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房子”,到“大世界”

2019-10-19闫昱杨曦刘菲沈孝庆

建筑与装饰 2019年12期

闫昱?杨曦?刘菲?沈孝庆

摘 要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落户合肥,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开办一所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学校,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给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切入点。本文从儿童天生对“家”的空间直觉出发,提炼出空间原型“独立”和“符号化”的特点,通过堆积、屋中屋、包围等空间策略,尝试营造属于孩子的“大世界”。

关键词 儿童天性;家;小房子;大世界

合肥市包河区与巢湖毗邻的区域密布着湿地、农田、村落等,随着包河区卓越城的建设,将在未来十几年逐渐被以矩形路网骨架为基础的城市结构所替代。

卓越城定位为国际化生态宜居新城,配套建造的学校及幼儿园,也引进了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的优势资源,旨在创立一所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学校,其中幼儿园是一所12班制的全托幼儿园。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实践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优秀学生。

1“家”与天性

我国现存的幼儿园建筑大多数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空间封闭,各班幼儿彼此隔离,呈现出典型的“教学楼式”幼儿园——隔绝环境、局限视野的大体量立方体,以及高度重复的单调立面,像成年世界的面孔和姿态,而不是令孩子们感到熟稔、自在和温暖的“第二家园”。

幸运的是,合肥(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注重幼儿的全面协调能力发展,引领幼儿在自由探索的环境下,通过身体力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乃至启发他们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这使幼儿园设计的切入点回归到了研究孩童天性需求上。例如:模仿与扮演、奔跑、探索、涂鸦等等。

2“家”的原型什么是一目了然的“家”的形象?

《小猪佩奇》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动画片,无论画风还是画法,非常类似孩童自己创作的图画。如果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片子里几乎所有小朋友、小动物的家都在一个山丘顶。佩奇創作者在一次访问中解释说,他注意到小孩画自己的家时,哪怕住的是公寓楼,画出来的家也往往是有独立屋顶、独立小院的一栋小房子。而且最重要的在于,并不是孩子认为自己的家应该有这样大的一座独门独院的房子,而是因为当孩子想到自己的家时,会认为家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因此动画的创作者在绘制小猪佩奇的家时,就要将家的独立性更进一步突出,便干脆直接画在了一座小山丘上,如此才能最符合小孩的直觉。

受此启发,本次幼儿园的设计也从类似孩童的视角出发,从一栋象征着“家”的小房子切入,将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与人际关系呈现出来。因此,有烟囱和坡屋面的矩形建筑便是“家”的原型,简单却鲜明,既拥有十足的几何感,又浓缩了每个人心目中“家”的情感。

3小房子——大家庭

从一座独立的小房子开始,每个班级对应一座完整的小房子,坡屋面和侧墙面都统一用白色铝格栅覆盖,连续均匀的表面肌理呈现出抽象单纯的体量。另一方面利用窗框不同年级点缀不同的主题色,增强识别性。

统一朝南的落地大窗最大限度地让阳光和游乐园里的景色进入活动室,出挑的窗套遮蔽了夏日正午的烈日。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有一个他们可以独处和回归的“大家庭”。

4小房子的堆积——小聚落

“家”的小房子,成为组织幼儿园活动空间的基本单元,除了标准活动教室室外的多功能教室等功能房间,在此基础上略加变异和组合。班级活动单元与小房子一一对应,如同搭积木一般层层错动堆砌,手拉手,三五成群,亲密而有间。一层的小房子统一朝向庭院和游乐场一字排开,获得了景观和便利上的均好。二三层垂直方向的叠加疏远了幼儿与地面活动场的距离,因此利用不同标高的屋面的错动,上层借助下层屋面形成特定班级使用的活动平台,领域感与开放性并存,上下之间又形成高低俯仰的互动关系。

小尺度标准单元体的叠加堆砌,呼应了场地原有的村落肌理,也一定程度上为适应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提供了弹性。

5小房子的缝隙——大“城”与小“院”

小房子的堆积形成了多处室内外的空隙。“多空隙”既是空间策略,又是景观生态策略。

《人性场所》一书中美国建筑师西蒙斯记录了儿童交往的行为步骤:观看—参加—退避—隐蔽,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存在很强的连续性。观看作为一种触发涵盖了两个层面:其一,建筑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具备观察视角的空间;其二,强调建筑本体“可看”,丰富的层级形式以及多样的角落空间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唤起他们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占领边缘空间。

穿梭于室内室外的一条回环连续的彩虹跑道,借助坡道和楼梯完成了从各层楼面和屋顶之间追逐和运动的循环,像街巷般最大限度地串联起“各家各户”和不同尺度、不同标高的广场(大厅)、天井、平台、角落,连接了小房子与大世界。孩子们沿着彩虹跑道犹如在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镇里放肆的奔跑,触发了交流,释放了能量。沿着跑道前进,交往的行为随时随地发生着……

天井、天窗等多空隙的景观生态策略,带来了采光通风等局部微气候的调节。

6小房子里的小房子——低矮的视角

“独立的小房子”的概念同样延伸到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上。除了在朝向大厅的室内一侧强调小房子的独立性,还在原有空间高度的基础上,用小于成人尺度的更小的“房子”去界定独立的功能分区,例如:活动室内更衣洗手间看上去像是“家”中的壁炉, 而对于小朋友而言,更像是一个“可进入的大玩具”;入口门厅接待台、门卫室、楼梯间、开放游戏区、阅览区、涂鸦区等等都被装到了各种“小房子”里;甚至公共坡道下方比较低矮的“消极空间”也用空气缓冲墙搭建成有趣的角落,释放儿童探索天性。

所有小尺度的重新界定,以孩子低矮的视角来划分空间高度,构建了一套更加低矮的,对小朋友更加亲近友好的环境层次。

7小房子外的大世界——庇护与自然坡道下的“小角落

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既需要屏蔽外部的干扰与危险,又需要激发其内部的活力。因此,建筑师展示了一种庇佑与呵护的内外对比:

面向城市的界面分布着管理区和后勤区,这些大人们使用的房间被纳入深灰色石材包裹的坚实体块中,和延伸出的围墙一起将小房子妥帖地环抱在怀中,给孩童世界以安全的臂膀。从城市街道望去,围墙上方冒出一群带着烟囱的小房子,留给城市半个童趣狡黠的表情。

面向内部的界面是孕育孩子快乐童年的多彩的大自然,“大世界”——景观小品设置了很多自然主题——“沙漠”、“绿洲”、“湖泊”、“森林”,还有多姿多彩的“小屋”、“游乐场”。小朋友像是森林间奔跑的小兽,在体验自然中学习成长,增强自我认知并发展社交、锻炼品格和技能。

8结束语

本设计从孩子眼中的“家”的“小房子”开始,从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尺度、孩子的认知、孩子的成长等等角度,触发和还原了一个包含了自然、有趣、好奇、探索、庇护、温暖、归属、人际交往的“大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梅,熊强.紧凑型用地中幼儿园设计策略[J].山西建筑,2018,(27).doi:10.3969/j.issn.1009-6825.2018.27.015.

[2] 奚亚玲.小场地也能玩出大精彩[J].才智,2018,(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