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销铁

2019-10-20李官珊

青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兵士镇子师母

李官珊

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人,好把自己卖给他。这个人还没有出现。他有一手家传的独门绝活,铸剑。父亲对他说,这门技艺要碰到肯出大价钱的买主,最好是皇家,自家的手艺才能显露于世,得以流传。他平时开着一个铁匠铺,带着一个徒弟,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两人相对,站在火炉两边,挥着锤子,他执小锤,徒弟执大锤,不言不语。他偶尔用手一指铁器,徒弟的大锤应声而落,不紧不慢,像是行走的钟点。门口坐着一溜老人,借着温暖的火光舒展着脊背,回忆他们的过往,大声讲述,唾沫乱飞。间或到铺子里来倒水,热水现成,有一只专门烧水的小火炉,旁边是几把盛满热水的铜壶。很少有人在听,他们都只顾着讲述,把听来的离奇故事和自己的经历以及想象混杂在一处,神情亢奋。徒弟有时会被某个幽深的情节吸引,头侧过去,落锤的声音就弱了。师傅用力向着铁器一指,他便又扭回头来。师傅的规矩是打铁时不能说话。他们只要睁开眼,就准备打铁,所以,他几乎记不得师傅说话的声音。铁匠师徒长年光着脊背,身体上冒着热气,浑身疙疙瘩瘩的肉块一颤一颤的,给四邻八乡打菜刀锄头,也磨剪子。她就是因為常来磨剪子最后成了他的女人。她家是开裁缝铺的,两家在镇子上算是门当户对。大家都感觉这门亲事结得恰当,就像春天就该开花,秋来就该挂果。他对女人说,我是迟早要离开这里的,我在等一个人。她说,我跟着走就是了。他说,你跟着的话,我就不算是离开,我在等一个人。她就不再说话,去徒弟那边挑选磨好的剪子,在自己的麻布衣襟上来回地擦拭,衣服上终年灰渍斑斑。之前在娘家时,她一直花枝招展,每天都要展示父亲裁制的新衣服,像是行走在街头的招牌。镇子对她的打扮习以为常,感觉她就应该这样,而如果另一个女子也要这样天天换新,就会被大家指指戳戳,背地里编排着这个女子的风流韵事以资消遣。编得多了,编的人自己都信了,听的自然也信,最后,当事的女子也信了,面皮薄的再不敢出门,终年苔藓一样伏在屋子的暗处,性子烈的就吊在房梁上。所以说,在这个镇子上,女子打扮得漂亮是件危险的事,而她则被赋予从事这项危险行业的特权,好像她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一种剧毒。但是现在,她进了铁匠家,娘家的技艺是不能带到夫家的,那是她弟兄们传家的粮食,女人不能染指。从过门的第二天,她就穿上了铁匠的女人应该穿的衣服,一件铁末和油灰混合均匀的麻布袍。当时,铁匠心疼新媳妇,专门给她备了件新衣,上面还绣着花鸟。她接过衣服,丢在地上铁灰厚重的地方,辗了几辗,这件衣服就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上面的花鸟全部遁迹,仿佛集体逃走一般。镇子上的人们于是猜测,这个女子这么多年花朵一样游走在街头,匆匆忙忙地,就是为了寻找这样一件油脂麻花的布袍。

徒弟在紧一下慢一下地拉着风箱,发出老牛喘息般的声响,这是清早,刚刚把陈火燃旺。他已吃过早饭,坐在铺子里呷一壶茶。这是他一天当中除了睡觉和吃饭唯一清闲的时间,他要把一壶茶喝上三泡。壶是陈年紫砂,祖上传下来的,被皮肉反复摩挲,通体油亮,泛着紫红的暗光,不像是件陶器,倒像是金属。壶身玲珑,陶胎脆薄,握在一只粗糙的黑手里感觉吹弹即碎,却一直安然无恙,好像这东西入了铁匠的手,就给调教成一只有生命的灵物,像一只小兽,依恋在他手掌之中,毛色越发滋润。茶不是什么名茶,名茶讲究产地、时令、鲜嫩和温润,而铁匠的茶反其道而行之。是自家炒制的老茶,取自那些采茶剩下的老枝大叶,炒制时火烧得旺,茶有些焦糊,冲泡时随意地抓一大把,按入壶中,几乎将壶塞满,沸水下去,立即有一股黑红色的茶汤溢出,取一只粗瓷碗盛了,大口喝下,一股特别的醇厚之气便萦绕心胸,成了铁匠不能离开的滋味。喝完茶,铁匠的脸上已布满汗道,他并不去擦,挺直身板端坐在方墩之上,闭目养神,这时,徒弟从不敢打扰。如果有人来,见到这一场景,徒弟会向那人打着手势,示意不要发出声音。他知道,这是师傅每天都要进行的神游。

铁匠的面前,正游动着一团团电光火闪的云,一条不见首尾的青龙遨游其间,双目如炬,爪携风雷,鳞片炸开的寒光如千军万马正在短兵相接。青龙向一处火光冲去,那是一处炉火,正冒着橙红色的火焰,炉火就在铁匠的铺子里,发出咝咝的声响。青龙把身体绷成一支利箭,带着风声向炉火奔来,它的身体越飞越快,越来越小,像一束细长的火苗,只听嘣的一声,它扎进去了。炉火立即腾起一团烟雾,烟雾散去时,只见炉内火色已然透明,发着微微的青色。成了!铁匠大叫一声,猛然睁开眼睛,忽地站起身来。徒弟抬头望着他,手里已拿起大锤。铁匠看了看,回忆了一下,用徒弟听不到的声音叹息着,嘴角掠过一丝笑,说,开工。接着,拿过徒弟递过的小锤。这是他们每天的开工仪式。徒弟一点也不吃惊,师傅每天都要静默沉思一个早上,然后,高叫一声醒来。这时,他身上的汗水已经干透,脸色也恢复铁青,炉火烧得正好,他们开始打铁,叮叮当当,不紧不慢。师傅一整天都不再说一句话,眼睛也很少看着别处,只是盯着炉火。徒弟的火烧得不错,很少冒烟,带着蓝色的芯。盯得久了,师傅的眼睛颜色与别人不再相同,黑色淡去,呈现出一种葡萄样的淡紫。徒弟怀疑师傅看任何东西都裹着一层紫色的雾,那样的话,师母无论穿什么衣服,都像披着紫纱。

