浓雾,言无尽而意无穷。

美术评论家皮力家曾说过:“毛焰所试图捕捉的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像,而是一种心理学层面的‘像。我们将他的绘画理解为当代人的精神肖像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说之前的毛焰关注人的精神的表达,那么托马斯就是另外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了。托马斯的形象总是与画中的灰色融为一体,体现给我们的或许不能再称之为人的完整形象,只能说得上是人的轮廓,是经过概念化的人的剪影。这样的概念化的形象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窥探他画中精神性的机会。用这种概念化边缘勾勒出的人不可在说成是某个特定的人,他可以是你、是我、是任何人,因为他表现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特点,不失偏颇。由此看来,概念化的边缘是毛焰绘画中精神性在形体上的重要表现手段。

首先,从人的整体的外形来看。毛焰前期的作品中,人物的边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肖像画的表现方式。还拿《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来说,这幅画用来体现精神性的外形,或者说边缘,还只是对于原本造型的夸张,并没有模糊掉形象本身的存在,只是利用尖锐的边缘轮廓来体现相应的敏感与脆弱。而在毛焰近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观察到人的外形不再是那么明确的、锋利的、独立的体现在我们眼前,反映在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形象,或者说是轮廓,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甚至有些夸张的轮廓。这种由“硬”到“软”的变化,就像水滴石穿给人的震撼,让画面紧紧地抓住欣赏者的眼球,也恰恰是这种轮廓,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使我们以这个边缘为切入点,可以有机会走入毛焰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是他企图传达给我们的精神与意义。

其次,从重点的刻画对象来看。毛焰通常对人的头部进行细致的描绘,但是却鲜少有几幅画中的人物是面带表情的,《托马斯》系列更是连眼睛也不允许睁开,很多画幅中模特都是闭眼的状态。就像是提纯,这种对情绪的剥离可以让观者对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有更自我的理解,同时也是概念化边缘的体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毛焰对形体的把控非常严格,但是他对于古典主义在新时期发展的可能性的追求,又要求他不能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形体,所以他画出的每一个五官、每一块肌肉和骨骼都是经过他提纯之后的概念化的结果。那么我们可否认为毛焰故意忽视了身体在表现力方面的作用,仅仅只用对头部的刻画,抹去模特的个性、年龄、职业甚至性别,力求不局限形象本身,只留住概念化的外形,试图展现纯粹的精神。那么这样,边缘就不再是托马斯的边缘、个人的变边缘,而是涵盖了人类普遍特点的整体轮廓。

由此就可以看出,概念化的边缘是毛焰体现精神性的工具,他利用这种边缘的概念化,无数次的简化、提炼,再无数次的补充、升华,将人转化成一种符号,用共性代替个性,把形象本身升华为普遍意义上的人的灵性,使人的存在更加的形而上,同时也获得了属于他个人的艺术的品格,诠释了艺术作品的精神性。概念化的边缘使毛焰更好的从形体上体现了精神性。

诗人韩东评价毛焰“他与众人背道而驰,却从不曾打过照面”。毛焰是独一无二的。他让大众看到了古典主义在当代表现的可能性。精神是第一位的,技巧是第二位的,只有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认为毛焰绘画的价值就在于他利用概念化的边缘,将他对于世界的思考与看法融入其中,也给了每一个人思考的权利。而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性,则是我想要追求与理解的。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精神性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浅谈教师的“精神性”意识
当代视觉艺术如何走向自律
殊途同归
艺术作品中的精神性之我见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精神与象征意涵
光线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