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雄狮昂首九三壮

2019-10-20余玮

中华儿女 2019年18期
关键词:英模方队抗战

余玮

2015年9月3日,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这次大会与往年各次纪念大会都不相同。这不仅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大会,也是第一次在大会中出现检阅部队的内容。这是以重大事件为阅兵主题的一个创举,首次把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史实以大阅兵的形式加以隆重纪念,也是中外军方的“同台献艺”的创举。

以阅兵的方式祈愿和平,蕴含着“止戈为武”的中国智慧。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轰鸣的礼炮,猎猎的战旗,激昂的战歌,铿锵的步履,精良的装备,抗战老兵苍桑的面孔,年轻士兵威武的军容,秋日秋阳下的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画面,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气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为了“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

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次阅兵设有阅兵领导小组、阅兵联合指挥部和方(梯)队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这次阅兵目标是办成一次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展示能力与形象的阅兵盛典。与以往阅兵相比,这次阅兵有许多鲜明特点:首次组织抗战老同志和英模部队方队受阅,首次按作战体系编组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首次邀请外军代表参加分列式,首次安排将军担任领队。北京军区牢牢把握阅兵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紧紧围绕阅兵主题和“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基调,确立一流的政治标准、一流的素质标准、一流的演示标准、一流的安全标准,努力奉献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典。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阅兵。并表示:眼下,阅兵活动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此次阅兵的准备自3月1日启动,截至9月2日结束,全程6个月。其中,3月初至6月初为异地分训阶段,参与训练的上万军人分散在全国17个省份24个市县的46个分训点,6月上旬起集中在北京南口训练基地进行集训。

受阅部队受领任务后,迅速展开了方队和人员装备的抽组,展开了教练员培训,并在驻地展开了基础训练。6月10日起,全军受阅部队从各自驻地向北京进行集中。其中,空中梯队主要在北京周边若干机场。

“立定、向右看齐、齐步走……”此起彼伏的口令、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步伐,在烈日的炙烤下,阅兵训练基地里,一个个方队在训练场开展军姿训练和正步训练。

走进阅兵训练基地,震天响的口号声、整齐的步伐、挂在每位参阅官兵脸上的晶莹汗珠……这一切都是为了9月3日那一天。

在这里,一支支具有优良传统、辉煌历史、卓著战功的部队云集。在这里,既有多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的老将,也有在阅兵场上首次亮相的新兵。

炎炎夏日,阅兵训练基地的地表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摄氏度。但走进基地,只见一张张坚毅的面庞、一队队整齐划一的方阵,阅兵训练有条不紊地推进,受阅官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训练。几个月的风吹日晒下来,几乎每个人摘下头盔,脸上被头盔带遮住的地方都会出现一条十分明显的“训练白”。

在阅兵训练基地,可以听到大量的感人故事:有的官兵推迟婚期或是遇到家庭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而无暇顾及;很多官兵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受伤不下“火线”,现场简单处理一下立即上场;有的官兵为了参加阅兵训练,放弃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及晋升的机会;有些官兵是双胞胎兵、父子兵、姐妹兵、夫妻兵,他们一同比着训、赛着练……

施政,联合军乐团成都军区军乐代表队战士,某集团军防空旅萨克斯演奏员。正当他满怀光荣与喜悦、准备随同队友一同北上、到阅兵训练基地报到时,一个噩耗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那天是5月29日,施政还有两天就要进京。一个电话告诉他,父亲因车祸突然离世。施政一时瘫倒在队长身旁。他哽咽无语,欲哭无泪。队长把他扶起来,告诉他:“快回去吧,快去快回。回去好好处理父亲后事。我们在‘阅兵村等你。”

出租车飞奔而去,一路上施政未断泪水。赶回家,他给父亲净身,穿寿衣,入棺。之后,他就一直跪在父亲面前,跪到天黑,跪到黎明,除了给父亲换香,他就一直跪着,直把一双膝盖跪破了。