我得走了。他对女人说。女人一怔,问,那个人,来了?他叹了口气,垂下头去,说,没有,但,我得走了,我不能再等下去,青龙,就要来了。徒弟正在门外烧火,他也听到了师傅的话,他的手里正往炉子里添木柴,听到这里,瓷在那里,没有再动。他看到,师傅走了出来,从铺子里的一处墙壁上掏了一会儿,掏出一件小包裹,拍了拍,灰尘沸水一样滚动,他把包裹背在身上,就向门外走去。看来,这件事情他准备许多年了。师母呆呆地看着,在师傅快要出门的时候,她叫了一声,转身折回屋内,取出另一个小包裹,交给徒弟,让他给师傅送去。徒弟把包裹抱在怀里时,感觉这件东西很沉,上面也盖着一层灰,看来,这是师母为师傅准备的包裹,也存放了许久。师傅接过来背在身上,没有转身,对徒弟说,找到了,我不会回来了,找不到,我会死在外面。你的茶壶,师母幽幽地说着,将那把壶握在手里,走过来。师傅叹了口气,看了她一眼,说,不用了,留个念想吧。说着,身影就消失在门口。师母对徒弟说,烧火,铁匠炉不能停,今天,我来打。

镇子仍旧是从前的镇子,只是铁匠铺的声音有些变化,不像从前那样高亢单调,而是时断时续,但仍旧沿用了旧规矩,打铁时不说话。老人们也照样聚集到铺子外面,到里面倒水喝,天南海北地吹牛,只是比以前更多地向铺子里观望,不时扫着女人的脸色。这天,远处突然卷起一阵烟尘,好像是起风的样子,但又没有风从脸上扫过,仔细听来,有人声嘈杂,是一队兵士从镇子经过。兵士们都是小伙子,穿戴得整齐,意气风发,踢踏着步子,使得地面都微微地颤动。镇子过兵,这些年是没有过的事情,在老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有过几次,那些兵从南向北,穿过镇子,后来,就没见他们再回来。而这次,这些兵是从北向南,仿佛是那些兵士返回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说,没错,就是这些人,这些脸蛋,这么年轻,我认得。别的老人也纷纷附和,说他们也认识那支队伍中的哪个哪个,他们说着一些特征,比如,有一个兵士在嘴巴上长着一个痦子,有一个兵士的眼皮上有道月牙形的疤痕,还有一个兵士小名叫狗蛋,等等。镇子上的人正看得热闹,自然将老人们的话当作无稽之谈,哈哈大笑,但是突然有人发现,这队兵士里面,果然有一个嘴巴上长着痦子,一个眼皮上有疤痕,而果然有一个叫狗蛋的。于是,大家全部目瞪口呆。老太婆们先沉不住气了,扯起小孙子的手就往家里跑,跑进去就把院门咣当一声关紧,从里面加上门叉,任谁去叫只作听不见。兵士在镇子上住下了,传言比他们走得更快,师母和徒弟也听说了。师母盯着徒弟看了一眼,转身回屋,再出来时,穿上了师傅的衣服,腰间系着布条,上面掖着一把刀,脸上胡乱抹着几把黑灰,同时,将师傅的一顶旧帽子给徒弟递来,徒弟突然醒悟,自己奔到住处,将脸上贴了一道胡须。碰到兵士,女人总是危险的,而年轻的男子,也是危险的。铁匠的炉子不能停,他们继续打铁,不说话。门外热闹的老人们不知什么时候散了,像是渗入地下,铁匠铺的叮当声变得孤单了许多。

将领推开了铁匠铺的门。门没有关,半开着,平时,是全开的,这两天,徒弟把它关上,想了想,又打开,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今天他们没有打铁,但炉火依然烧旺,热水也在炉子上冒着白汽。师母正在指挥徒弟将钝刀磨快,自己则磨制那几把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剪刀。其实,她最擅长的技艺就是磨制剪刀,是家父传授的这一技艺,唯有这门技艺可以传给女儿。她从未在铁匠面前露这一手,每次剪刀使坏了,都让男人来磨。磨剪刀这种事,铁匠自然不屑,就是徒弟也觉得这是磨刀匠的小把戏,漫不经心地在磨石上过了几把,就把剪刀交给师母。这是徒弟第一次观看师母磨制剪刀,原来,她使用的不是磨石,也不用水,而是在自己衣服上磨,她使用风。徒弟只看到眼前旋转着一团白色的光影,听到刺耳的嗤嗤声,过一会儿,就见师母从光影里走出,举着一道寒光。师母的一绺头发迎风摆动起来,正好碰到寒光,就见青丝根根飘散,地上落着一层断发。徒弟失声叫好,面庞因激动而紫红。就在这时,门开了,将领堵在门口,铺子内骤然昏暗下来。他穿得和其他兵士几乎一样,身体并不比他们健壮,甚至还要瘦弱一些,但一看就知道他是这队兵士的将领,他长着一双尖利如刀的眼睛。即使背对着他,也能感觉到他眼睛里的刀光。徒弟磨刀的手哆嗦了一下,手指割破,血滴到磨石上。将领不说话,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他大方地走进铺子,就像走进自己家一样,到处看了一遍。然后,对师母说,听说,这家的铁匠还会做女工。又对着徒弟说,不错不错,这些货,我全要,你,也要。师母说,要,可以,但这都是些做农活的家什,我们不会打别的。徒弟低下头去,不敢迎视将领的眼睛。将领大声笑了起来,说,没关系,你们过了今天晚上,就什么都会打制了。然后,他看到了那把茶壶,它一直端端正正摆在小桌子上,冒着微微的热气。他伸手将壶拿起来,对着壶嘴喝了一口,在嘴巴里响亮地咂巴了几下,笑着出了门。

