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预防性铅中毒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2019-10-18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518020吴晓燕郭妍熊伟惠长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铅中毒饮食习惯预防性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518020)吴晓燕 郭妍 熊伟 惠长野

铅中毒主要是指血铅浓度大于或等于0.483μmol/L[1],以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血管痉挛和肝肾损害等为典型症状,轻微中毒可接受对症治疗,但中毒程度过重可导致死亡。有研究证实,儿童是铅中毒发生的主要群体,这与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不卫生行为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为有效预防儿童铅中毒,该研究对深圳市某所幼儿园儿童的主要监护人(统称“家长”)实施预防性铅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辖区幼儿园其中1个班的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性铅中毒健康教育干预。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选择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儿童家长实施面对面调查,调查结束后,由课题组负责人统一审查,确认无误后,将研究数据录入相关软件中,录入完毕逐一与调查表核对。

1.2.2 健康教育 2015年1月10日~2016年6月20日对35例幼儿园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主要措施为:工作人员结合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举办讲座、印发健康教育宣传单、悬挂宣传板(在幼儿园内)和设立健康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向其讲解铅中毒的发生原因(儿童吸吮手指、啃指甲及啃玩具等行为,饭前不洗手等不良卫生行为,存在偏食、挑食、喜食油炸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等)、铅进入人体的途径、铅中毒的症状和铅中毒的危害等,并告知家长及老师相关的防护措施,例如教育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卫生行为、饮食习惯,改善儿童饮食结构,嘱咐其给予儿童食用一些虾皮、牛奶、海带等食物,以达到驱铅的效果,同时指导儿童家长多给予儿童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和高维生素的食物等,并指导其定期带儿童进行血铅检查。连续干预3个月。

1.2.3 效果评价 实施前后分别采用同一套问卷调查儿童家长对铅中毒相关知识、防治态度和行为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铅中毒的定义、铅的来源、铅进入儿童体内的主要途径、铅对儿童健康易产生哪些危害、儿童比成人对铅的毒性更敏感的原因、预防铅中毒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评分,总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评分越接近100分,则说明儿童家长对铅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越好。

1.2.4 中毒监测 自2016年6月20日起开始随访1年,课题组成员及本院理化检测科共同监测儿童铅中毒情况。结合国际诊断标准进行铅中毒判定[3]:血铅浓度大于或等于0.483μmol/L可认为存在铅中毒,并可结合血铅水平将铅中毒分为4个等级:1级:血铅浓度为0.483~0.965μmol/L;2级:血铅浓度为0.966~2.410μmol/L;3级:血铅浓度为2.411~3.376μmol/L;4级:血铅浓度大于或等于3.377μmol/L;血铅浓度越高,即铅中毒越严重。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儿童家长年龄为25~40岁,平均年龄为(35.32±7.32)岁;文化程度:10例为初中,20例为高中(包括中专),5例为大学(包括大专)。

2.2 铅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儿童家长对铅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评分为(87.24±3.61)分,相比实施前(65.32±2.25)分有所提高。

2.3 铅中毒的防治态度情况 在铅中毒的防治态度上,实施后儿童家长认为“预防是关键”所占比例(82.86%)相比实施前(22.86%)明显更高。

2.4 行为改变情况 在行为改变上,实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相比实施前明显更优(详见附表)。

附表 儿童家长预防铅中毒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行为改变情况

2.5 铅中毒监测 随访1年监测数据显示,3 5例儿童干预后血铅水平为(0.335±0.140)μmol/L,相比干预前(0.471±0.123)μmol/L有所降低,干预前后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铅对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且铅蓄积易导致机体多个系统损伤,如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易导致机体肝肾功能损伤[4-7]。儿童对铅中毒的敏感度较成人更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所以预防儿童发生铅中毒尤为重要。

除环境污染因素外,儿童不良卫生行为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发生铅中毒的主要原因,而有调查显示[8],我国大部分儿童家长对铅中毒的认知程度不够,所以,针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性铅中毒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通过此次干预,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干预后对铅中毒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初步了解了铅中毒的发生原因、途径及防治方法,从而更主动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最大限度降低了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几率。

此次研究显示,实施后儿童家长对铅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评分为(87.24±3.61)分相比实施前(65.32±2.25)分明显更高;在铅中毒的防治态度上,实施后儿童家长认为“预防是关键”所占比例相比实施前明显更高;在行为改变上,实施后儿童家长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相比实施前明显更优。且随访1年发现,35例儿童干预后血铅水平为(0.335±0.140)μmol/L,相比干预前(0.471±0.123)μmol/L明显更低。这就提示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可明显增加儿童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对预防儿童发生铅中毒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铅中毒饮食习惯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6种“败性”饮食习惯
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150例铅中毒儿童临床分析