按照当地风俗,父亲的遗体应该在家躺3天才能送上山。施政说,他等不了。第二天,他就说服亲人,把父亲送上山。孝子不能把父亲送到山头,只能在山脚遥望。施政望着山头,他没有流泪。施政说:“爸,儿子走了,儿子不孝。儿子练好兵,就是尽孝。”

本次阅兵仪式,17个外军方队和代表队近1000人参加了分列式。这些外军方队和代表队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世界五大洲。由于不同国家的阅兵仪式步速和步幅标准不同,参加阅兵前,外军方队、代表队为了符合中国步伐标准,都进行了刻苦训练,调整步速步幅。

九三阅兵现场,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于海曾4次参加过国庆大典活动,两次担任联合军乐团总指挥,曾先后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最高领导人的检阅,这次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

为充分烘托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展示千人大合唱的大阵容、大气势、大震撼,于海曾组织专家对合唱参阅歌曲进行了改编。着手改编中,他们发现有的歌曲有好几个版本。于海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想把这次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演唱变成一个相对标准的版本。有一些歌曲甚至找到作曲家、作词家本人或者家人核对。”

合唱团有个公式:1200减1等于0。只要有一个人做错,任何一个队员晃动或倒下都会影响整体,大家的努力就都白费。对首次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的于海来说,这个公式让他感觉压力颇大。于海说,队员们的训练让他很感动。“烈日下我们穿着那么厚的礼服,都带着内衬,尽管衣服全部湿透了,大汗淋漓的,队员们也一动不动。我们队员极度不舒服了都要硬咬着,很多人快要呕吐了还忍着。”最终,阅兵场上,一首首激昂的熟悉旋律,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

10多分钟千余字的讲话里18次提到“和平”

9月3日的首都北京,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天安门广场气象恢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花坛展现出祖国山河的壮美画卷,花坛上“1945”“2015”字样十分醒目。长安街沿线布置了舞庆中华、播种梦想、共同繁荣、美好明天等花卉景观,烘托出隆重热烈的气氛。

9时55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胡锦涛等政治局原常委及65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31个国家的外军观摩团团长等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向广场观礼台上的各界代表挥手致意,全场5.5万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小林宽澄是中国人民较为熟知的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他参加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积极进行反战宣传。他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仪式。

1919年,小林宽澄出生于日本群马县。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他刚满18岁。一纸征兵令改变了他的命运。1940年夏天,他被派往山东青岛附近的桐林分遣队守炮楼,成了侵华日军的一员。一次战斗中,受伤的他成了八路军的俘虏。小林宽澄回忆说:“没想到,八路军为我包扎了伤口,还给我米饭吃。时间一长,我逐渐理解了八路军,认识到八路军是好的部队,就自愿加入了。”后来,小林宽澄多次为八路军进行反战宣传,甚至在离日军据点仅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对日军官兵“喊话”,有时他会给据点里的日军唱日本民歌,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晚年,小林宽澄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四处演讲作报告,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为表彰他对中国抗战作出的贡献,2015年9月2日上午,习近平为小林宽澄亲自颁发并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小林宽澄称:“我感到十分光荣,这也是中国对日本人民的信任,我今后將继续努力,为世界和平工作。”

电子屏上出现了钟摆的画面,1945、1955、1965……2015,年份数字随着钟摆不断跳动。10时整,报时钟声响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开始。

1949年以后,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级抗战纪念大会总共有5次,分别在6周年(1951年)、20周年(1965年)、40周年(1985年)、50周年(1995年)、60周年(2005年)时举行。由于时代不同、形势不同,所以内容不同,规格也不同,名称也不尽相同。前两次是庆祝的名义,名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此后不但把“庆祝”改为“纪念”,而且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举,召开大会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15年,70周年纪念大会显然是超规格的,首次在大会中出现检阅活动。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开始。56门迎宾礼炮以70响轰隆的礼炮声拉开这场纪念仪式的序幕。由200名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出发,寓意新中国是由无数人民英雄的牺牲换来的。由南向北行进227米,踏步、齐步,最后迈出121个正步,代表自1894年甲午战争至今121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经历。