镇子人都记得那个夜晚,天色一直没有黑透,能看到空中灰色的云在缓缓移动,仿佛一直没有入夜,能影影绰绰地看到远处,景物连同移动的人影也是淡灰色的。兵士到镇子上已有几天时间,他们到处居住,推开人们的房子,爬上柔软的床铺,掀开温热的锅盖,捉住健壮的牲畜,好像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而镇子里的人是替他们暂时看守这些物品。人们经常听到牲畜被屠宰时发出的尖叫声,还有女人压抑的哭泣,愤怒里包裹着人所共知的羞耻,镇子的男人们脸色苍白,紧握的拳头藏在身后咯咯作响。兵士们开怀大笑,最后镇子上只剩下他们的笑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盘旋不止。经过一个集镇,他们的身上就能长出点新肉,借着这股力气接着向前走,等到把这些肉磨损完毕,就能找到下一个集镇。镇子上人们的脸色从来没有这么整齐,他们的血色几天时间就被吸光。生意几乎都停顿了,屠户不再卖肉,裁缝不再量衣,连到处闲逛的野狗野猫都隐遁起形迹,只有铁匠铺的炉火仍旧照常燃着,不时跳出几个火星,发出刺刺拉拉的聲响。兵士们找不到更多的肉食和床铺,镇子仿佛被他们挤到边角,皱缩着干枯了。这天晚上,兵士们集中在一处大空场,点起猩红的火把,火把旁边摆着一溜从老酒家搬来的酒坛。镇子上的人被邀请过来,像是要过节。师母和徒弟也在其中。徒弟看着火把,感觉这火看上去浓烈强劲,其实寡淡虚弱,颜色发暗,带着黑烟,根本咬不动铁,他想起铺子里的火,常年呈现出蓝色的质地,即使在晚上封住时,也能发出蓝幽幽的光。出门前,他把火封住了,师母又过来仔细查看了一遍。铁匠铺的火不能熄灭,从祖师爷那开始,它已经燃烧了上百年,老火才能打出好铁,这是祖师爷说的,那火就是他亲手点起来的。火不熄,祖师爷就像是一直没离开,有时,火会腾地一下从炉子里站立起来,劈叭炸响,他们就要祭拜一番。他在拨火时会想,如果把火熄灭了会发生什么呢,难道真的就燃不起那样旺的火来了,不能吃铁了吗?这样的念头让他自己吓了一跳,他知道这是大逆不道,他老人家的眼睛正在火里瞪着自己呢。

将领对大家说了一番话,是感谢的意思,说这几天多有叨扰,请乡亲们担待。然后,就开始酒宴,几坛老酒全部打开,这是本镇老酒家窖藏百年的烈酒,里面像是翻涌着一团团不可见的火,香气浓烈,立即把男人们熏得歪歪斜斜。窖子挖在酒庄的地下,据有数的几个见过的人讲,窖子四面用巨石垒砌,有一条狭窄的石梯上下,酒放在厚重的大肚小口老瓷缸中,用数层油纸密密地封严,又用细砂放在麻袋中压住缸口。这酒从不出售,秘不示人,有了贵客,就从一个老酒坛中舀上几勺,兑到新酿的酒中,新酒立即醇香四溢。今天晚上,兵士们把他家的老酒都搬出来了,人们眼界大开,面呈喜色。徒弟想到祖师爷,这可能是在他活着的时代就酿成的酒,可能比他老人家还有年岁,他老人家是没有福气尝到了。想到这里,徒弟的鼻子翕动着,身子向前凑去。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扯了他一下,是师母。酒坛打开后,有兵士过来将酒倒入一排瓷碗,碗放在地上,是镇子人常用的敞口黑瓷小碗。这样的碗平时一般用来喝汤,人们喝酒用的是白瓷小盅,一口一个,喝时嘴巴紧收,吱吱作响。兵士们倒酒有些随意,洒出来许多,在地上流成一片。镇上爱喝酒的人不觉发出惋惜的声音。将领让大家取酒,自己先取了一碗,兵士们也开始取,镇子上的几个人就犹豫着伸出手去。徒弟也伸出手,师母打了他一下,他只得缩了回来。人多酒少,最后场面就有些热闹,再热闹下去,就会发生争抢。镇子里的男人取到了酒,放在鼻子下,眯起眼睛,吧嗒着嘴唇,陶醉在味道之中。将领说,来,干杯,说着,一仰脖,酒就干了。他把碗向前一伸,肃立一旁的兵士就再给他倒上,他连干三碗。兵士们随后喝了起来,镇子上的人也开始喝。这时,只听叭的一声,将领把碗摔在地上,碎得连碴都看不分明。人们一惊,只见他哈哈大笑,说,无酒不成席,但无肉不成酒。上肉!人们闻到肉香由远至近,逶迤而来。人们喝得兴起,也笑了起来,往前凑得紧了一些。只见兵士端来一些颜色昏暗的焦糊之物,一个老叫花叫了声,他认出来了,这是他们喜爱的吃法,架上火,把木柴烧成晶亮的红炭,用泥巴把肉食裹了,扔到火中,炭灭,肉成。老叫花刚才没抢到酒,这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下了,他叫嚷着向前挤去。徒弟再也不看师母的脸色,跟着人群向前涌。铁匠是个力气活,肉却没得吃,师傅在的时候还能偶尔吃上顿猪血或是豆腐,师傅走了之后,就只有青菜。将领笑得更欢。兵士把一个小泥团托在盘里呈到他面前,将领解下佩剑,用剑尖轻轻一挑,干泥碎裂,里面冲出一股白汽,一团烟熏色的肉就露了出来。这是一只麻雀,大家盯着,看将领用剑尖挑起它,一口就吞了下去,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咀嚼,嘴角泛出油光,他连骨头也没吐,就咽了下去。然后,兵士又端来一个大些的泥团,仍旧是将领用剑挑开,里面是一只鸡,他把鸡赏给了身边的侍卫。再端上来的,是一只小羊羔,这腥膻鲜香的味道更具冲击力,人们已围成一个铁箍模样,脖子前倾。这肉赏给了一些披甲的兵士。人们盯着下一个兵士,按这渐进的规程,可能会端上来一头猪,一个人端不动,得由四个人抬上来,这应该会赏给镇子上的人。这天下午,人们远远地听到兵士涌进屠户家的声音,这些天他都不杀猪,把猪全养在家里。

