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运算视觉设计特征研究

2019-10-20杨蓓艺赵亮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

杨蓓艺 赵亮

摘要:运算视觉设计是指运用计算机编程软件来进行视觉艺术创作的一种设计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几年来国内运算视觉设计案例,从表现主题、展示媒介和表达方式三个维度对我国运算视觉设计的特征加以总结。

关键词:运算视觉设计;创作手法;创意编程;互动媒体

运算视觉设计,即创意编程,是人脑思维结合计算机语言的艺术,它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的代码和程序算法来进行创造性的表达。[1]常见的运算视觉设计运用的软件有Processing、Max、Pure、Data和vvvv[2],常见的运用场景有视觉艺术、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和商业广告,其作品具有重复性、随机性、标准化、参数化的特征。

我国艺术家在21世纪初便开始了对运算视觉设计的探索,例如2004上海双年展上胡介鸣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向上、向上》。[3]在2005年的“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上,大量国内外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展出,其中不乏各类优秀的运算视觉设计作品。随着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国内运算视觉设计从表现主题、展示媒介到表达方式都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

一、表现主题

(一)电子音乐现场演奏

运算视觉设计因创意编程所带来的高度的形式美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在国内早期被用作电子音乐现场演奏的屏幕背景。如Hibanana Studio在2008年与DJ GEEZER合作的视觉与音乐现场演出便是在新媒体形式下对声音影像表演的探索。声音影像表演在音乐与图像的高度协同下同时刺激观众视觉与听觉,这一时期的声音影像表演大多配以强烈的打击节奏和快速闪动的几何图案,音乐和视频没有过多的叙事内容,而是以烘托热烈的气氛为主要目的。特别是运算视觉设计作品在此中更处于次要地位,服务于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

近年来声音影像表演的形式的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钱泓霖、洪启乐2016年的作品《PIXEL MATRIX》,其视觉部分由多个不断闪动的像素矩阵组成,更接近将音乐、装置艺术与编程的结合的视听艺术;而洪启乐的《末梢反馈》《虫洞穿越》两部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微观神经和宏观宇宙的大胆想象,音乐和视觉元素共同服务一个主题,多方位表现艺术家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二)科技与虚拟世界

科技与虚拟世界主题也是国内新媒体艺术家热衷于探讨并进行创作的主题。林欣2006年的作品《Flower on the lifeline》通过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控制屏幕中的花朵的生长与停滞,探讨外部干扰对生命的影响,包括对电子生活的影响。她十年后的作品《有风的空间2》认为虚拟的空间是人类欲望的释放地,是心灵物化的一种表现,在没有压力的数字领域中无拘无束的人是更为真实的真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虚拟世界一步步蚕食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多的艺术家对于科技与人的关系看法开始带有不同程度的消极色彩。郑达2010年的作品《短信——入侵计划》中参与者用手机发送短信,内容会在大屏幕上迅速复制和传播,带来视觉上的压迫感和信息的放大。而新的短信会快速覆盖原来的短信内容,再形成矩阵的海量信息,循环反复,源源不断的信息会像蝗虫一样四处扑面而来。

UFO媒体实验室2016年的作品《浮岛Floating Island》重點探讨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作品将光影投置在立体的脚手架上,模拟一座处在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宇宙浮岛。脚手架为平面投影增加了空间层次,而投影消解了脚手架的立体感,将这一三维世界中的物体纳入二维世界之中。同时,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消解了脚手架这一人类文明工具的实用意义,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而实际上,这个作品仅仅是三维制作的动画,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观众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界限,而似乎人们对空间感官的模糊也司空见惯。

对于科技的思考是国内新媒体艺术家们最为偏爱的一类主题,因新媒体,特别是运算视觉设计艺术特殊的生成和表现手段,对科技的依赖和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家产生了更多的体悟,形成了运用科技手段制造的视觉奇观批判科技对人类产生异化影响的独特创作现象。国内艺术家尤其聚焦于科技手段带来的艺术品的“光韵消解”、人伦情感的疏离与漠视与视知觉的模糊抽离,认为科技作为工具逐渐侵蚀人类世界并成为主体。正因为运算视觉设计的代码属性使其作品在这类题材的表现上极具说服力,形式和主题的矛盾与碰撞更加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传统文化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外在形式和精神内核的挖掘随着文化自信的觉醒逐渐体现在视觉运算设计的作品之中。2016年王文聪、张晖、宋存明的作品《纤.缘》通过光纤中流动的光组成了佛陀的形象,并把交互点与丝绸之路的节点结合在一起;2018年 PinkMoney的《混合园林 REMIX GARDEN》将城市形态通过艺术手段形成“混合园林”中的具体元素,如同假山、花草、小桥、亭台楼阁,作品色调也采样了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配色。