当最后一声礼炮响起,一个身影双手用力向外一划、一抬、一落,在身前稳稳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昂澎湃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地。这个身影,就是由1200人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随着他的合唱指挥,激昂澎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天地。全场齐声高唱,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9月3日,对北京宛平城地区是不平凡的日子,七七事变的枪响让这座古城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上午,宛平城地区的居民聚在一起,共同观看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在国歌响起时,居民们都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板,脱帽肃立,看着升起的国旗,共同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习近平在10多分钟的千余字讲话里,18次提到一个满是阳光的字眼:和平。这就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信号。

打开历史卷轴,更能体味和平的来之不易。“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同习近平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栏杆前的很多外国元首,对这句话有着深切体会。

习近平最后号召:“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些坚定话语,是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更是迈向未来的豪迈宣示。

在世界舆论中,讨论最为热烈的,当属习近平在讲话当中突然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立刻,世界震惊,国人振奋!中国宣布裁军30万,再次表明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展示了中国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的积极的负责任态度,显示了中国的自信,也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

2018年3月29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随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我军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裁减军队员额30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猎猎军旗下铿锵足音与滚滚铁流

10时18分,阅兵仪式开始,标兵就位,军乐团吹响《检阅号角》。这是我国阅兵史上首次在领导人检阅车从天安门城楼驶出时响起号角,此前历次检阅中领导人乘检阅车出现时都没有音乐。

閱兵仪式开始后,习近平乘黑色红旗牌检阅车,经过金水桥,驶上长安街。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习近平下达检阅开始的命令。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检阅车的车牌位置悬挂的并不是普通的车牌,而是国徽。这是新中国成立66周年来阅兵史上,国徽首次被用作检阅车车牌。

7月31日刚刚晋升上将的阅兵总指挥宋普选乘坐的陪阅车号牌是“VA01945”,寓意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年份,在主检阅车后面行驶的备用检阅车号牌则是象征胜利70周年的“VA02015”。这两套特殊的号牌是自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启用的“2012式军牌”,字头是代表所属军队部门的汉语拼音,比如这里出现的“V”代表的就是中央军委。

军乐团奏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习近平乘车依次检阅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近平的亲切问候鼓舞士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受阅官兵斗志昂扬,响亮的回答声震长空。当习近平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强军口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10时41分,空中护旗方队率先亮相,揭开阅兵分列式的序幕——两架直升机分别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随风飘扬在天安门上空。20架直升机群在空中组成巨大的“70”字样。这象征着这场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正义、光明与进步的胜利,迎来了第70个纪念日。

70年前那个胜利的秋天,当时的报纸用“天亮了”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喜悦与豪迈。70年后的今天,7架教练机拉出7道彩烟,如同今日之中国,绚丽多彩,祥和安宁。这是缅怀英烈不朽功勋的日子,这是见证民族命运转折的日子,这是承载人类和平愿望的日子。

空中护旗方队飞离天安门上空后,抗战老兵、抗日英雄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的抗战老同志方队由摩托车队以“国礼”护卫着缓缓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

这是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受阅的抗战老同志,由从大陆遴选的、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他们中,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102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78岁。

这些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英雄们入场后,天安门广场数万人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这些曾为民族而战、为尊严而战的抗战老兵,以耄耋之年入列阅兵队伍,为的是告慰70多年前牺牲的战友,为的是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207名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队员护卫着鲜红的“八一”军旗动地而来。这是历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仪仗方阵。猎猎军旗,如同秋日草场上燃烧的烈焰。女仪仗队员英姿飒爽,首次亮相大阅兵。

“向右——看!”10时50分,65集团军军长张海青少将一声号令,10个英模部队方队相继正步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共和国的阅兵史上,抗战英模部队方队参加阅兵还是第一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英模部队,组成10个气势恢宏的方队,在20名将军率领下接受检阅。“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东北抗联”英模部队、“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面面光荣的旗帜。他们是敌后战场上抗击侵略的优秀代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

“快看啊!他们来了,这就是‘刘老庄连方队!”10时59分,当看到“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迈着铿锵步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村民沸腾了,能容纳150人的村党员活动室里掌声雷动,连过道上都挤满了欢呼的群众。88岁的抗战老兵于跃书拄着拐杖,向着连队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走得太快了,没看够!等会再看重播吧!”