这只裹在泥巴里,烧得冒油的大件,终于上来了,果然是四个兵士抬上来的,就放在长条案上。这案子大家认得,是屠户家的杀猪案,上面布满纵横的刀痕和陈年的血渍,血渍渗入木纹,变得乌黑。香味隐约可闻,应该是添加了秘制的香料,这味道不同以往。这次,将领却不再动手,而是招呼着镇子上的人,这是赏给你们的,他轻声说。老叫花第一个跳出来,嘴里叫着,这个我懂我懂,手就伸了过去,向泥团猛擂一下,打开一道裂纹,再用身体压上去,这裂纹就像一扇门一样吱吱悠悠地开了。里面却露出布匹。人们有些惊讶,没有伸手。只有老叫花一边叫着一边跳动着用力,把外面的泥壳敲打开。忽的一声,里面的物件就散在肉案上。好像比泥团裹住的身形要大些,它舒展开了,穿着衣服、裤子和鞋子。这些布匹也熟了,没有碎,它们都发出肉香味。老叫花啊的叫了一声,伸出的手停在半空。然后,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痛哭起来。人们都看到了,这是一个人,屠户。人们嗷嗷地尖叫着,有人跌到地上,有人向后跑去,有人只是呆呆的,从这天开始,镇子上就出现了四五个疯婆疯汉,还有七八个人失踪了。将领仍在笑着,徒弟看到周围的火把变得幽深如井,颜色黯淡像是中了毒。将领让兵士拿过一把刀来,递给镇子上的人,吃吧,这就是赏给你们的肉。终于安静下来的人只是发呆,形如槁木,再也无人挪动一下。将领终于停止了笑,说,你们中间刚才喝过酒的人,必须吃上一口,否则……他用鼻子发着狠声,指了指兵士手里的刀,又指了指烹制这些肉的营帐。

徒弟这辈子再也没吃过肉,甚至不能闻到肉味,如果有人给他的食物里掺了肉汤,他只要吃一口就狂呕不止,直把胆汁呕出,再呕下去,就会把肝肠全部吐出来。那天晚上,他好像是把这辈子应该吃的肉全吃下了,把这全部的罪孽吞进肚中。那些和他一起吃过这肉的人,后来陆续都死掉了,他们当中也没有人再吃过肉。这些人后来也不再喝酒,他们得知,那个老酒家被兵士们推进酒缸里,那天他们喝的酒,就来自那个酒缸。他泡在里面,一直也没有腐烂,直到人们把酒喝完。这两个人,都开着镇子上的百年老店,承袭师传,老酒家不想让兵士们动他的老酒,屠户不想让兵士们动他的猪。他们是这队兵士在镇子上碰到的敢说不的人,所以,他们就再也说不出话。师母一直在哆嗦着,徒弟看到她壮硕的身体投在火光下的影子,这个影子颤动不止,像是水流一般。他是伏在地上看到这一景象的,师母把他拖了回去,他的骨头好像溶化,站不起来了,一道屎尿拖在后面。那些喝过酒吃过肉的人,全都站不起来了,有几个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些只是围观的人也站不起来了,身子集体低矮下去,他们几乎用爬行的姿势离开这里。师母哆嗦着,但好像还能站起来,她把徒弟拖在身后,像是拖着自己肿胀变形的背影。

他们开始给兵营打铁,叮叮当当,什么都打,给兵士磨刀,也给将领磨过佩剑。打铁时,徒弟用大锤,师母用小锤,用小锤是因为她抡不动大锤,而师傅用小锤是因为他是师傅,懂得用小锤指点和修补,大锤跟着小锤走。在打铁这件事情上,徒弟技艺比师母要高,其实,是他一个人在打铁,他要用小锤的眼睛看到需要锻打的部位,还要负责把大锤的力气抡下去,师母在一边敲打着小锤,就像是跟在大锤身后,可有可无的伴奏音。耳朵敏锐的老人发现了这个变化,叹息着,这老铁匠铺的祖传手艺,恐怕要走到头啦。他们打出的刀枪闪闪发亮,但用几次就会秃尖,再用就会折断,打出的箭头角度凌厉,但是射出去很难伤及对方。兵士们在镇子上试着射禽畜,一只鸡身上中了六箭,仍能从容地从地面飞上矮墙,人追得紧了,它咯咯乱叫着上蹿下跳,就把身上的箭抖落了。有一次,他们打出一把好看的长刀,像是一条华丽的丝带,徒弟感觉很是自豪,拿起来挥动了几下,不成想,只这几下,刀就断成碎片,用手一捏,碎成了碴。这些铁片好像变得很轻,过了半天才落地,而且没发出什么声响。他们也磨刀,但师母从不伸手,仍是徒弟来磨,他把刀磨成几乎透明的薄片,用手去试刀锋,仍像摸在木头上,只要一用力,刀锋就会生出狼牙一样密集的缺口。铁匠铺的火仍旧燃着,但是徒弟自己知道,这已经不是从前那炉火了,再没有蓝色的光,只有艳丽的橙红和桔黄。那天深夜,他在炉火上撒了泡尿,火发出被侮辱和冻伤的吱吱声,之后就是这样蔫蔫的,徒弟知道,它掉魂了。是师母吩咐他这样做的。那天晚上,师母回到家,就把那把茶壶抓起来,走到炉口,却又折回,将壶放在地上,取了一壶开水兜头浇下,想了想,又拿起一壶开水浇下。然后,将壶拿起来,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皱了皱眉。她又浇了几次,这才对徒弟说,去闻闻那壶嘴,還有没有腥臭味?徒弟去闻,是一股陈茶的气息,再仔细闻,却又感觉里面还有别的味道,油腻腻的。师母看着他,哼了一声,顺手拿起小锤,一把将壶嘴敲了去。此后,师母经常把自己关在铺子后院的小屋子里,把窗帘拉紧,里面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徒弟睡在铺子里,守着炉火,这些天,炉子里的尿臊味越发滞重。他到铺子里间的一个小屋里,里面挂着祖师爷的画像,年岁久了,加之长年烟熏火燎,人像泛黄,看不清眉目。但师傅曾经说过,祖师爷越是在烟尘遮蔽的暗处,看得越是明白呢,这可是铁匠的祖师爷,他的眼睛就怕没有浓烟遮挡,那倒让他无所适从。祖师爷,徒弟跪在地上喃喃着,您老法力无边,可都看到了,这世道,可不是我成心想把炉子烧灭,是不得不灭啊。