二、展示媒介

国内视觉运算设计作品展示媒介不仅仅故步自封于屏幕的展示,还将作品与多种形式的展陈方式相结合。

(一)投屏展陈

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研究所就通过作品《Particle Vortex 粒子漩涡》将投屏和真人表演相结合,龙卷风一样旋转的金黄色粒子以舞者动作的造型出现。艺术家施政的《Offset》《embers》通过几个不同维度上的巨幅大屏展示,让观众产生沉浸式的观展体验。Grado的《Foldding》将作品投影于拥有钻石一样的几个切割面的椅子上,形成了三维空间上的观看体验。刘毅的《回音壁》的展示媒介是建筑外墙表面,矩形墙体被投射上绚烂多彩的灯光,再伴随着独特的韵律与节拍开始跳动,使作品有了更加恢宏的表达效果。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艺术家们从单纯的平面投影逐步转向了立体投影、多维度投影、建筑投影,以充分体现运算视觉设计艺术的形式美,炫彩夺目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入的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二)网页

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门槛的降低使得艺术家们可以使用网页的形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到自己的作品,曹雨西的《千里江山图》便是应用网页的形式对北宋时期王系孟的同名作品《千里江山图》的进行解构和重组,其画面的的拉伸程度则取决于实时抓取的雾霾数据播报。

(三)APP

移动终端广泛普及,艺术家们与时俱进也退出了APP形式的作品,郑达的《驱人器》APP是以高低音频的声音为主的声音互动装置,通过将高频音视觉化,切换音源的同时界定出人群的区别,在看似悄无声息中,人群已被划分出了年龄、阶级。

三、表达方式

(一)互动式

互动式是最早出现的表达方式,早在2005年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行的“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上便出现了互动式的新媒体作品,《电子游鱼 F12》通过分析参与者影子的位置,来实时控制虚拟的游鱼与观众进行互动。同类型的装置在如今仍旧经久不衰,在2018年深圳设计周,入口装置可以实时捕捉观众的图像并通过计算形成多个抽象立方体组成的人物形象,并显示在几米高的大屏上,吸引了观众排队参与体验。

(二)沉浸式

沉浸式也是近年来国内运算视觉设计艺术家们喜爱的表达方式,它通常与多维度超大屏(包含地面、顶部和四周的合围屏幕)、白噪音式抑或神秘悠远音乐、迷幻而斑斓的视觉形象相结合,以表现科技或是宇宙、生命等宏大的主题,这也是视觉运算设计商业化作品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如wonderlabs为上海世茂外广场设计的“潮年幻境”沉浸式互动体验。

(三)剧院式

剧院式通常将真人表演与视觉运算设计相结合,以强烈地传达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如UFO媒体实验室的作品《ASDICON 3.0》蓝色的不停旋转的粒子投影在表演者身上,表演者不停地追寻着气球所代表的意向,但气球不断挣脱,最后气球飘远,表演者归于沉寂。

(四)叙事式

叙事式的运算视觉设计具有独特性,其作品本身并不是最后形成的图像,而是形成最后图像的过程,如aaajiao在2015年的作品《身影Body Shadow》涉及“操作性影像”(the operative image)的錄影装置,拍摄了他的进行针灸、以穴位为灵感进行设计、把设计出的图案文身这一过程,记录了他对中医领域里,讨论经络的理论假说“间隙维”的思考。在他2017年的新作《柱》中,他利用proessing在桌面上绘制一座柱,每绘制一块,就修改一次电脑的系统时间,以此来表现一种无限又有限的矛盾状态。艺术家脱离了传统的应用processing来制造形式炫目的视觉运算作品,而是把软件当作工具讨论身体和媒体交融瞬间的现实心境,作品并不是最后生成的那个柱,而是一次又一次修改时间的过程。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运算视觉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过去艺术家由于代码写作的限制,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也受到局限。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不再排斥代码,充分的运用各类原生编程软件或专为设计师改良的图形编程软件进行创作。正如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另外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馆和艺术区的落成为各类新媒体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空间和多样的展示机会,使运算视觉设计作品能够更好地为观众所欣赏。因此,运算视觉设计的创作手法也更为多样,艺术家从早年简单的强调视觉和体感的互动型作品,开始对创意编程主题进行了本地化的探索,例如把作品融入传统文化,或是融入自己对科技、人际关系乃至是宇宙的思考;媒介使用和表达方式也更为多样,迈入多元的展示和表达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温淏然.创意编程在动态影像创作中的应用探索[D].中央美术学院,2017.

[2][美]卡西·瑞斯,[美]钱德勒·威廉姆斯,[荷]LUST设计工作室.形式与编码[M].魏东,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3]吴杰.互动新媒体装置艺术框架设计与案例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
中韩偶像剧创作手法比较及其启示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风格探析
浅谈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