血染战旗,高高飘扬;浴血抗战,英雄辈出。70名旗手高擎70面战旗,引导10支英模部队方队走过天安门。3590人的受阅队伍,组成了世界阅兵史上最大的徒步方队。铿锵有力的足音,延续着烽火岁月的脚步;勇往直前的步伐,如同擂响的战鼓。

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37.94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雄伟的丰碑是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建。碑基的8组汉白玉浮雕中,其中一组讲述的就是伟大的抗日战争。今天这场战争的幸存者代表就坐在光荣的受阅车上,那些牺牲者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成为眼前这些英模方队的名字。

在吉林省敦化市,50岁的鄢成在家里电视机正上方挂起一面国旗,找出舅舅——抗联名将陈翰章生前使用的从日寇那里缴获的文件包、一本《陈翰章将军传》,摆放在电视机前面的书桌上,他要让舅舅和自己一起看纪念大会。“我倍感激动,倍感幸福,觉得舅舅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值了。”鄢成说,只要有外敌侵略,我们愿意用生命去拼搏,只有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幸福日子才能得到保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和平事业的胜利,是世界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高举本国国旗、军旗,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精神抖擞地接受检阅,传递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和平的共同心愿。

外军方队、代表队通过后,联合军乐团奏响慷慨激昂的《当那一天来临》。战车发动机的轰鸣撼人心魄。“快看!”人群欢呼起来——18辆99A主战坦克排成威风凛凛的“箭”型阵势,带领装备方队轰隆隆驶来。

就在这同一条街上,第一次国庆阅兵时走过1978匹战马组成的骑兵方队,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驶过中型坦克、火箭布雷车等方队,如今它们大多已经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15次天安门阅兵,记录了解放军从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历程。

气势如虹,排山倒海。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的5位中将统领着由坦克、战车、火炮、导弹、无人机等组成的27个受阅地面装备方队浩荡而来。凛凛威风,如猛虎啸月;涛涛气势,似瀑布泻地。这巨龙般的500余台各型装备方阵,按照战斗序列编成,分为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防、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和后装保障6个模块,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联合性特点和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安全、人民安宁生活的能力。

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巨型大屏幕切换向空中,随着解说员的指引,人们一起抬头仰望东边的天空——11时25分,8架歼-10战机护卫着空警-2000预警机掠空而来。

就像一部波瀾起伏的交响乐,胜利日阅兵式随着一架架战机的临空,掀起又一个高潮。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编成的9个空中梯队的183架战机,以新颖的编队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次阅兵的空中梯队是历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且多种新式战机首次参阅,空中作战要素为历次最全,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当70架直升机组成庞大的直升机梯队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后通过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7万只五彩气球腾空而起。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激昂军乐演奏,纪念大会宣告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先是一些人小声哼唱,很快壮大为集体大合唱。此刻,万民同声,万众一心,共同瞩望和平永续,共祝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

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历时1小时38分钟,于11时38分圆满结束。习近平等向各界群众挥手致意,广场内外成为一片欢腾的海洋。

外国来宾纷纷走上前来,同习近平握手。他们对盛大阅兵式送上诚挚祝贺,连连赞叹“气势宏伟、场面壮观、非常精彩”。

为中国骄傲与喝彩的“北京时间”

九三阅兵,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聚焦天安门。中华儿女重温历史,共同缅怀牺牲的英雄和遇难同胞,点燃爱国激情。