人们很少在街上闲逛,年轻一些的人都被将领拖进了队伍,成了他的兵士。家里人暗暗地哭泣着,给年轻人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做一餐可口的饭,并且提前准备好为他办后事的物品,让他给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磕头,再到祖坟上去烧香祭拜,一般是让族里的长者陪着,父亲的腰背佝偻下去,母亲已经哭得面部浮肿,再也睁不开眼睛。长者看着年轻人端端正正地在祖坟前磕头,眼睛向着旁边扫了几眼,努力压住心里的一声叹息,用不了多久,这个年轻人就会来这里陪伴祖先了。可怜他还没有娶妻生子,将来连个磕头的都没有。而且,他这一走,将来死在外面,身子也无法到这里入土,不知会被收拾到什么地方,那里定然荒凉,野物出没,不知他的魂魄能否记得这个方位。让年轻人来拜祖,其实是让他赶紧认认路,天高路远,以后得能找到这里才成。长者快速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对仍旧伏在地上的年轻人说,走吧,走吧。徒弟看着这些年轻人换上了兵服,感觉他们立即成了陌生人,他看到这身土黄色的衣服,就想起那天的烤泥团,胃中痉挛起来,他连忙抓起泥碗,把茶汤倒进嘴里。他们将来也要吃裹了泥的人,喝泡成酒的人吗,他们会不会恶心呕吐,他们也要使用这些寒光凛冽的兵器,把它们扎进另外一些年轻人的身体吗,那些人可能来自相邻的集镇,说不定是亲戚,彼此长得很是相像,说不定是玩伴,小时候还一起上树掏过鸟窝。街上的人越来越少,到处空空荡荡,从巷子里发出节奏不一的哭泣声,在空巷子里反复盘旋,经久不绝,像是整个集镇都在哭泣。那些到铺子外晒太阳侃大山的老人也不来了,有几个已经去世,有几个卧床,剩下的几个也猛然衰老。有一次,徒弟看到其中一个经过铺子门口,手里抓着一包草药,他拄着拐杖,走几步就歇一歇,鼻涕与口水挂在胸前,眼睛上糊着膏状物。徒弟叫了他一声,记得这个人的嗓门最大,说自己曾到天下各处漫游过,提到哪里都如数家珍。老人没有回应,徒弟这才知道,他耳聋了。徒弟端着一碗水向他晃了晃,他向铺子看了看,什么表情也没有,慢慢地走远了。这些日子,集镇的时间突然加快了步伐,本来得用几年才能走到的地方,几步就走到了。师母对徒弟说,你会用刀吗?徒弟盯着她,他们平时打铁时从不说话。会吗?师母问。徒弟点了点头,说,用过砍柴刀。镇子上会用刀的人,还有吗?师母继续问。徒弟想了想,指了指兵营的方向,说,有,都进那里了。师母不慌不忙地挥动着小锤,把声音砸得像铁一样结实。我弄好了,她说,你自己到小屋去拿,东墙角,第三块砖下面。徒弟向着门外看了看,每天,都有两个兵士来送需要打磨的刀具并把昨天的活收走,今天,他们还没有来。师母继续说,他们来了,就不让他们走了,我们换上他们的衣服,混进去,今天是个好日子,那个家伙喝醉了,他的营帐位置早探听准了。徒弟的大锤突然打偏,落在地上,险些砸了自己的脚,他惊叫一声跳开,满脸冷汗。他盯着师母,感觉自己的脚应该是被砸到了,痛得失去知觉,麻木感沿着腿部爬了上来,一会儿就遍布全身,他再也挥不动大锤,颓然地歪在一边。都是怂货,师母说,你师傅真该走。说着,她看了一眼那把没有嘴的茶壶,仍旧端端正正地摆在小桌子上,通体油亮,没有一丝灰尘。

兵士终于准备离开。他们在这里扎营,休整完毕,接下来要去攻城。城离这几十里,是座老城,城墙庄严肃穆,看上去高耸入云,上面站着成排的兵士,闪着刀剑的银光,仿佛整个城墙是一件天然铸成的巨大兵器。师傅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徒弟看得清清楚楚,他背着两个小包裹,沿着路走了几步,就混进太阳刺眼的亮光之中,再也看不到了。师母和徒弟也要跟着兵士一起走。将领让兵士们将他们的家什搬了起来,驮在一辆大车上。徒弟发现,除了集镇的一些年轻男子,还有一些年轻女人也在兵营之中,她们都是镇子上的美人,脸上敷着厚厚的粉,挂着星星点点的泪珠,另外还有几个年纪大些的妇人,手上沾着油污,系着围裙。他问师母这些年轻的女人怎么也来了,师母只是瞪了他一眼,没有答话。徒弟还没到娶妻的年纪,身体仍在发育之中,对这些事情似懂非懂。

将领死于一把飞刀。当时,他身子直立在高高的马上,手指着前方。他的四周是密集的兵士,他处在正中心,所以,这把飞刀从哪个方向也不应该找到他。他仍旧坐得直直的,手向前伸着,但是脑袋却没了,而且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兵士们炸了窝一样涌动,慌乱地奔突,但方向并不乱,都向后退去,沿着镇子那条小路,他们越跑越快。前方的城门仍然紧闭,不见有追击的兵士。这些人的攻城还没开始,就自己溃散了。徒弟和师母跟在混乱的队伍里,拉住无人顾及的牛车,慢慢地向回走。徒弟看到这些人走到路的岔口,就分开,向不同的方向奔去,有些是回镇子,有些是向别的镇子而去。他们可以回家了,师母说着,笑了起来。徒弟盯着她看,师母正在用一块手帕把脸上蒙着的黑灰擦去,又从车上的杂物箱里找出一根萝卜,嘎嘣着吃了起来,见徒弟盯着,就扔过来一根。两人坐在牛车上,吃着萝卜,慢慢向回走,不再说话。前方路边有物件突然一闪,师母让徒弟去看一下。徒弟走过去一看,是一把短刀,他小心地拿起来观看,刀薄如蝉翼,轻若无物,上面不沾一点灰尘和血渍。他把刀捧到师母面前。师母双目放光,扭头对着城墙说,他在这里,你师傅在这里。再向前走几步,他们发现了将领的头,滚落在路边沟里,地上也没有一点血迹。这张脸依然神气活现,怒目而视,眉毛上扬,嘴巴张大,仿佛并没有死,只是换了一处身体,他仍旧要发号施令。徒弟看到时大叫一声,就往回跑,师母骂了句。师母仔细看这头颅,发现切口处平滑如镜,像是被蜡封住一般,早年听男人说过,这样的头仍然活着,如果这时能接到一个新的身体上,有名医进行救治和调理,就会活转过来。她让徒弟过来,拿沙土把它埋上。埋深些,不能让野狗找到,万一让他的头长到狗身上,又得有人遭殃。徒弟一边呕吐一边找沙土,把这头颅和自己吐出的秽物埋了起来。再上路时,徒弟不再吃萝卜,神情恹恹的,脸色蜡黄,像是生了病。师母则神清气爽,不断把短刀放在眼前端详,还用它切手中的萝卜,刀好像还没切下去,萝卜就飞了出去,接都接不住。她试了几次,发现,这刀切的萝卜会飞得高高的,像是长出翅膀,根本吃不到嘴里,于是,就把它收了。刀光闪着青色,宛如一块静定的寒冰,上面有隐隐的花纹,似乎有细碎的鳞片。青龙,青龙,她低声说着,嘴角浮起笑意,眼里闪着泪光。

镇子恢复了平静,徒弟也不大呕吐了,只是不太喜欢吃东西,身体消瘦了不少,肉皮松松垮垮地垂在身上,有气无力。他只得改用小锤,师母抡大锤有些吃力,抡几下就停一会儿,汗水从脸上一直布满全身,从袖口向外滴答着。人们又开始来修理农具,牛车拉着外来的人在街上慢慢地走,鸡狗猫鸭则急促地在几条胡同间窜来窜去,集镇上的人比他们走得更心急些。他们又开始下地,起早贪黑,粮食已经耽误了一季,再也等不起了。前段,能下地的人多数给抓进兵营,剩下的老人孩子也不敢下地,只要一下地,就证明这人可以抓进兵营,所以,地就荒了。地一荒倒也不闲着,生满杂草,远看上去油绿一片,好像生机勃勃,这要多费一些力气才能给粮食腾出地方来。人们手脚并用,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来做活,脸上的汗水不迭得去擦,再误下去,这年就没收成了,家里的存粮让那些兵士全部掏了去,连粮缸的底部都给细细地扫过,泛着黑瓷色,没有收成,就得有人饿死。铁匠铺里的铁总也打不完,堆积着需要修理的农具,像小山一样,性子急的人等在炉子旁边,水也不喝,只是催促,还没等打好,就伸手过来捉。师母全身浸在汗水之中,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她抽个空,抓过茶碗就往嘴里倒。仍是那种红褐色的浓汤,小桌上换了一把白底蓝花的大瓷壶,那把没嘴的茶壶摆到祖师爷的神像下面去了。小桌上还多了一个黑瓷咸菜罐,打铁的人不断掂起一条条咸疙瘩吃下。炉火依然不旺,和徒弟一样,消瘦枯黄。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挑选好柴好炭,扩大排风口,一概没用。师母琢磨着,祭出大招,点起香烛,置齐五色祭品,向祖师爷拜过,然后用一只九斤九两的七彩公鸡祭炉。这招好像管了点用,从此炉火不再是各种红色,而呈现七彩,熠熠生辉煞是好看,但是这炉火并不坚硬,还是咬不动铁。幸好,农具修理要求的温度也不高,坏了就常修,活越堆越多,后来人们就只得自己来当帮手,轮到谁的农具要修理,就也抡一柄大锤,徒弟用小锤指点着,师母打一下,这个人打两三下。能出门的老人重新聚集在铺子门外,听到这变奏的打铁声,笑着摇头,这可是从没有过的打铁声,这世道,没见过的怪事可真多。

兵士们没再出现,被抓去的年轻人那天沿着小路又全跑回来了。老人们向这些人打听,那些外来的兵士到哪里去了?他们是向南跑了还是向北跑?那个下巴长痦子的,那个眼皮上有疤的,都到哪里去了?还有,那些被掳去的女人们,一直没在街头出现,躲进胡同深处好像消失了一般。她们的家人也很少和别人搭话,遇到前面有人驻足会不知所措地左顾右盼,钻到另一条小胡同里。这些女人过了婚娶的年纪也没有出嫁,后来只有一个嫁了出去,跟了山里一个年老的哑巴。那天,迎亲队伍出现在街道上,女子就在其中,但没有人能认出她来,她包裹在厚厚的衣服和盖头之下,被两个老女人搀扶着,好像比早先长高了些。即使她不被布匹覆盖,人们觉得自己也认不出她来了,她一定长出了另外一张脸,脸上长着树皮。