当天,不少观礼嘉宾不停地发微信朋友圈,图文并茂。红帽、红旗、红袖章、红贴纸……“阅兵红”刷爆了观礼嘉宾的朋友圈。

观礼人群中,有一位身穿红色衬衫、拄着拐杖的侨胞,她是詹道良将军的夫人李翠英。李翠英说,丈夫詹道良19岁进入黄埔军校,当过空军和炮兵。他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当时任重炮第一营观察军官,兼重炮弹手。看到各种机械化部队方阵驶过,不同空军编队飞过上空,她不禁感慨万分:“当年国力太弱,才经常被动挨打,也证明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换来的和平与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丈夫的最大的梦想就是祖国统一。现在我们海外华侨华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9月3日,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华侨华人受邀来到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海外,更多的华侨华人守在电视机、电脑前,共同追忆、缅怀、纪念历史,见证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时刻。

在法国,不少侨胞熬夜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念大会的电视直播。“听到习主席的讲话,看到我们军队的威武阵容,大家都深感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这样介绍当地侨胞的热烈反响。“在海外看到祖(籍)国军人铿锵有力的检阅步伐,我们华侨华人感到的是无比强烈的安全感,因为祖(籍)国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韩国侨领崔庆峰这样分享了他的兴奋之情。

在海外,虽然是在不同时区、不同半球,但广大华侨华人一样心系中国,把时钟拨向“北京时间”。在澳大利亚,10位抗战将士后代还齐聚一堂,共同收看电视直播。“这次阅兵反映出国家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视和尊重,对我们海外侨胞推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都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中国抗日战争后代联谊会(澳大利亚)会长孟京生说。

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说,很荣幸能与5名飞虎队老兵一起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阅兵等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马宽池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探究与反思战争的根源,珍视和平,展示维护和平的力量与决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这很有必要。

阅兵日,笔者收藏了多份号外。次日,还收藏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各地各行业的相关报纸,以及一些《京华时报》胜利日阅兵全景图连体报——长1.5米、宽50厘米的8个版连贯性制图,其不仅真实还原了阅兵现场,精准、全面地展现了67个阅兵方阵,同时将世界反法西斯重大战役与中国英雄部队回顾融入其中。

许多报刊把如何报道好阅兵式这场重头戏,视为对媒体的一场“阅兵”。笔者注意到,不少报纸采用了大量彩图,视觉冲击力强。许多报刊推出专题深入报道,加强对精彩内容的延伸,让整个报道更丰满立体,并特别放大了LOGO“70”字样,加强辨识度。

九三阅兵,既具中国意义,又具世界意义。对中国而言,这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庄重纪念,更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宣告。对世界而言,它昭告中国正将抗战的伟大精神化作捍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动力。其中,凸显信息化、体系化、国产化特点的武器装备,则清晰地表明:掌握先进武器的中国军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这是一次捍卫历史的纪念。45辆礼宾摩托车护卫抗战老兵行进,这样的“有史以来最高规格”,表达着我们对为独立、为和平抛洒热血的英雄无上的敬意。这是一次守望和平的检阅。英模部队方队,唤起那段山河喋血的往事;17个外军方队、代表队,重温那段并肩战斗的记忆。这是一次振奋精神的盛典。威严的阵容,雄壮的节奏,整齐的步伐,闪亮的钢枪……激发的是豪迈自信,振奋的是民族精神。这是一次迈向未来的启程。我们隆重纪念胜利,就是要捍卫民族的精神根脉、守护珍贵的集体记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前景。

硝烟远去,鸽哨悠悠。经历了战火,我们追求和平;经历了屈辱,我们懂得尊严。正是70年前那场血与火的洗礼,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正是70年前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章。

猜你喜欢

英模方队抗战
新时代学习宣传英雄模范的路径方法
江西寻乌:三举措开展英模教育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值得回味的阅兵亮点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天津市慈善协会主要领导慰问见义勇为困难英模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胜利日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