兵士们不来,官差来了。上次那群兵士准备攻打的那个城市成为都城,有一个神秘人物坐在里面,把所有的兵士都打败了。四处太平,官差一边打着锣一边高声喊,到处张贴告示。告示上说,都城准备修建一座铁城墙,需要大家把家里的铁都交上来。没有兵了,要铁城墙做什么呢?徒弟有气无力地问。老人们皱着眉头,咂着嘴巴摇头。师母在间隙里冷笑一声,说,收铁。官差来得更多了,他们一边打锣一边挨家挨户地查看登记,铁锄两件、斧头一件、菜刀三把,不厌其烦地记在密密麻麻的布片上。开始,镇子上的人还笑,这些人魔怔了,连拴狗的铁链、衣服上的铁扣子,也要登记。老人们不屑地说,折腾吧,修铁城墙能当饭吃吗,下地总得要用铁家伙才行。这样过了几天,公差再次打着锣把大家召集到街道上的空场上,说从今天开始就要收了。没有人动弹,大家都在嘻嘻地笑着,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一个公差头目开始耐心地劝说,半天,人们仍旧木怔着。公差生了气,大声说,这是命令,胆敢违抗,就抓他全家。人们轻微地动了动,背部像是被什么挠了一下,有些发痒。这天晚上,公差头目去了集镇的族长家里,族长家一直生活在这个集镇,辈份高,威望足。族长的窗户半夜还亮着灯,里面传来喝酒的欢畅之声。第二天,族长就把自己家的铁器悉数拿了出来,又过几天,他的儿子成了一名公差。这样,镇子上的人家开始往外拿铁器,公差头目让他们把铁堆在铁匠铺外面的胡同里,把胡同口都堵住了。他让铁匠把这些铁器熔化,打制成铁砖的模样,徒弟问他尺寸,他思忖了一下,说,先打着,能打多大打多大。公差把以前打过几下铁的人都召集来,让他们一起来打,公差们围在周围看。铁匠铺热闹起来,叮当声交叠重复,连成一片轰鸣。声音嘈杂,每个人的听力都在下降,两人面对面也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老人们已经离开这里,人坐在墙根下会给颠起来,颠到不知哪里去。整个铺子都在轰隆声中颤动,地皮也在颤动,像是陷入巨大的恐惧。师母近来默不作声,眼睛盯着铁砧,她也使上小锤,给别的大锤指点。铺子里另架了几个铁砧,炉子还是那一个,上面悬着熔炼用的坩埚。徒弟按着以前师傅炼铁时的记忆来做这件事情,这些年他们没有炼铁,只是修理打磨,坩埚放在后院的窖子里,多半截埋在土里,扒了好半天才找到。敲碎的铁片放在坩埚里,一直静悄悄的,人们侧耳倾听,希望听到爆裂或是沸腾的声响,徒弟咧了一下嘴,知道这铁是发不出像样的声响了。他们耐心地把碎铁烧成一坨坨的黑色石块样的东西,公差头目竟然很满意,他说铁城墙需要各种形状的铁石头,这样就挺好,到时,再让工匠细细地勾缝,砌上去一准结实又美观。这城墙垒得高了之后,这样重的鐵石头,怎么搬上去呢,有人问。公差头目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还没想过,反正有的是办法。镇子上每户人家都拿出了铁器,但是公差头目感觉还差得多,他们还保留了农具等家什。没有锄头,怎么锄地,没有斧头,怎么砍柴,没有铁锅,也没法吃饭,人们这时愤怒起来,但是公差头目说他已经想好了办法,给大家发放可以翻地的木质锄头,可以砍削的石斧。锅也有了,城里马上运来一批陶罐,下面有三条腿,粗大中空,腰部纤细,有一个陶篦子,直接墩到火堆上,下面煮粥,上面蒸饭。看吧,为你们想得多仔细,比铁锅要好用,而且,用陶罐烹制的饭食有股自然的清气,对身体也有好处,公差头目这样说着。他再次到族长家去,半夜不归,第二天,族长家就用上了各种新式替代品。他接着就走上街头,逐户查看上交情况。过了几天,族长的女儿就和公差头目的儿子订了婚,族长收到了成箱的聘礼。公差头目的儿子还未成年,经常到镇子上走动,跟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扯着母亲的衣角。

晚上,人们散去,铁匠铺里上了门板,把炉子封住。师母和徒弟坐在残光里吃饭。徒弟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抹着脑门,他饭量不小,只是不长肉,也不长力气。师母把米饭一粒粒地扒进嘴里,又把汤一口口地喝光。你可记得我说过的地方?师母问。徒弟停了一下,犹疑地看着师母。师母说,第三块砖下面,我早准备好了。徒弟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师母,兵营早散了呢。师母哼了一声,说,你什么时候能长出眼来呢,这铁快熔完了。徒弟看了一眼铺子里面,只剩下一小堆碎铁,都是小物件,里面有铁笼子铁扣子,连小孩子玩的铁圈也收来了。镇子上的铁终于收完了。徒弟笑了一下,说,这个好,我们可以歇歇了。师母瞪着他,问,没了铁,我们做什么呢?徒弟听罢呆了一下,抓了抓头皮说,可真是,我们没营生可做啦。师母幽幽地继续说,没营生可做,你想得简单,我们就要完了。铁销了,铁匠就要销,铁匠不销,铁就不会销完,你眼里只见到铁,没见到刀剑。徒弟眼睛发直,说,可是,没了铁,铁匠也没办法变出铁来呀,又从哪来的刀剑。师母叹了口气说,能,从哪里都能,只要你是铁匠,但是,铁匠必须要一炉好火,否则,铁成不了器。

铁城墙建成。它好像是从天空中垂下来的巨物,悬挂着沉重的阴影,这些天,所有的铁匠都被征集来建墙。他们把各地运来的铁石块堆砌起来,又在墙下烧起大炉,熔炼铁水,浇铸到石块之间,有人则伏在城墙上,缓缓蠕动。这墙坚硬异常,表面光滑,没有缝隙,风吹过来,顿时给撞得粉碎,向四周折去,有了这道墙,就没有人敢来攻城。师母和徒弟也在铁匠中间,徒弟的腰间掖着那件东西,从第三块砖下面抠出来的,一块薄薄的铁片,看上去没什么奇处,贴在肉皮上才发觉有异,它通体发热,如果不是隔着几层棉布,会烫伤肉皮。徒弟一边劳作一边小心提防着它,不让它烙到自己。四墙既成,铁门开始浇铸,铁匠们从没看到过这样大的铁器整体浇铸。门垛处立起高台,里面制好模具,旁边燃起一溜巨炉,架着熔炼铁水的坩锅,一些公差指挥着铁匠们爬上高台,台下,另一些公差维持着秩序。铜号声响起,巨炉腾起青蓝色的火焰,直冲天际。徒弟惊呼一声,师傅,是师傅的火。师母脸色煞白,直盯着那火,蓝色渐重,开始变得透明,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涌来一片乌云,接着一道闪电划过,雷声紧随其后,这雷电就在城墙之上,闪着青色的鳞片,翻涌着浓重的血腥味。所有人都呆呆的,紧盯着天空与高台相接之处,这时,有一道闪电落到高台,翻滚一会儿,上面的人发出惨叫,跌下来。落地时,碎成一地黑炭。青龙,青龙,师母失声高叫。徒弟也激动起来,说,我听说过,师傅等的就是这条青龙。师母猛地推了徒弟一把,说,我们一起爬上去,你再去那炉里撒一泡尿,不行的话,我还有别的办法。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袱,打开,里面是那把没嘴的壶,她将壶递给徒弟,说,带上,一起扔进炉里去。徒弟面如土色,两腿筛糠。师母击了他一掌,说,门成,铁销,我们谁也活不了。徒弟似乎鼓起勇气,但只迈出几步,就跌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空中雷电交加,青光闪烁,通红的铁水泛出银亮,仿佛有一件灵物正在其间畅游翻涌。成!随着一声高呼,铜号声大作,紧接着,铁水沿着管线向模具倾倒。徒弟伏在沙土中,看着这些,感觉腰间那铁正在灼烧着他的皮肉,冒着焦糊之气。他想爬起来,只觉自己的双腿让人抽去了骨头。他紧盯着高台,在一片烟雾之中,似乎看到了师傅,他身材硕大,光着膀子,正指挥着所有人进行浇铸,他的背后,是一团团乌云,闪烁着青鳞。就在这时,徒弟看到,有一个矫健的身影正爬上高台,这个身影是紧贴着光滑的铁墙爬上去的,比风还要柔软,比闪电还要迅捷,在一片火光之中,呈现出暗色,像是刚才跌在地上的那些黑炭。一开始人们没有注意到身影的出现,直到身影被巨炉的光焰拉长,投下来一个巨大的影子,人们才发出惊呼。公差向身影扑去。身影在炉口的位置处稍作停顿,呈现出一个女人的侧影,然后,纵身一跃,像是一道电光一样,消失在炉口的位置。紧接着,腾起冲天青焰的巨炉被掐去了尖,迅即萎顿,火焰低矮,暗淡,竟至熄灭。这是最大的一个巨炉,它一变化,别的炉也不再旺。正在浇铸的铁水从银色变红,接着变黑,最后,在空中成了鐵坨,扑通扑通地向下跌落。人们四散奔逃,看似杂乱,其实各有所归,公差向城内跑去,铁匠们向门外冲去,城外是纵横交错的小路,能把他们驮回各自的集镇和乡村。但是,现在,他们被阻挡住了,正在浇铸的城门之外,还有一道临时搭建的木城门,门扇紧闭,他们正在合力撞击门板。徒弟看着这一切,感觉腰间灼热的铁器突然变得冰冷,他用手一摸,摸到一把霜雪。师母,师母!徒弟挣扎着站了起来,踉跄着向木城门跑去。铁器从他腰间挣脱,径自飞在前面,像在拽着他奔跑。它准确地扎进门板的缝隙。木门见铁就退,门开了。大家涌了出去,小路上响起杂沓的脚步声。我们已经没有铁了,一个老铁匠喊叫,还能做什么呢?几个铁匠闻听,去捡拾地上的铁块,有被空中正坠落的铁砸到的,也有被仍旧嗞嗞叫着的铁块烙伤的,于是就转身奔命去了。徒弟回过头,看着黑烟滚滚的高台。犹豫了一会儿,向落铁的地方跑去,在这些铁块旁边,挖出一个个小坑,将它们埋了起来。师母就在这些铁里,他会把它们带回铁匠铺子,炉子会重新烧旺,如果仍然烧不旺,他想,自己就跳进炉子里面去。他原来听师傅说起,铸铁的炉子用人的身体生祭时,会完成这个人的意愿。师傅先跳进了炉子,就在最后那道闪电产生的时候,他一辈子就在等待这个时刻,找到一个大买主,把自己用大价钱卖掉。徒弟想,自己会铸出一件像样的铁器,名字就叫青龙。青龙是两把剑,分为雌雄,分为天地,分为冷热,分为正邪,最终,难分彼此,复归炉火。

责任编辑:苏牧

猜你喜欢

兵士镇子师母
青 牛
秩序
喧噪
老人
很晚时驶向镇子寄信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一个兵士的死
刘艺手
和谐秘诀
兵士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